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除了打虎 王岐山都在忙什麼

2015-05-12
来源:海外网

王岐山。資料圖

  上周日,當朋友圈刷爆母親節話題的時候,中紀委網站的工作人員顯然在值班。這天早上,他們從7:05就開始更新,除了各地在反腐方面的一些新舉措之外,8點鐘,他們還在網站上刊出12首古詩,起了一個很有人情味的標題:《品味古詩,感懷母愛》。

  同樣沒有休息的是王書記。從周五起,他已經在那里考察調研了三天,觀瞻了先輩遺跡,調研了老字號,看望了群眾,也召開了部分省區市紀委書記座談會。

  相對于中紀委網站“看得見”的加班頻率,過去一段時間,王書記的公開活動頻率并不算高。因此,這次現身,許多人也在猜測,是不是又到了“大老虎”現身的時刻了?

  只不過猜測起于“規律”。比如,過去8次王岐山到全國各省市調研,該省市均有省部級老虎落馬--只不過,有的是他去之前就已經落馬了,更多的是他去之后很久很久很久之后才落馬。最長的時間間隔,差不多隔了1年半。

  同樣一個猜測的規律來自于“會見外賓”。有媒體統計稱,過去幾次王岐山會見外賓前后,都有諸如徐才厚、蘇榮這樣的大老虎落馬。這不,5月7日,王岐山又會見了美國兩黨代表團--只不過,這次,也沒有什么激動人心的“大戲”上演。

  這種猜測可以理解。畢竟,在過去高潮迭起的反腐風暴中,中紀委“打虎隊”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各家媒體也都等著第二天的頭條,喜歡看熱鬧哥們兒也搬好了凳子備好了茶水瓜子,準備給日后飯桌上的侃天侃地預留材料。

  只不過,事情總沒有那么簡單。

  熱點圖

  一場足球比賽之后,分析一個隊員的跑位,可以繪出一張熱點圖,清晰地顯示出他本場比賽大多數時間跑在那個位置,從而看出教練的戰術布置。

  同樣的做法也可以用在很多領導的身上--畢竟,時間寶貴,工作忙碌。選擇去哪里、做什么工作,講話中的關鍵詞是什么,其實可以看出一段時間內他的工作思路和重點所在。

  以過去一段時間不常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內的王岐山為例,兩會后至今的接近2個月時間內,關于他的公開報道只有寥寥5條:外事活動兩次,會見俄羅斯和美國的代表團;調研2次,分赴河南和浙江;會議1次,在中紀委派駐機構建設工作培訓班開班儀式上。

  這幾次的公開活動,王岐山講話中的關鍵詞有如下幾個:紀律、規矩、制度、反腐國際合作。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至春節之后,有關王岐山的公開報道,最密集的是兩會期間參與各地代表團討論時。彼時,他的關鍵詞是: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巡視。

  Ok,我們可以開始討論正事了。

  抽薪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進行活動和關鍵詞的梳理,是想回答一個問題--低調的王書記每次現身背后,并不會必然地帶出“大老虎”、“大新聞”。

  “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是上任之初打虎書記早就亮明的解題思路。殺伐立威,外在收復民心,內在震懾全黨;這一招打虎,很明顯,為的就是遏制腐敗增量。所以你就知道,為什么王岐山著重強調“十八大后依然不收手、不收斂”的干部。

  關于消除十八大之前的腐敗存量,前陣子公開的百人“紅色通緝令”就是一招。那份名單上,有潛逃時間在15年以上的,也有十八大之后出國的。而在“紅通”發出后不久,已經有兩只狐貍被獵回。如果結合從去年就開始的“天網行動”和“獵狐行動”,再考慮中國高層頻繁與外國探究的反腐合作,就可以明白其中思路。

  而當腐敗的增長勢頭被顯著遏制,接下來要做的,一方面是消化以往的存量,另一方面就是思考如何釜底抽薪地治本。

  從現在的材料來看,從紀委的角度出發,王書記的治本之策主要在于亮點--一,用好巡視這個制度,形成“上下聯動”;二,紀律立制度,把以往黨員干部可能熟視無睹的紀律規矩重新立起來。

  一盤棋

  關于“上下聯動”,最近幾個事情非常值得關注。

  就在昨天,中紀委網站刊文《上下聯動 全國一盤棋》,其中有些話很有領導講話的口語意味在其中:“如果省區市黨委不作為,不把腐敗遏制在基層,讓有問題的人逐級提拔,最后就會把問題全部推給中央。在反腐敗問題上,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過來嗎?只有形成全鏈條,上下聯動,才能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這樣的態度來自于現實問題。該文寫道:“中央紀委查處的中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很多都是發生在擔任下級一把手期間;有的省已查處的領導干部中,半數以上屬于帶病提拔,有的一把手甚至帶病在崗10年、20年,屢被提拔。”

  也許是巧合,最近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也在談到省級巡視組的時候不留情面地“打臉”,稱以往的省級巡視給已經落馬的陳川平下了非常錯誤的評價--“時刻以一名黨的高級干部標準要求自己,嚴于律己”,“使得巡視工作的權威受到極大影響,信用受到極大損害”。

  是的,如果只靠中紀委去抓,全國的腐敗肯定是抓不完的,這就和一些人在俠客島后臺舉報問題官員一樣。如果省級巡視能拖延敷衍,市縣鄉的紀委也一樣會上行下效。

  地方紀委不給力,就和改革政令不出中南海一樣,最終只能“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在這個問題上,《半月談》曾經采訪過的一個地方官員談到改革時的話語就很有代表性:“沒聽說那個官員因為改革不力而下臺的。”

  怎么整?靠層層傳導壓力,也靠立制度。5月10日王岐山的講話就有很有意思--“喚醒黨章黨規意識、推進制度創新,修改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島叔又翻出了這份2004年的條例讀了一遍。如王岐山所言,其中的一些條例與法律重合,“紀”“法”不分,比如貪污受賄、經濟犯罪等;現在著重強調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則沒有太多著墨,大多屬于路線之爭、公開叛黨、民族宗教分裂等問題。從去年開始成為熱詞的“主體責任”,也沒有著重體現。

  想必,這些問題都會在新修訂的條例中有所體現。如果主體責任進入條例,上有政策下有拖延的的狀況就有章可循、有紀可執。

  反腐是一項長期斗爭,不是宮斗,也不是抓幾個人、砍幾個頭就能完結的。而如果王書記在任內能把制度的籠子扎出模樣,相信我,那比看似酣暢淋漓的打虎數量,要更值得名垂千古。(文/公子無忌)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