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新常态下中国勾出经济蓝图

2015-04-23
来源:香港商报
   「三个支撑带」+「四个自贸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叁个支撑带」。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叁个支撑带」成为中国拓宽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业内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互联互通」建设,这给中国将带来大量基建项目,也促进中国过剩产能的化解,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而长江经济带则主要承担运输网络和优化产业规划的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意在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此外,自贸区建设亦迎来新阶段,除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实验区之外,自贸区也成为「叁个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对外开放大背景和小气候的「叠加」,或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利好。香港商报记者 伍敬斌

  西部成为开放前沿
 
  湖南省社科院教授张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连接欧亚,对外开放的经济走廊。从预想上看,发展「一带一路」首先是在沿途国家开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欧亚各国取得共赢的基础。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会带动国内大量产业,如钢铁、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且由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颇具优势,可以猜测,未来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基础建设方面,中国的基建企业、劳工,都可以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亦能为产能过剩的重化工业开辟广大市场。
 
  他说,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均的国家,东部的富庶与西部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一直备受政府重视。「但西部大开发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薄弱环节,『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推动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大进展,甚至让西部成为中国开放的窗口。」
 
  张萍以新疆为例指,新疆幅员辽阔、经济落后,且矛盾复杂。「一带一路」建设如若顺利,新疆的区位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变成中国开放的前沿,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带来机遇。与新疆接壤的国家,本身经济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坐拥大量资源不能开发,基础建设也很薄弱。中国正可利用这种现状,对其输出基础建设,与邻国形成双赢。

  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发展
 
  如何把「一带一路」的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当然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有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贸易畅通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重点在于亚洲货币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面的合作。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在于互联互通建设,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按照亚投行确定的八万亿规模来看,还是很可观的。第二就是包括产能转移、港口建设、经济区建设等国际产能合作,这能拉动国内的相关设备出口,也有助于消化富余的产能,促进一部分人就业。「一带一路」对于服务贸易也大有裨益,中国对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将随着「一带一路」得到更加广阔的舞台。
 
  借势打造服务贸易强国
 
  有学者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转型为服务贸易强国的契机。一方面,「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服务外包为例,2014年1至11月,中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18.4亿美元和6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和29.2%。其中,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6.1亿美元和80.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3%和31.5%;承接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50%,均超过了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将为中国成为服务贸易规则的「引领者」创造机会。从世界范围看,新的服务贸易规则正在形成,这给中国创造了好机遇。「十叁五」中国有条件以自贸区为平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準自贸区网络。
 
  「长江经济带」需通盘谋划
 
  关于「长江经济带」,陈耀认为,它实际上是依託重要的交通干线,比如「黄金水道」、铁路等,把干线周边城市串连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经济有紧密联繫的带状经济体。改革30年过去,经济重心仍然以沿海地区为主,现在沿海经济比重占到全国50%以上。沿江弱一点,按11省市、6亿多人口,GDP占到40%多。沿海沿江发展不平衡,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包括水运优势、资源优势,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有待发挥。
 
  陈耀表示,「叁个支撑带」中,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作用在于综合经济运输网络。「九省两市」的道路联通、基础设施的对接等方面要做很多事情。另外,长江经济带还要做一些产业合作的规划,由于长江经济带的具体措施还不多,所以无法做太多预测,可能长江中游的城市群,将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
 
  张萍则认为,「长江经济带」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与「一带一路」也是一脉贯通的。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顺序是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长江经济带将中国的东中西部连接贯通,又与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相结合,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的崛起,主要通过长江沿岸的叁大城市群:长叁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而这叁大城市群又承担不同的经济分工。如长叁角,以上海为首,负责出口、金融等行业,中游和上游的城市群则主要承担制造业和重工业,以长江水运为交通网络,能够打造出「一条龙」式的经济带。
 
  陈耀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有两手,一手是软的,一手是硬的。软的是通过改革激发活力,硬的是要实实在在有一些推动的项目。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项目,而是要搞什么项目。长江经济带将来要推进一体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些包括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的产业项目。大的工程项目,相关部门会通盘谋划。」
 
  「京津冀经济圈」功能布局待优化
 
  叁个支撑带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又能为中国经济带来何种动力?陈耀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对河北的经济进行拉动。「河北要淘汰掉一部分落后产能和高污染行业,所以相应的要对河北进行经济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故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在河北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培育新兴行业,缩小叁地的经济差距。」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中心,拥有完整齐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也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要承载地。据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15年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战略位置看,由于京津冀地区正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因此加快该地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下对东北亚、中亚以及欧洲等的全方位开放,进而带动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成为中国北方向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全方位开放的门户地区。

  自贸区与支撑带叠加利好
 
  今年3月24日粤津闽自贸区方案的通过,进入了自贸区「第二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已经準备完毕。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并将「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都列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内容。
 
  自贸区建设对正在推进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意义深远,除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也是「叁个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除与「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之外,4大自贸区还凭藉自身特点和功能,分别链接「四大板块」和「叁支撑带」,成为战略联动的关键节点。具体来看,广东主打「港澳牌」,将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天津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上海牵引长江经济带,金融创新仍是重中之重。
 
  陈耀表示,「一带一路」为自贸区所在地区提供了开放的契机,借此构建内陆、沿边与沿海开放的全方位开放体系。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出发,那么自贸试验区则是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具体方面先行先试,为中国与国际贸易谈判积累经验。另外,国家主席习近平针对「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问题与自贸试验区的四化任务也有相通之处,比如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正与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相吻合。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