首页 > > 72

“門外人”進軍通信業有多難

2015-04-13
来源:人民邮电报

  從國家有關部門(以前是信息產業部,現在是工信部)將固網按南北區域分拆、移動網絡從固網中分出到發放3G、4G相關標準牌照、虛擬運營商牌照,每一次政策的導向,都會引發通信業變動甚至是變革,引發“門外人”沖擊甚至“顛覆”傳統通信運營商,引來媒體及民眾們的“狂歡”。通信業的變化折射出的不僅有通信行業技術的變化,還有社會的變化、權力斗爭的變化。那么,作為通信業中有著主導地位的通信運營商有哪些壁壘,這些壁壘真的又高又厚嗎?

  行業政策壁壘變得薄弱

  在此,筆者簡單列舉近兩年來工信部發布的通信業的相關政策及解讀。

  2012年6月27日,《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5月17日,《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政策解讀》。

  2013年7月19日,《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解讀。

  2013年8月15日,《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解讀。

  2013年8月19日,《“寬帶中國”政策解讀:發展寬帶成為國家戰略》。

  2013年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解讀4G牌照發放》。

  2014年5月9日,《關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政策解讀。

  2014年6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解讀LTE混合組網試驗》。

  2014年12月25日,《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

  2015年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解讀LTE FDD業務經營許可發放》。

  從以上政策可以看出,通信業在國家政策中處于不斷調整的狀態,相比其他行業調整較多,變量較大。從外部因素來看,有中國當時加入WTO的通信業務市場開放的承諾;從內部因素來看,國家通過信息化來帶動其他產業的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在以上政策中明確規定了通信運營商從事的業務范圍,以及通信產業開放的業務范圍。同時,還有信息安全類的政策要求。因此政策壁壘是最高、最大的壁壘,哪些業務該做,哪些業務不能做,工信部均進行了規定。具體的經營范圍,筆者不在這里贅述。簡單來說,通信運營商運營網絡(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基礎設施)和用戶接入網絡的服務;開放的民資可運營的主要是移動業務轉售、代維以及寬帶建設(從用戶端到網絡接入服務器范圍內的全部或部分有線通信網絡設施)或資本合作。

  但政策總有管不到、來不及管、不易管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灰色地帶”,而移動互聯網的創新企業正是在“灰色地帶”野蠻生長。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通信業的行業政策壁壘已變得薄弱,OTT不僅越過的是通信運營商,還有與通信相關的政策。

  資源壁壘進一步被削弱

  網絡資源壁壘。

  由于政策的規定,通信運營商在網絡資源上形成了壁壘,鐵塔、基站、核心網、骨干網等網絡設備的建設維護與優化均由通信運營商來承擔。網絡規模如此巨大,不差錢的通信運營商采取代維、合作等方式共同運營整個網絡。所謂的網絡資源其價值是“管道”價值,從2G到4G,通信運營商在不斷地提升無線網絡的管道價值,從1M到100M,通信運營商在不斷地提供有線寬帶的固網的管道價值。有了管道后,才能從跑蒸汽列車的時代發展到高鐵的時代。

  而隨著國家對于通信業引入民資政策的鼓勵,通信運營商的網絡資源壁壘被進一步削弱,究竟民資在網絡資源上對運營商的沖擊有多廣和多深,有待市場證明。無可否認的是,運營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用戶資源壁壘。

  用戶間有通信需求,通信運營商提供了安全和高質量的通信方式,就這樣,剛需產生,即語音通話。運營商不需要做太多的宣傳,用戶紛至沓來,Money紛至沓來,從固定電話到移動電話,用戶通話的方式變了,但用戶通話的剛需沒有改變。與之而來的是,用戶資源對于運營商來說如此輕松地被得到,相比互聯網公司打車軟件的火拼、紅包滿天飛,運營商得到用戶的成本則相對少了很多。用戶資源無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最大的優勢,這也是運營商在整個通信產業鏈處于強勢地位的最大籌碼,用戶資源和前向收費的資金奠定了運營商的地位。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何挖掘用戶價值是運營商面臨的重要挑戰,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創新的業務模式勢在必行。而互聯網企業通過市場競爭,其培養用戶的能力和方式已遠遠超越傳統通信運營商,用戶資源的壁壘在互聯網企業眼里,已經不那么神秘,壁壘早已變成了“空氣”。而這個壁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許只存在于各通信運營商間。

  號碼資源壁壘。

  通信業務的使用必須對應接入的終端,包括號碼和終端(固定終端或移動終端),號碼作為用戶接入網絡的身份認證,其對應的是真實的用戶,并可實現、可管理、可分配、可交易。在這個價值鏈上,號碼資源由于其特有的身份認證屬性,目前應用于各類手機軟件的安全認證。從“臺前”到“臺后”,這個角色變化,折射出的是運營商對號碼資源的價值忽視。

  再看移動互聯網,QQ、微信等在固網互聯網發展時,已經建立起用戶的ID體系,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移動App的發展,讓其ID量得到了進一步飛躍式發展。去“手機號碼”化已經開始,但完全取代可能性不大。對比互聯網企業的ID體系和運營商“號碼資源”,由于運營商用戶開戶均需到營業廳去填寫相關資料,其用戶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較互聯網企業ID優勢明顯。如何充分挖掘號碼資源價值,定位其戰略角色,對運營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技術資源壁壘。

  運營商有技術嗎?確切地說,有技術。有核心技術嗎?確切地說,沒有。準確地說,通信設備制造商擁有通信業的核心技術,通信運營商負責運營國家通信網。所以通信運營的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壁壘一說,有些牽強。何況,在資本市場上,這種壁壘瞬間會消失。

  運營資源壁壘。

  相比其他互聯網企業,通信運營商看起來其運營資源很多,運營資源壁壘很厚,比如,政企客戶資源、標準化流程資源、運營經驗資源等。但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之一“快”的思維下,通信運營商的運營資源剩下的可能只有沒有與時俱進的標準化流程,相對穩定的政企資源,傳統的運營經驗。以前的優勢可能已經變成了劣勢。通信運營商的運營經驗壁壘只是看起來很高、很厚。

  產品壁壘幾乎不存在

  通信運營商的產品,總體來說包括語音產品、短信產品、流量產品、數字化信息產品。

  語音產品的優勢不必多言,由于通信技術的固有優勢,其語音產品的優勢地位不可動搖,但在免費電話的趨勢下,語音產品的發展狀況已不言而喻。

  短信產品經歷了輝煌的10年光陰后,在各種社交軟件的沖擊下,已被網絡短信完全替代,而政府對垃圾短信治理的要求,更讓短信“死”得更快。

  流量產品。目前通信運營商可以稱得上的流量產品有:飛信、易信、MM、沃商店等,這些產品,與強大的QQ、微信、淘寶等相比,差距顯而易見,盈利貢獻,更是天壤之別。

  數字化信息產品。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家庭等數字化解決方案,通信運營商依托其政企資源、人力資源可實現較快運營推廣,但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壯大,其不差錢的市場和推廣能力,著實會讓通信運營商頭疼。

  綜上所述,通信運營商的壁壘看起來很高、很厚,但在新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下,技術的發展、思維的改變已搭起來一座橋,橫跨過這些壁壘,“門外的野蠻人”與“門內的業內人”在資本市場、人力市場、產品市場上橫沖直撞,通信運營商能否抵擋得住?有待市場證明。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