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逾六成港人愿死后捐器官

2015-04-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何加祺报道:每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在华人社会中仍有不少人对死亡颇有忌讳。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早前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死亡的态度开放,但仍有逾三成人认同「丧亲家庭在丧后几个月不应该参与任何社交场合」,令丧亲家庭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援走出伤痛。亦有逾六成人表示愿意在死后捐赠器官,反映市民对器官及遗体捐赠反应正面。

  三成认同丧亲数月不宜社交

  港大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於去年访问了1123名参与中心举办的讲座及培训工作坊的市民,发现当中大部分受访者对死亡的态度开放,只有7%至16%受访者仍同意一些传统的死亡忌讳,包括「见到尸体或棺材会行衰运」、「白头人唔送黑头人」等,但仍有逾三成人表示同意「丧亲家庭在丧亲后几个月不应该参与任何社交场合」。

  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系主任陈丽云教授指,社会虽然对死亡的态度越趋开放,但并不代表临终病患者或丧亲家属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援,如上述调查仍有逾三成人认为丧亲后不应参与活动,这有机会令丧亲家庭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援以走出丧亲的伤痛。

  逾七成撑预设医疗指示

  调查又发现,有四成受访者表示已登记成为器官捐赠者,亦有逾六成未登记人士愿意在死后捐赠器官;亦有一成人指已登记捐赠遗体、四成七人愿意捐赠遗体作医疗教学用途。但只有五成二人及三成一人曾经向亲友表达愿意捐赠器官及遗体的意愿,陈教授认为,临终病患应与家人说清自己的意愿,为死后做好准备。

  至於「预设医疗指示」方面亦有正面的评价,有逾七成人表示支持推行,但仍有三成指从未听过「预设医疗指示」。陈教授称,若推行此举,能体现对病人生命及意愿的尊重,让临终病人自己选择自己在家或医院接受照顾。

  学者提倡推动生死教育

  另外,有逾半人希望花费少於2万元处理身后事,亦有逾六成人愿意用环保棺木。若以10分为满分,市民对於纪念花园及海上撒灰的评分最高,分别有6.8分及5.3分,反映市民亦倾向以简单形式处理身后事。

  陈教授认为,社会有需要推动生死教育,除了为死亡做好准备外,更是一个机会与亲友好好沟通,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