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在售網銷保險逾500款 偽保險渾水摸魚

2015-04-17
来源:中國經濟網

  某險企個人代理渠道的費用率約為28%,網銷渠道僅約為12%

  近期,某壽險公司一口氣推出5款互聯網專屬保險產品,讓“互聯網專屬保險產品”再次進入保險消費者的視野。

  隨著近兩年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越來越多保險公司轉向開發專門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根據Wind數據及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面上共有超過500款互聯網專屬保險產品,險企將個險、銀保等渠道產品“簡單粗暴”地移植到互聯網渠道的方式開始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互聯網專屬保險的紛紛面世,一大批 “偽互聯網保險”紛紛亮相。保監會也于4月9日表示,“我會鼓勵‘互聯網+’與保險結合的創新,但堅決反對打著產品創新的幌子,誤導消費者對保險的認識,開發或銷售帶有賭博或博彩性質的產品。希望廣大保險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提高警惕,注意風險。”

  網銷意外險居多

  伴隨著互聯網保險的高速增長,網銷產品的設計也朝著更加互聯網化發展。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部分最新產品未納入統計),目前市面上僅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有480余款,加上近期新推出的互聯網保險產品,目前各個險企推出的僅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產品共超過500款。

  具體來看,這500款專屬保險產品中,意外險300余款,健康險80余款,兩全保險40余款,萬能險20余款,分紅險10余款,定期壽險7款,及少部分其他險種。從繳費方式來看,其中360多款均為躉交產品。

  記者查閱這些保險產品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產品是在2013年、2014年相繼面世的。尤其是去年以來,大批網銷專屬產品被研發出來,并投放于險企官網、微信等渠道。

  事實上,2013年之前,多數互聯網保險來自個險、銀保等渠道,專門用于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還較少。從其發展歷程來看,開始,一些保險公司將部分保險責任簡單的意外險、健康險“搬到”了互聯網平臺上;此后,部分線下理財型保險也被“遷移”直銷平臺上;隨著公眾對自身健康風險關注越來越高,回歸保障本質的定期壽險和健康險也成為保險公司網銷的目標產品;隨后,專屬互聯網產品相繼出現。

  記者發現,上述保險產品中,部分產品“專屬”特性較為顯著,如某險企推出的“網絡直銷出游資助卡”標明,“該卡是保險公司與當地的軟件公司合作,客戶買軟件公司的殺毒軟件時,該卡贈送給客戶,不作外部銷售”。另一險企推出的保險卡也明確標明,“該卡是贈品,不作為外部銷售”。

  險企推出大量網銷專屬保險的動力源于成本優勢。保監會在此前發布的《我國網絡保險發展的現狀及建議》中表示,保險交易和服務均通過網絡進行,可節省代理費用和業務維護費用,降低銷售成本。

  以某保險公司為例,其網絡銷售成本主要包括后援支持費用、網絡通訊費用、保單寄送費用、單證費用、設備折舊等,總體費用率約為12%(若使用電子化保單,可免去保單寄送費用和單證費用,其費用率可降至10%),而其個人代理渠道的費用率約為28%,是網絡銷售渠道的2.3倍。

  網絡保險的虛擬性也能帶來交易便利。保險公司即時受理網上投保申請,意外傷害險等險種可自動核保、確認收費、生成和傳送電子保單,客戶可24小時自助交易,且投保人可不必前往保險公司柜臺辦理業務。同時,通過網絡渠道,各種保險信息都能便捷地傳遞給消費者,從而發掘潛在客戶,促成更多交易。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4月1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知識讀本中表示,目前我國保險業存在產品服務創新缺乏個性和針對性的情況,產品差異化程度低,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保險需求。監管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產品服務,引導保險公司走創新發展之路,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職業規劃和行業特點等設計個性化、定制化、多層次的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最大限度地發掘客戶需求,增加保費收入。

  值得贅言的是,隨著各險企對互聯網產品的重視,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開發崗也比較吃香,部分險企也開出了20萬元-40萬元的年薪招聘互聯網保險事業部經理。

  “偽保險”紛紛亮相

  去年以來,借著互聯網保險巨大的想象空間,互聯網保險的經營主體不斷擴容,互聯網保險產品也更加多樣化。

  從保險機構來看,2014年,互聯網保險業務規模繼續大幅增長,當年保費收入858.9億元,同比增長195%。截止到2014年,全行業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達到85家,2014年全年新增26家。其中,69家公司通過自建在線商城(官網)開展經營,68家公司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深度合作,其中52家公司采用官網和第三方合作“雙管齊下”的商業模式。

  從非保險機構來看,包括銀之杰、京天利、證通電子、蘇寧云商等14家上市公司均介入互聯網保險業務。此外,大批中小互聯網公司也通過開發APP介入,如“喂小保”、“旅游保險”等。

  各類機構的介入,及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大量面世,也讓部分“偽保險” 趁機潛入、渾水摸魚。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自今年2月份以來,保監會連發四條風險提示,對互聯網偽保險產品涉及的風險進行了解釋和通報。

  4月1日,保監會表示,近期發現某互聯網投資社交平臺可預約與股價波動相關的“跌停險”產品,該網站稱其目前正與國內某保險公司進行合作,不久將正式推出此產品。保監會指出,“保險創新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保險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功能。而‘跌停險’類似對賭游戲,有博彩嫌疑,利用‘跌停險’對股價波動進行保障有可能進一步放大金融風險”。

  而在3月30日,保監會就通報了貼條險相關風險,保監會表示,“貼條險”只是打著保險旗號的“李鬼”,與保險并不沾邊,很容易誤導消費者,請廣大消費者務必擦亮雙眼,避免不必要風險和損失。

  此前,也有保險公司針對霧霾侵擾而推出的“霧霾險”、夏日當空推出的“37℃高溫險”、搖車號難推出的“搖號險”,甚至“世界杯遺憾險”。這些保險產品多數打著互聯網保險創新的旗號,通過網銷平臺銷售,因其具有博彩性質被保監會禁止銷售。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