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昨表示,希望政改方案于6月底可获得通过。中新社
昨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指,中央当年起草基本法时听到香港心声,才会写下普选条文,又表示2017年特首选举是「好好的普选,是真普选」。他指,特区政府提交的政改方案如果获得(特区立法会)通过,香港的政制发展将踏出重要一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可让香港人有机会选特首。他还缅怀日前辞世的前港澳办主任鲁平,称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为落实「一国两制」、确保香港繁荣稳定做了大量工作。香港商报记者林骏强
政改方案不是「袋一世」
董建华创办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昨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其间,有记者提及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晓明日前於报章撰写的《以制度自信推进有香港特色的普选》一文。对此,董建华表示,自己认同张晓明的撰文。「张晓明在文章中的呼吁,也是我的心里话。」
董建华重申两点:第一,若2017年普选成功举行,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後政改方案仍可修改,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也这样说过。他还不点名批评有人作出误导,声称现时政改方案是「袋一世」,其实基本法有机制,方案可以修改。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民主。根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按照香港的实际情况,可以一步步向前,让政改做得更好。
第二,特首选举「入闸」机会很高,最少会出现六七个参选人,最多更有9至10人「入闸」。董建华指,选举最终提名2至3个候选人,在不记名投票下,泛民是有机会竞选特首的,要看参选人的能力、理念、思想、才干及香港人对他们的信任。
董建华表示,泛民出闸机会高了,已是很大进步;但他同时首次点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是反共,反共不行,会出不到闸。」
2017年普选是「真普选」
董建华强调,政改方案有完整的法律过程,民主进程也要有相关的法律依据。经过完整的法律程序後,政改现在走到立法会将投票表决政改方案的阶段。对於20多个泛民议员声称要「綑绑」否决政改方案,他毫不讳言,如失去是次政改机会,500万人可投票的机会就没有了,至於机会何时再来,没有人知道,「可能5年、10年、15年;可能遥遥无期。」他呼吁各界要看清2017年的选举,是「好好的普选,是真普选」,要使香港人可以投票选举特首。
他又表示,过去数月,许多关於政改的不同意见,已全部向中央反映,认为「以前可以讲很多这里、那里可以改」,但现在表达政改「新想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不点名批评个别人士,「有机会表达的时候又没有表达」,并称做这一切都有法律程序,而现在是对方案投票的程序,是决定「是」或「否」的阶段。
回顾鲁平为香港做出很多
前港澳办主任鲁平5月3日逝世。董建华在记者会上主动回忆起鲁平。他表示,鲁平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并指对方在香港回归过程中,为「一国两制」的落实、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做了大量工作。
董建华回望过去,指1986至1990年这4年间,自己有参与制订基本法,曾在谘询委员会、起草委员会工作。他说,那时鲁平时常来香港,积极参与香港工作,是重要成员之一,自己曾跟鲁平合作,知道他为香港做的工作,因此很怀念他。
董建华指,当年基本法最终在第45条写下「可选举特首」,因那时香港有很多市民希望普选特首。他直言港英时代并没有普选,中央却听到香港的心声,而鲁平是其中很重要的代表。他还指,正因中央的诚意才会有基本法第45条,因此很希望政改方案於今年6月份能通过,「这个过程(指基本法起草)大家都很努力,基本法才有这条文」,香港不应失去普选机会。
董伯冀为港多出一分力
昨日,由董建华牵头的团结香港基金公布最新动向。董建华指,基金会将重点研究9大问题,包括房屋土地、经济发展、医疗改革、社保、政制、年青人发展、环保、创新以及两地融合的机遇。基金会将於今年第三季起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成立9个常设委员会,更会将创新、房屋土地、社保医疗以及经济发展视为目前优先研究的项目。 香港商报记者林骏强
基金会列明9大研究题目
董建华表示,基金会是一个智库,要为香港长远发展给予好的意见及策略,并推动政策落实。经三度召开顾问委员会会议,基金会已列出本港面对的9大问题。
董建华指,选择关注题目是为了了解本港市民觉得最急切的问题,为此列出了5个「大话题」。他指,过去一段时间的民调显示,香港正面临5大问题,包括「房屋及土地」、「经济宏观大发展」、「老龄化下的医疗改革」、「全民社保」以及「政制将来发展」。
董建华续指,除了上述5个「大话题」,本港亦有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年青人将来的发展」、「环保」以及「三创」。他解释称,「三创」即是「创新」「创业」「创意」,希望为香港社会推动「三创」营造氛围,令本港经济有新突破,也为更多年青人制造上游机会。此外,「两地融合的挑战与机会」同样值得关注,亦是9大问题中的最後一项。
董建华表示,基金会将就上述9大题目一个一个地做工作,针对这几方面邀请教授、专业人士一同做策略研究,希望得到社会共识,并在今年第三季(即7至9月份)推出研究成果。基金会亦将在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一、第二季继续推出新的研究工作。董建华形容这是漫长的过程,更坦言现在是关键时刻,自己对香港有深厚感情,希望尽量为香港多出一分力,目的只为香港好、为下一代好。
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董建华(右)、总干事郑李锦芬(左)昨在香港举行记者会。中新社发
郑李锦芬:争取大众认同
基金会总干事、美国安利机构前常务副总裁郑李锦芬补充说,「研究」、「倡议」及「推动」是基金会的三大工作重点。她指,学术研究是重中之重,该会必须集「智慧」及才「行动」於一步(意指要做Think+DoTank),未来会将建议主动推广,争取大众包括政府、议员、意见领袖等多方面的认同、采纳。她表示,在确立愿景、使命和策略基础上,该会正忙於筹建组织架构,以实现工作目标。除了基金会聘用的全职员工团队外,基金会也有学术研究团队及顾问团。
郑李锦芬介绍,基金会在学术研究方面,已於今年1、2月份成立「研究谘询委员会」和「创新、创意、创业专项研究委员会」,汇聚多名专家学者及业界翘楚,选定「三创」、「房屋土地」、「社保医疗」和「经济发展」为目前的优先研究项目。
郑李锦芬还指,根据研究发展需要,基金会将成立9个常设委员会,包括「房屋土地」、「经济发展」、「政制发展」、「两地关系」、「社保医疗」、「青年教育」、「持续发展」、「文康体艺」、「三创」等,并将继续邀请更多专业及资深业界人士出谋献策。她介绍,目前基金会顾问团增加了18位,人数达到104位,平均年龄为57岁,更有四分之一是介乎28至49岁的年轻人。
梁爱诗望泛民议员改变主意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昨指,反共人士不可出闸成为特首候选人。当天中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出席一个研讨会後回应指,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曾说,爱国爱港就是不做损害国家和香港的事,并认为此点要求不高。她续指,邓小平曾指共产党可以被责骂,但如果提出推翻中共管治,又如何能履行特首义务?她认同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所指「政改方案是香港史上最民主的制度」,希望泛民在立法会表决前改变主意。
「831」决定不会更改
梁爱诗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就2017年普选作出「831」决定,即使立法会否决方案,人大亦不会再作另一决定,且「831」决定至今只有很短时间,看不出需要因香港实际情况而更改。她说,如果接受「831」决定,当中细节例如入闸成为参选人所需的提委推荐人数,是否可由现时的120人降至100人甚至更低,以及提名时的投票方式等,均可与特区政府商讨。但政改谘询期间,泛民坚持撤销「831」决定,已浪费了机会,故现在再提比较困难。而且不应要求中央承诺日後优化选举制度,这样是不切实际。
梁爱诗认同中联办主任张晓明的观点,政改方案是香港史上最民主的制度,期望泛民在立法会表决前改变主意。她重申,制度不能保证某一党派的人一定可以出闸或者竞选。她又认为,泛民与中央会面需要基础,如泛民坚持推翻「831」决定,便没有见面的基础;如不接受大原则,只在细节上讨论亦不具意义。香港商报记者王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