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BP预测:203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75%

2015-04-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盡管今年以來油價持續低迷,全球能源市場顯著疲軟,但亞洲地區,尤其中國和印度的持續發展,仍將在未來20年間推動世界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石油巨頭BP集團28日在京發布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簡稱“《展望》”)預測,到2035 年,中國將超過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其進口依存度從15%升至 23%。

 
  28日上午,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北京向業界與媒體分享并解讀了這份能源報告。“在維持了3年虛假穩定的高價之后,近幾個月的油價下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能源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戴思攀稱,“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短期波動分析未來20年間能源供需的長期趨勢,并及時應對市場和政策變化,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中國能源結構將持續調整
 
  “2035年全球將有87億人口,中國和印度屆時將分別成為世界上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共占全球人口和經濟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根據BP的預測,中國能源生產的總產量到2035年將增加47%,消費量增加 60%;中國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 22%升至 2035 年的26%,中國需求的增長貢獻了全球凈增量的三成還多(36%)。
 
  戴思攀在現場還特別強調了中國的能源消費的增長。根據預測,中國將到2020年代中期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于美國)。到2030年前后,石油進口需求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300萬桶/日,占石油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到展望期結束(2035年)時,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液體燃料的最大消費國。
 
  因此,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將從2013年的60%(600萬桶/日)升至2035年的75%(1300萬桶/日)——高于美國2005年的峰值。天然氣依存度從略低于30%(40億立方英尺/日)升至超過40%(240億立方英尺/日)。
 
  而經歷了近10多年的飛速增長,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速將在未來20年間逐漸趨緩。《展望》指出,以中國為主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和電氣化驅動下能源需求迅猛增長的階段將逐步終結。能源需求放緩的兩大主因分別為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及能源強度加速下降(經濟增長對重工業的依賴性降低)。
 
  隨著能源結構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的能源結構也將繼續轉型。值得注意是的,煤炭在所有一次能源中的主導地位將逐漸減弱,預計將從目前68%降至 2035年的51%,天然氣的比重將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變化不大,仍約為18%。
 
  對于煤炭消費的增速放緩,戴思攀解釋稱,“過去20年煤炭增長得特別迅猛,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在提高。但是在未來,隨著天然氣、頁巖氣等供應增長,全球碳排放的控制,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煤炭增速會放緩。當然煤炭還將為中國能源供應做出較大的貢獻,但是這種貢獻與過去20年相比會比較的緩慢,在中國尤其是如此。”
 
  戴思攀稱,中國要實現能源消耗2030年達到峰值的目標有2個關鍵點,“第一是盡量能源結構多元化,比如說可再生能源,煤轉氣,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能效提高,包括機動車、電站的能效,能效的提升可以讓中國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能源強度卻有所降低。”
 
  美國2021年實現能源自給
 
  在全球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展望》對未來全球能源格局做出了預測,未來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40%,但增速將逐步趨緩。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20年能源領域最耀眼的明星。其中,天然氣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由區域增長變為全球范圍的增長。
 
  到2035年,天然氣供應量將達到近5000億立方英尺/日,美國將占全部供應量的25%。超過80%的需求增長源自發電和工業領域。
 
  而煤炭將失去往日的輝煌,成為所有一次能源中增長最慢的燃料。
 
  《展望》還預計,美國將在2021 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到2035年,其能源總供應的9%將用于出口。俄羅斯仍將是最大的能源凈出口國,其能源出口量將可以滿足2035年全球4%的能源需求。
 
  一位能源業內人士咨詢油價何時才能結束低迷震蕩,戴思攀回答稱近期很難對油價走勢感到樂觀。他解釋稱,“未來幾年內,石油的庫存還會增加,我認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消除供應過剩的影響。有業內分析稱石油生產和消費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初就能達到平衡,但實際你會發現它還有一些潛在的影響,還需要幾年的時間進行消化,不是今年底或者是明年早期就能平衡。”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