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阴影下的莫斯科胜利日阅兵

2015-05-09
来源:联合早报

   5月9日的莫斯科盛大阅兵纪念,是俄罗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部队检阅。在乌克兰危机浓重阴影之下举行的此次胜利日阅兵,是“新帝国主义”俄罗斯的胜利吗?是“乐见”美俄互殴、“坐收渔翁之利”的中国的胜利吗?是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的胜利吗?

  俄罗斯的胜利?

  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尤其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以来,普京被贴上了“侵略者”的标签,俄罗斯自然沦为了“新帝国主义”,而欧美诸大国则联手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上的制裁、外交上的孤立和战略上的包抄。

  反法西斯战争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历来是(苏联)俄罗斯国家政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其重要外交舞台。自启动阅兵筹备以来,俄罗斯先后向近70位外国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发出了邀请,但出席者寥寥。欧美日诸大国联手抵制,乌克兰、波兰等国领导人不仅拒绝出席,还公然否定苏俄在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更有甚者,从4日起,美国率北约(NATO)诸国在爱沙尼亚和挪威海域举行大规模陆海军事演习,隔空叫板莫斯科。

  最终,参加阅兵观礼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的“金砖盟友”中国、印度和南非,传统友好国家越南和古巴,“兄弟”国家蒙古和埃及,希腊和捷克则是“全面沦陷”的欧盟诸国中“幸存”的参与者,而在俄罗斯苦心经营多年的独联体国家中,亦有白俄罗斯等国元首缺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貌似捧场,实则意在斡旋。更有甚者,金正恩还放了普京的鸽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2005年的60周年阅兵典礼中,有包括美、中、日、德等国在内的53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

  那么,出席者寥寥的此次阅兵,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失败呢?不完全如此,俄罗斯至少获得了“惨胜”。

  首先,俄罗斯通过此次规模宏大的阅兵,展示了俄罗斯强盛的国力,尤其是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和毁灭性的核力量。通过此次盛大阅兵,俄罗斯展示了T-14主战坦克、RS-24洲际核导弹以及苏-35战斗机等上百种先进武器装备,向垂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空间的欧美大国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俄罗斯仍然是强有力的世界大国!

  其次,显示俄罗斯的外交阵营基本是稳固的。虽然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大国如英国、法国不再捧场,但中国、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大国的力挺,为莫斯科挽回了相当大一部分颜面;虽然德国总理默克尔没有参加阅兵,但她于阅兵次日即亲赴莫斯科致意,普京足以慰怀。默克尔的到来,将欧美大国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暴露无遗。更为重要的是,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胜国中国的热情捧场,意味着中国愿意与俄罗斯一道,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巩固以此为基础的战后世界秩序,尤其是欧洲地区秩序和东亚地区秩序。

  此外,无论是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国际社会“痼疾”的处理上,还是也门乱局等新热点问题的处理上,欧美都无法抛开俄罗斯。未来,俄罗斯仍然可能剑走偏锋,置欧美反俄势力于尴尬境地。

  中国的胜利?

  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美一直有人声称,中国已悄然成为此次危机的“最大赢家”,理由大致如下:

  首先,欧美与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而交恶,中国成为欧美和俄罗斯争取的外交与战略筹码。在乌克兰问题的处理上,欧美并没有争取中国的明确举动,而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互动,应该说是新世纪以来两国战略互动的延续和升级。俄罗斯始终是欧洲国家,并在政治体制、宗教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异。

  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俄罗斯是怀有巨大的战略戒心甚至某种程度的敌意。这在俄罗斯与印度、越南等中国“对手”的军事合作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仍然拥有充足的外交力量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远未沦落到需要求助于中国的地步。

  其次,被孤立的俄罗斯被迫向中国做出某些经贸与军售“让步”。

  这种判断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如在历经长达近10年的漫长谈判之后,中国终于如愿以偿,与俄罗斯达成了巨额的天然气交易。事实上,天然气交易对于俄罗斯来说更富现实意义,考虑到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俄罗斯摆脱欧洲单一消费市场的意愿时更是如此。天然气消费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当低,而中国所谓的能源安全困境,从来只停留在纸面之上。至于苏-35战斗机、S-400导弹系统等高端武器系统的交易,更多地只是媒体的炒作和军火商的宣传。

  最后,中国可能趁火打劫,榨取乌克兰军工的“残值”。自从乌克兰独立以来,中乌军事合作是较为紧密的。从坦克发动机到“野牛”气垫船,从舰船发动机到空空导弹,从高级教练机到大型运输机,都有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影子。甚至,“辽宁号”航母的船体,也是从乌克兰购买而来。不过,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武器研发取得了全面的长足发展,而一直在“吃老本”的乌克兰军工,却拿不出太多“硬货”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加入对华“武器禁运”的欧盟,乌克兰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必将中断。

  事实上,韬光养晦的中国远非乌克兰危机的赢家,而是陷入了国际道义的巨大困境之中。这从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表态明显反映出来。克里米亚半岛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回归俄罗斯,中国在联合国相关决议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而在外交部的表态中,中国一直表示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官方从未公开承认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的一个部分。中国固然不愿意得罪大国俄罗斯,中国也同样不愿意得罪长期的军事合作伙伴乌克兰。更为重要的是,谋求和平崛起的中国尚未实现统一,意欲公投的台湾仍然孤悬海外,海岛争端仍未解决。

  世界的胜利?

  既然俄罗斯只是“惨胜”,既然中国也未能“坐收渔翁之利”,那么,此次莫斯科阅兵,是世界的胜利吗?

  从地理大发现开启全球化进程500多年以来,世界不断地从地区化走向一体化。不幸的是,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世界仍然是分裂的,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即是其真实写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本应是世界的胜利,本应是世界团结与和平的象征。但当今国际情势,恰恰与“胜利”、“和平”相去甚远。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不仅使得原本就不平静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陷入无可救药的动荡之中,还顺带拉开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野蛮冲突”的帷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使得中美关系从合作为主转为竞争为主,并复活了中日之间两个甲子以来的恩怨与对峙;曾经寻求核武器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最终身死国亡,以及核武器数量曾经仅次于美俄的“核大国”乌克兰的分裂和沉沦,极大地坚定了伊朗和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决心;乌克兰危机的国际化和泥淖化,不仅在美欧和俄罗斯之间竖立起了新的柏林墙,凸显出美国综合国力的捉襟见肘和外交战略的手长袖短,还使得欧美阵营内部的裂痕日益明显;中国推出的亚投行,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凸显出发展中世界试图创造“游戏规则”的被迫和无奈;三周前宏大的亚非会议,显示了发展中世界的团结与力量,同时也揭示了南北的鸿沟与分立;从黑海、地中海、南中国海到日本海,美日诸国与中俄所举行的军事演习,绝非不期而遇,而是剑拔弩张;而在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式上,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被公开撕裂为中俄阵营和美英法集团。

  世界将向何处去?1918年11月7日,“效忠于世界之义广”的梁济,于投湖自尽之前发出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其子梁漱溟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惟愿如此。

  作者任职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席者寥寥的此次阅兵,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失败呢?不完全如此,俄罗斯至少获得了“惨胜”。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