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破伤风疫苗冰与火:几元的卖不掉 百元的抢不到

2015-04-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世界那么大,卻沒有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這是近期微博的一個熱門話題,有來自北京、重慶、成都、南京、杭州、揚州、黃山等城市的網友發出求藥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原料供應緊缺,價格近百元的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以下簡稱“人破”)在醫院常年告急,而另一種要求患者皮試的破傷風抗毒素(以下簡稱“馬破”),一針才幾元錢,卻因有不良反應問題而幾乎無人問津。
 
  國內一家“人破”生產企業的區域銷售經理張先生對記者稱,現在正規渠道“人破”一針難求,醫院、社區診所打不到,患者只能通過其他渠道購買,但支付的價格翻倍。
 
  一個供不應求 一個沒人要
 
  據了解,目前用于注射的破傷風針劑主要包括“馬破”和“人破”,其中“馬破”是從馬的血液中提取,注射前要做皮試;“人破”則直接從人體血漿中提取,不需皮試,可直接注射。
 
  知情人士李小姐告訴記者,1995年以前國內根本沒有“人破”,患者受了傷打的都是“馬破”。現在不少人擔心“馬破”會有不良反應就直接選擇“人破”,這種心理造成現在“人破”緊缺。
 
  2013年1月,國家發改委對包括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在內的多種藥物作出最高零售限價,一瓶250IU的“人破”限價82.6元。張先生表示,由于供求關系不平衡,現在“人破”的批發價也在160元以上,零售要200元。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患者身份表示價格較高時,張先生表示,“這是救命的東西,有貨就行,不能說貴不貴。”
 
  與一針難求的“人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市場遇冷的“馬破”。記者了解到,一支“馬破”在醫院收費3.6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要2.69元,但這種疫苗目前在市場上卻無人問津。因為沒有銷路,去年底,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還有一年半才過期的1700萬支“馬破”被全部銷毀,直接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
 
  4月23日,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營銷咨詢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無“馬破”銷售,“最近兩三年都沒貨”。當記者欲了解更多情況時,該人士表示可直接致電中生集團。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5家企業生產“馬破”,其中4家為中生集團下屬單位。
 
  國內某知名醫學院臨床學博士對記者解釋,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僅論過敏性,“馬破”的潛在風險比“人破”高。
 
  “這種高風險的比例大約是10%,10個人中有1到2個人過敏。”李小姐表示,“人破”在臨床上是“馬破”的補充,只有超敏體質的人確實不能打“馬破”,才會考慮打“人破”。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國內生物制品所生產的“馬破”沒有發生過一例過敏致死的病例。
 
  血漿難求 疫苗成本倒掛
 
  原料供應緊缺確實制約了“人破”的產量。公開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國家關閉了貴州的16個血漿站,導致血漿原料供應不足。更為嚴峻的現實情況是,據衛生部門統計,全國醫療市場對血液制品生產用原料血漿的年基本需求為8000噸。2010年,全國年采漿量為4180噸,只相當于需求量的50%;2011年前三季度,采集單采血漿僅2909噸。
 
  伴隨著原材料緊缺而來的是市場對“人破”的巨大需求,業內估算,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的市場容量約500萬瓶(以250IU/瓶折算),缺口相當大。
 
  在這樣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卻有生產“人破”的企業退出。記者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登記信息發現,目前國內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的批準文號有18個,排除重合的企業名稱,獲得生產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生產資格的企業合計16家,而在2012年生產的企業有18家。
 
  張先生說,“人破”從原料采集到成品的周期是九個月,國家規定限價后企業幾乎沒有利潤空間積極性大幅下降,做得越多虧得越嚴重,中間商還要承擔運輸、儲存成本,賣給醫院是“虧本買賣”。
 
  于是,大部分企業愿意追逐利潤更高的“黑市”。張先生進一步透露,他所在的武漢只有幾家大醫院有“人破”存貨,但只用于急救,患者可以在“黑市”購買后再到醫院注射。
 
  隨著“人破”價格在“黑市”不斷走高,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大。“馬破”過剩的背后同樣隱藏著利益黑洞。廣州一名來自疾控系統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破傷風針劑不屬于一類疫苗,由醫院自行采購。“馬破”價格低,醫院藥價加成后得到的利潤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