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解析中国经济下滑症结与危机

2015-04-21
来源:和讯网

     評論人鮑盛剛撰文指出, 所謂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也是源于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比例的失調,如中國過去30年快速發展無疑得益于人口紅利與誘人的投資預期利潤,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用盡,成本的提升,預期利潤下降,由此結果是投資的萎縮,大部分從制造業加工轉移到房地產,如今隨著房地產發展的飽和,中國經濟正面臨下滑的風險。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過去30年中國無疑是資本最能盈利的國家,所以全球資本與產業匯聚中國,中國才有了經濟奇跡。但是,目前隨著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一部分資本回流美國與歐洲,所以歐美經濟開始復蘇,另一部分資本與產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特別是印度,所以印度有望超過中國,而同時中國經濟出現下滑。通過比較顯然經濟增長與經濟下滑的原因一目了然,也很簡單。一般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為何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依然是創新大國,經濟卻陷入長期停滯與衰退呢?再有如果講擴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動力,那么為何美國與西方國家作為消費大國,卻沒有拉動經濟增長呢?再有企業家精神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美國與西方國家缺乏企業家精神嗎?剩下也許只能從投資預期利潤或者資本邊際效率去解析了。需求決定經濟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需求。但是,在現代私人經濟基礎上,比需求更加重要的是利潤決定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只是資本追求利潤的一種結果。如果從需求來看,資本投資機會與經濟增長的空間遠遠沒有枯竭與飽和,而且需求往往會產生創造更多的需求。但是,如果從投資預期利潤來看,其空間變得越來越稀薄,投資越來越無利可圖,這無疑是導致投資萎縮,經濟下滑的根本原因。而導致利潤下降的原因可以歸為自然的因素如自由競爭,或者歸為人為的因素如制度成本的快速提升。而比較兩種因素,后者又顯然是主要因素,所以哈耶克講到“所謂投資枯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推行一種有效地排除了私人資本也許可以獲利的廣大的冒險領域的財政政策,這可能是這一說法的真正癥結所在。”而這是現代社會的最大悲劇。
    
    現代經濟與社會是建立在私人投資與私人經濟基礎上的,后者本質上是一種利潤經濟,其經濟活動取決于那些影響當前的或者預期的金錢利潤因素,凱恩斯稱之為資本的邊際效率,所以可以說利潤是解開經濟波動之謎的鑰匙,沒有預期利潤,就不會有私人投資,沒有投資,經濟就不會增長,反之亦然。盡管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收入增長不可能超過經濟增長,但是,目前事實上存在收入增長特別是稅收增長不斷快速上升的趨勢,結果導致兩者比例的反向失調。對此美國社會學家與歷史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曾經分析指出,現代資本主義體系正在受到一種結構性的制約,人們已經不再能夠駕馭,而這種結構性的制約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全世界的非農村化的結果,這是非常超前的現象,將可能在今后的25年中大體完成。這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勞動成本在全部創造價值中的比重將不可避免地增加。二是成本外化的長期后果,這導致了生態的枯竭,這就使投入到全部創造價值中的百分比上升。三是世界民主化的結果,它對公共開支不斷提出更大需求,用在教育,衛生保健和終身收入的保障上,這就使稅收開支在全部創造價值中的百分比上升。以上三種力量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大規模的長期的對生產利潤的結構性壓縮,而且使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能贏利。由于資本的無限積累是定義資本主義作為歷史體系的特征,但是以上三種制約使這一體系的最初動力不再起作用,所以資本主義面臨結構性的危機。
    
    可以說目前無論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高收入與高福利陷阱與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原因都在于收入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這一比例上的失調,以至于導致利潤下降,投資萎縮,經濟增長下滑與停滯。從美國和西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來看,上世紀七十年代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或者說是一個斷層,之前可以稱之為增長型資本主義,之后可以稱之為無增長型資本主義。所謂增長型資本主義就是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整個資本主義發展是沿著一條上升的曲線發展的,首先是經濟增長,其次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上中產階級的形成與壯大,以及由此導致民主制度的發展,社會不平等現象的不斷收窄,特別是在二戰結束后的大約20多年的黃金發展時期,不僅經濟增長突飛猛進,而且民主制度也達到發展的頂峰。所謂無增長型資本主義就是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首先美國和西方國家經濟基本處于長期停滯的狀態。其次,經濟增長的下滑與停滯源于國內資本投資的萎縮與海外投資的加速發展,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加速了西方國家資本與產業的外包與轉移,由此導致西方國家產業空洞化以及社會失業率的高居不下和政府財政收入的銳減,以至于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體制難以為繼。其三,隨著經濟增長的下滑與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社會分配失去了來源基礎,貧富分化加劇,中產階級自然因為工作機會的流失而趨于貧困化,對于富人來講財富主要來源于海外投資利潤或者遺產繼承。最后,經濟問題自然引發社會與政治問題,導致民主制度的危機。
    
    同樣,所謂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也是源于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比例的失調,如中國過去30年快速發展無疑得益于人口紅利與誘人的投資預期利潤,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用盡,成本的提升,預期利潤下降,由此結果是投資的萎縮,大部分從制造業加工轉移到房地產,如今隨著房地產發展的飽和,中國經濟正面臨下滑的風險。那么,經濟增長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呢?顯然在于投資的萎縮,而投資萎縮的原因顯然在于預期投資利潤的下降,而利潤下降的原因顯然在于成本的提升,在于既要馬兒跑得快,又不讓馬兒吃草,結果馬兒不跑了,或者跑到國外去了。不錯,經濟增長自然會推動工資與稅收以及社會福利的提升,但是如果后者提升超過前者發展,那么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當然,許多人認為經濟增長下滑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但是問題是美國與西方國家都已經是消費國家了,為何經濟增長長期停滯呢?為何他們的國內需求沒有拉動經濟增長呢?再有如果經濟下滑在于產能過剩,那么為何許多企業又將產業轉移到其它國家或者回流美國繼續生產呢?而不是減少產能或者轉型生產其它產品呢?或者還有認為經濟下滑在于發展的飽和,投資機會的枯竭,不錯,人類的需求是有限的,終有一天發展會飽和,到時人類可以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但是那依然遙遠,也有可能到那時大多數人發現找不到工作了,而不是享受休閑。而且考慮到需求是可以不斷培養與創造的,現代經濟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已有需求而生產,而是更多地在于為創造需求而生產,所以所謂發展的飽和是不可能的。
    
    現代經濟與社會是建立在私人投資基礎上的,但是人類顯然還沒有真正了解私人投資與經濟的本性與規律,沒有學會如何駕馭私人經濟,學會如何讓私人投資為社會打工,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財富,而且變得越來越不能容忍私人經濟與私人投資。那么,如果沒有私人投資,誰來投資呢?誰來推動經濟增長呢?誰來創造財富,創造就業與稅收呢?經濟增長的動力又將在哪來呢?這顯然是當今世界經濟與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那么,對此解決方案是什么呢?一,向后退一步,無非是降低成本,降低稅收,減少監管以提升預期利潤空間,吸引私人資本投資的回歸。二,向前走,加快推動創新,提升勞動生產率,提升利潤空間,顯然這是上策,從歷史上看每一次經濟進步的動力都是通過利潤率起作用的發明創造,每一項發明都會創造經濟進步的沖動,而目前經濟的新平庸無非是因為缺乏這種創新與沖動。無論是退一步還是進一步,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利潤空間,吸引投資回歸,推動經濟增長,達到經濟增長率與工資,福利和稅收增長的同步和平衡。當然還有第三種方案,就是啟動公共投資,從長期來看預期利潤不可避免地將表現為遞減的趨勢,由此私人投資將越來越趨于不穩定,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以公共投資填補私人投資的不足,對此別無選擇。由此我們也將看到未來經濟與社會的基礎將不可避免地從私人投資轉向公共投資或者趨于一種混合投資體制,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事實上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自由主義理論以及后來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熊彼特的分析,他們早就預見到并指出,資本主義的歷史使命就是創造財富,它的驅動力就是不斷追求利潤,但是一旦利潤趨于零,資本主義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私人投資將被代之以公共投資,因為利潤如果為零,私人資本就不會再投資,社會發展由此從資本主義進入社會主義。而目前世界無論是美國和西方社會,還是新興經濟體國家和中國,他們的迷失與焦慮正是源于這種結構性轉變的危機。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