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美國運營商為什麼不做好覆蓋

2015-04-16
来源:新浪创事记

  文/松子

  最近這段時間,網絡上掀起了中美兩國運營商公益性的大討論。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大家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美國運營商的覆蓋率上。雖然美國運營商獲得的利潤遠遠高過中國運營商,但是美國的網絡覆蓋并沒有像中國那么好。為什么美國運營商不進行大面積覆蓋呢?覆蓋不好對美國民眾又有什么影響呢?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美國運營商的實際情況,筆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美國運營商為什么不進行大范圍的覆蓋?

  隨著中美交流的廣泛開展,越來越多中國人有機會到美國旅游學習。去過美國的人都知道,美國運營商的網絡信號并不太好,像地下室電梯高速公路這樣的場所往往沒有信號。很多美國人工作在城區,生活卻在遠離城市的郊區。由于網絡覆蓋有限,他們不得不面對路上乃至家里沒有手機信號的尷尬。那么,美國運營商為什么不進行大范圍的覆蓋呢?

  不同于中國13億人口,美國只有3億人口,整個國家的人口密度比中國低得多。由于地廣人稀的特性,美國運營商的網絡人均成本也相對較高。為了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美國運營商在建設網絡時會仔細評估網絡覆蓋的成本和所獲得的利潤。利潤高的地方自然覆蓋較好,利潤低的地區就盡可能減少覆蓋。正因為如此,美國運營商的覆蓋范圍主要集中在人口較多的商業區。而人口相對較少的高速公路、地下室乃至城郊,網絡的覆蓋情況也就差的多。

  上班信號很好,回家的路上乃至家里信號就很差。出去旅游,旅游景點里也常常沒有信號。假如上述這些情形發生在中國,運營商一定會遭到用戶大量的投訴。然而美國民眾卻較少抱怨信號不好的事情,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美國人喜歡逆來順受么?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國完全不同

  實際上,這個問題也困擾了筆者很多年。直到一次展覽中采訪了Verizon公司的一名高管,才解開了筆者多年的困惑。美國運營商之所以覆蓋有限,除了資本家天生的趨利性之外,還間接的實現了對普通人自由生活的保護。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任何一家公司的雇員只需要在上班時間保持通訊暢通即可。一旦下了班,任何一名員工都有權利對工作有關的事情說不。美劇里經常有這樣的場景:一個美國人回家看到電話答錄機的燈在閃,只需要按下按鈕,之前未聽過的留言就會自動播放出來。美國人之所以喜歡電話答錄機,正是因為美國人習慣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工作中習慣用手機,生活中則喜歡用座機。

  美國人喜歡租房子住,每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往往把座機號碼告訴給自己的親友。而對于工作中的認識的同事,除非關系特別緊密,否則只會告知手機號碼。雖然路上和家里信號較差,但是有了有線寬帶的幫助,手機和電腦依然可以通過WiFi連接到網上,并沒有特別的不便。

  明白了這一點,美國民眾較少抱怨信號不好的情況就很容易理解了。美國人認為自己的自由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只要到了下班時間,任何人都有權利拒絕一切和工作有關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公路、電梯等處的覆蓋情況自然得不到關注,一些旅游景點更是沒有信號。美國人認為:既然下了班,干嘛還需要打電話呢?既然是旅游,干嘛要有人騷擾呢?

  緊急情況下,美國運營商和中國運營商到底孰優孰劣?

  除了網絡覆蓋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中美兩國運營商面對災難的處理能力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中美兩國國土面積相近,自然災害自然難以避免。像颶風地震這樣的自然災難往往造成通信設施的大面積損毀,給救災帶了了很大的影響。面對災難,中美兩國運營商的搶修能力到底孰優孰劣呢?

  美國是一個平原國家,常見的災難是龍卷風颶風之類的風災。在卡特里娜颶風發生的時候,受災當地 40 個提供 911 救助的電話中心被大風和海浪沖毀,大批美國受災民眾打不出求救電話。根據事后進行的評估,有超過 2000 萬次求助電話因此未能接通。8 成的廣播電臺和7 成的電視臺全成了啞巴,受災民眾也難以收到政府發布的援救信息。受災最嚴重的新奧爾良市的市長甚至有兩天被困在一個旅館里無法與外界聯系,這也成為事后美國民眾批評的焦點。

  根據災后美國媒體的報道,由于運營商無法在第一時間提供衛星電話設備,救災時搭造的第一套臨時無線通信系統是由聯邦快遞的一名技工使用聯邦快遞壞了的天線加上一些零配件、發電機臨時打造出來的。雖然時隔多年筆者無法證明這些報道的真偽,但是眾多指責美國政府救援遲緩的報道還是可以被人們所查到,美國運營商的搶險救災能力可見一斑。

  當然,僅僅因為卡特里娜颶風中美國政府的應對遲緩就認為美國運營商不如中國運營商也并不合理。實際上,無論是地震還是颶風,運營商乃至整個國家的救援力量都處于不斷積累學習的過程。在卡特里娜颶風過后,美國政府和民間從多個角度總結了災難救援的不足,并制定了嚴格的災難救援條例。美國幾家運營商也因此成立了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特別隊伍。此后的幾次颶風,美國政府和救災隊伍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僅短時間恢復了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救災的效率也遠遠高于卡特里娜颶風時期。

  當然,中國政府、軍隊和運營商的救災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從汶川玉樹地震時的生疏,到雅安地震時的熟練,中國的救援實力也在不斷增強。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每次災難救援所積累的經營都成為下一次救援的助力,救援的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可以說,中美兩國運營商的救援能力都是在不斷提高的,難分高下。

  總結

  經過簡單的分析不難發現,中美兩國運營商各有優劣,簡單對比并不合適。雖然中國的運營商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也不要氣餒,因為我們所享受的服務比很多國家好得多。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