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非國有博物館的“喜與憂”

2015-05-19
来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 近年來,大量非國有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目前已近千家,其更接地氣的藏品填補了博物館類型上的空白。但在非國有博物館快速發展的背后,有喜也有憂:三成經費入不敷出,兩成尚未完成法人登記手續,私人財產權和法人財產權混淆不清……

  國家扶持5年數量翻番

  國家文物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4510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982家,佔21.8%比2009年底翻了一番多。

  專家表示,這種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騰飛大環境下以個體經濟發展為基礎的民間收藏空前活躍,更得益於國家的大力扶持。

  2010年,國家文物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2013年,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首次從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項補助經費中列支1億元,專門用於扶持非國有博物館。

  “今年3月《博物館條例》出臺,體現了國家在性質、職能、責任、權益等方面公平對待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的原則。”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說。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博物館事業發達的國家,非國有博物館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甚至產生了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舉世聞名的重要博物館。“國”與“非”的“平等身份”將推動非國有博物館走入規范運行。

  “老物件”藏品更接地氣

  琉璃藝術博物館、玻璃博物館、汽車博物館、華希昆蟲博物館、紫檀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所收藏的民俗文物、民間工藝品、動物標本、家具、老相機等國有博物館長期忽視或無力集中收藏的“老物件”,既豐富了博物館藏品的概念,也填補了博物館類型上的空白。

  “如果不是民間收藏家和非國有博物館及時介入相關領域,我國在民族民俗文物、近現代文物、現當代藝術品等方面可能出現收藏斷層。”段勇說。

  在成都建川博物館“文革”館,收藏了手寫資料二三十噸,書信三四十萬封,日記一兩萬本,毛主席像章上百萬枚,生活影照集上萬本,宣傳畫十幾萬張……各種獎狀、結婚証、袖標、紅旗掛滿了展館的牆壁。館長樊建川說,他希望扮演“敲鐘人”的角色,提醒人們直面歷史,勿忘過去。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黃春雨表示,不少非國有博物館藏品的個性化程度較高,能夠滿足不同興趣的觀眾需求,這是它最大優勢所在。

  “非國有博物館多源於個人興趣,因此藏品主題性更強,收藏的領域‘窄而深’。此外,它的觀眾群更廣泛、與生活的聯系更密切,在社會教育作用的發揮上更活潑,因此顯得更接地氣。”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說。

  發展強勁但問題不少

  武漢市郊一所名為小天鵝賓館的二樓,是武漢達臨性學博物館,2012年拿到合法“戶口”,展陳面積已從初建時的3500平方米縮至800平方米,仍然門可羅雀。

  館長黃永階說,近年來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勢頭強勁,但也面臨很多問題,專業化程度不高,多停留在登記掛牌、呈現藏品的狀態,應有的社會教育服務功能未能較好實現。

  段勇介紹,目前60%的非國有博物館尚未建立藏品登記、管理制度,且贗品較多、陳列展覽量少質低﹔30%的館經費入不敷出﹔20%的館尚未完成法人登記手續。

  “管理不規范、基礎工作薄弱、人才匱乏、重建館輕運營等是表層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創辦者的私人財產權和博物館的法人財產權混淆不清,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博物館的定義和性質。”段勇說,“嚴格來講,我國還沒有符合國際標準的規范的非國有博物館。”

  專家表示,現階段我國的非國有博物館基本是個人、家庭、企業的“收藏展示館”﹔更有甚者,打著博物館的幌子向政府和社會索要政策、資金支持。

  “已有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創辦者邁出了將博物館財產從私人財產轉為法人財產這一步,表示把博物館及藏品捐給社會,或建立理事會、基金會等國際通行模式來實現博物館的社會化管理運營,保障其永續存在。他們代表著我國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方向。”段勇說。

  專家建議,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不能僅靠財政投入,還要靠思想觀念的轉變、管理制度的改進和配套設施的完善等多方面共同推進。(記者:史競男、陳瑤、孫麗萍、童方)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