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別讓鬥爭思維攪亂了輿論場

2015-05-15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鳳凰網評論部

  核心提示:只要在法律范疇內,公民的言說和行動都是自由的,輿論在沖突中也可能走向共識;否則,爭吵得一地雞毛,面對下一個事件又會是喧囂的輪回

  輿論場有個規律,不管傳播多廣,影響多大,爭議多大,都會過去,而過去之后,很可能一切照舊,這就給我們回頭看,賦予了某種價值。熱論未必提升智慧,但思考不能止步于平靜。

  不久前,那位被打的女司機道歉了,盡管還有人在網上不依不饒,但一個爭吵日久的話題,注定走進時間深處。只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何看似簡簡單單的一件小事,竟然在網上掀起那么大的輿論浪潮。

  僅就今年而言,這已經不是第一起引起輿論激烈爭辯的議題。此前比較典型的還有柴靜霧霾調查事件、畢福劍飯局事件等。喧囂塵定,回顧這三起事件,或許可以發現背后存在某些共通的因素,指向這個社會的某種困惑。

  有人將今年視為輿論分裂元年,有些道理,但并非此問題今年才有,而是在今年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罷了。

  畢福劍飯局事件,考驗的是社會對個人言論的容忍度;柴靜霧霾調查事件,考驗的是社會對公民行動的接受度;而女司機事件,考驗的則是社會心態,面對可能的沖突,大家會接受怎樣的協調機制。

  說話的尺度、行動的邊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這是任何人在任何社會,都需要面對的幾個基本問題。事實證明,在這幾個問題上,當下輿論都存在相當大的分裂。

  如果說前兩起事件,因為某些敏感因素,使輿論存在某種扭曲的話,那女司機的爭論,則充分展現了當下社會心態的不成熟。

  橫看成嶺側成峰,輿論分裂,在任何社會都是極為正常的。但如果輿論的分歧中,夾雜著太多陰謀論和暴戾之氣,就超出正常范圍,成為一種病癥,需要探尋背后的根源。

  還是以女司機被打事件為例,輿論中說所的女司機的危險駕駛習慣,本該是由交管部門去糾偏,但公權的長久缺席,消耗了社會太多的耐心,于是很多人潛意識中開始認同“重病下猛藥”,現實中的表現就是為暴力點贊,無視其叢林規則的底色。與之相反的情況,則是公權越界,管了太多不該管的公民言論、行為,也會模糊社會判斷的標準。換言之,公權過界或公權缺席,都會妨礙社會的發展和成熟。

  一個社會的不成熟,不僅體現在共識匱乏,更深層的問題是缺乏互信,沒有共尊共奉的議事規則 論探討一個問題,不是擺事實講道理,而是很快滑入陰謀論、動機論大戰。此外,有些人將互聯網當做輿論斗爭的陣地,總把討論問題當成你死我活的斗爭,為達求勝目的不擇手段,也在客觀上加劇了互聯網輿論場的混亂。

  接二連三出現的爭議事件,留下的一個重要提醒,就是培育一個健康的社會還任重道遠。曾有一段時間,對民間社會的討論非常熱烈,但近幾年陷入停滯。官方體系之外,社會本身該如何成長、如何自治,處于“未完成”的狀態。在一個不成熟、共識匱乏的社會,誰也不知道哪片云彩會下雨,哪起突發事件會造成輿論的撕裂。

  公權還是要謹守邊界,做好自己該做的,給社會更大的成長空間。只要在法律范疇內,公民的言說和行動都是自由的,輿論在沖突中也可能走向共識;否則,爭吵得一地雞毛,面對下一個事件又會是喧囂的輪回。

  一個“好社會”才會有“好人心”,才會有平和的心態、良性的秩序,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都是如此。“發現社會”,還是要重新開始。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