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時間越久 對胡耀邦評價越客觀

2015-04-17
来源:環球時報

  

  胡耀邦(資料圖)

  原標題:社評:時間越久,對耀邦同志的評價越客觀

  今年是胡耀邦誕辰100周年。在4月15日耀邦同志26周年忌日前后,民間對他的談論已經多起來。他的家人透露,中央今年將有紀念耀邦百年誕辰的“鄭重安排”,輿論對此倍加關注。

  由于全社會都了解的原因,中共官方正式談及胡耀邦的時候不算多,但他的名字和形象每次出現,官方話語體系都對其給予了高度的尊敬。去年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熱播,耀邦同志的形象有了一次集中呈現。胡當年是帶著爭議離開總書記職位的,這些爭議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受到官方的淡化,而且這種淡化本身漸漸形成了含義。

  官方新聞網今年一月對胡耀邦有這樣的描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胡90周年誕辰時中央對他的正式評價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很多階段性問題被克服或者超越,人們將越來越多記住早前領導者們為把中國帶到今天所做的貢獻,對過去的爭議產生比當時人更多的理解與寬容。

  隔著歲月看,耀邦同志積極推動的撥亂反正和真理標準大討論等經受了歷史的檢驗,他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做的卓越貢獻越來越清楚,這些主導了人們對他的記憶。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具體政治元素在那個時候都是真實的,但它們在歷史人物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并非是固化的,人們大多不會回過頭來重拾那些細節并且較真,而是讓時代的發展自然去沖淡它們,留住歷史人物身上最主要的東西。

  在互聯網輿論場上,經常有人把胡耀邦的功過作為熱題爭論,形成了兩個意見高度對立的陣營,或者將他神化,或者污名化。在這種時候,胡實際上成了輿論場永無休止爭論的一個題材,論辯雙方顯然是出于各自的價值觀和現實利益,夸大引申耀邦同志身上的某個符號,來證明他們自己的正確。

  這當中不斷有人以紀念胡耀邦的名義,歪曲他當年的一些言行,以此表達對現實政策的不滿。這是對耀邦同志最大的不敬。胡將一生貢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他是改革開放早期的主要旗手之一。請不要打著胡耀邦的名義來褻瀆他所忠誠的事業,這應是敬仰他以及維護他聲譽的一條底線。

  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主流輿論對許多歷史人物的看法和評價在慢慢變得平和,對他們的多元描述有了更多空間。客觀性是歷史的第一本色,即使中途會有曲折,但歷史不會受制于任何主觀的意愿,公正是它還原和總結每個人物和事件的最終原則。

  耀邦同志為祖國奉獻的一生是經得起拿到歲月中去評說的,他不是完人,在工作層面,比如民族政策等,圍繞他的爭論至今仍然有,但他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那份忠誠,他面對挫折的態度都為全黨、全國人民作出了表率。身后英名才是真正的英名,爭議擊不碎的英名更會不朽。相信未來中華兒女隔著時代點贊的偉大人物中,胡耀邦一定在列。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