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因樹葉形狀很像傳統樂器琵琶而得名。枇杷樹四季青綠,秋不凋,冬開花,春結子,初夏成熟。由於它在冬季冒寒開花,故為文人畫家所喜愛。宋代宋祁有詩贊:「有果實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描繪得貼切生動,它也因此與櫻桃、梅子并稱為「果中三友」。
「五月枇杷黃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批。」「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五月的江南正是枇杷應市的季節,滿街都有黃澄澄的枇杷,在詩中都能嗅到枇杷的甘甜,吳昌碩先生曾在一首題畫詩中寫道:「五月天氣換葛衣,山中盧橘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飢空向林間飛。」明朝有詩人寫過「數顆黃金彈,枝頭駭鳥飛」的詩句,陸游也曾作詩「難學權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另有古詩云:「乳鴨池塘水淺深,熱梅天氣半晴陰。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枇杷的美味堪稱上品,用金黃色的枇杷下酒,甘甜生津,古代文人連水果都能成為下酒佐餚,實是人生一大享受。
枇杷不但是時令水果,還有藥用價值。中醫學認為「枇杷秋蔭、冬華、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他物無以類之」,被譽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本草綱目》說它「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清上焦熱,潤五臟」,枇杷花可治傷風感冒,咳嗽痰血;枇杷核能化痰止咳,疏肝理氣;枇杷葉更是常用良藥,在春末夏初采摘壯大的葉子,洗凈切條,既能理肺化痰,又能和胃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