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国家图书馆展出珍贵西域文献

2015-0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册府千华——西域文献保护成果展”15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开展,展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八世纪写本于阗文《对治十五鬼护身符》长卷。同时,国图修复专家在西域文书残片修复工作中,首创镶接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

      展览从材质、文种、内容等角度,精选近50件文献,其他展品50余件系,统梳理并展示了本世纪初以来国家图书馆在西域文献征集入藏、修复保护、整理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对治十五鬼护身符》长卷高仅7.2厘米,长达174.9厘米,首尾完整,弥足珍贵。据北京大学段晴教授研究,它并非寺院或僧尼所持之物,而是为一位于阗贵妇人s?v?k?量身定制的佩戴物,主旨是保护受胎妇女和儿童。文中提及的十五种儿童疾病,都是因各种鬼魅发生的,这表明当时于阗医学深受印度医学观念的影响。

  本世纪初以來,新疆和田等地陆续发现多宗古代文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08年6月,季羡林先生在获悉一批出自和田的西域文书后,不顾病体劳累,亲笔写下呼吁书,肯定这批文书的学术价值,强调“无论如何不要让外国人弄走”。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新疆博物馆等机构先后入藏了多批西域文献,其中尤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入藏者最为突出。自2005年起,国家图书馆先后六次征集入藏和田等地出土的西域文献,数量达七百余件,建立了西域文献专藏。

  这些文献材质与形态多样,有纸质文书、绢质文书、木简、函牍、桦树皮文书,带有封泥的契约、书信独具特色;年代从公元4到10世纪,跨度长达六百年;文种众多,有汉文、梵文、佉卢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犹太波斯文、藏文等;内容丰富,涵盖政府文书、私人信札、契约、典籍、佛经等,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提供了珍贵史料,与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与此同时,国图也开展了一系列西域文献保护修复工作。入藏国家图书馆的西域文献纸质、绢质残片计370余件,大多数状况不佳,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病害,如表面污迹、焦脆、烟薰痕迹、糟朽、絮化、褶皱、卷曲、虫蛀、双层粘连等,有的病害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亟待修复保护。

  修复人员在文献研究专家的指导下,经反复论证试验,最终确定修复过程包含八个步骤,即:除尘、去污、展平、补破、缀合、镶接、压平、存放。具体的修复工作,则需根据每一件文献的残损状况,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选用合适的修复材料、修复工具,进行具体操作。同时,国图修复专家在西域文书残片修复工作中,还首创了一种修补技术即镶接技术。这种技术有两种方法:其一,依残片外缘轮廓撕出补纸,补纸边缘需撕出毛茬,用补纸毛茬的纤维与残片搭接;其二,将修复好的残片搭接在软皮纸上,按残片形状去除补纸中间部分,使残片与软皮纸仅以纤维连接,不遮挡残片上的文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用补纸保护残片,一面残片边缘进一步破损;对于双面书写的文献,还可以避免翻动时直接触摸原件。

 

  据悉,目前,纸质文献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国家图书馆已积极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开展馆藏西域文献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