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全球金融驚天潛規則正扒開真面目

2015-05-25
来源:商業見地網

  從北美到歐洲到亞洲,一場銀行業的驚天陰謀正被一點點扒開真面目。近年來,無論是華爾街還是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都出現了比往年更多的內幕交易等違反金融從業道德的丑聞。隨著金融驚人潛規則曝光有可能導致一場蔓延全球的"信任危機"。

  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及匯率市場案終于告一段落。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瑞士銀行和美國銀行等全球六大跨國銀行,同意向美國司法部和美聯儲繳納罰款58億美元,就涉嫌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及匯率市場的調查和解,其中5家銀行就相關刑事檢控予以認罪。

  據悉,此次罰金數額創歷史最高。業內專家認為,操縱匯率獲取暴利已成為西方銀行界的潛規則,在信息化與全球化環境下,光靠開罰單恐怕不能解決問題,還應從根本上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經濟參考報》5月22日報道指出,在20日達成的和解協議中,美國司法部開出了有史以來最大一筆集體反壟斷罰單,就外匯交易操控向巴克萊、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罰款27億美元。

  上述四家銀行加上瑞銀和美國銀行,還需向美聯儲支付18億美元罰款,因其在外匯市場上"不安全和不合理的行為"。

  同時,因為沒有參與去年11月的和解,巴克萊銀行還被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管理局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罰款13億美元。

  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巴克萊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交易員,使用專屬聊天群和暗語來操縱基準匯率,以增加他們自己的利潤。

  美英監管方描述了這些銀行的交易員如何共謀操縱每日交易量高達5.3萬億美元的全球外匯交易市場。這些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建立了網絡聊天群,并公然將其命名為"卡特爾"和"黑手黨",并在聊天群里制定利率欺騙顧客,幫助增加自己的收入。

  一位巴克萊銀行的雇員在談論如何制定價格欺騙客戶時甚至說:"如果你沒有使用欺騙手段,那你就沒有努力。"

  這些交易員幾乎每天都使用暗語在聊天群里面就如何制定匯率進行交流,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決定。

  他們討論如何欺騙客戶但又不至于令其完全對自己失去信任。他們還限制其他交易員參與聊天群以保護其共謀活動。

  據悉,此次監管部門的罰單從幾億美元到幾十億美元不等。最大的罰單開給了巴克萊銀行,為24億美元。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的一位負責人將巴克萊的角色描述為"放任不可接受行為以獲取交易利益的又一案例"。

  在和解協議中,巴克萊、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都已就美國司法部合謀操縱外匯市場的指控認罪。瑞銀也承認違反了之前的Libor操縱的和解協議。

  有分析指出,要求這些銀行認罪顯示出,美國司法部在處理對這些銀行的刑事指控時,正變得更加嚴肅。但是如果司法部想要顯示出真正的嚴厲態度,還應該對相關的個人追究責任。

  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林奇表示,不少國家的涉案交易員正面臨指控,但對于交易員的調查仍在繼續,涉案人數尚未確定。

  近年來,西方大銀行頻頻曝出管理及操作丑聞。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瑞士銀行及荷蘭合作銀行此前已經支付了總計約28億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和歐洲監管當局提出的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指控。

  4月底,德意志銀行也因同樣理由被英美兩國監管當局指控,最后同意支付總額約25億美元的罰金。

  據統計,全球銀行迄今已因外匯操縱丑聞認罰金額超過100億美元,還有更多銀行因操控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被罰款90億美元。花旗銀行也被罰款9.25億美元。

  2014年12月10日,美國第二巡回上訴法院一致認定并推翻了紐約聯邦法院在2年前對對沖基金交易員托德?紐曼(Todd Newman)和安東尼?恰森(Anthony Chiasson)有關內幕交易的定罪。

  這一行徑重新定義了華爾街內幕交易的邊界,也挫敗了美國司法部多年來打擊內幕交易的種種努力。

  根據裁定,即便內幕交易給操作者帶來了相對于其他投資者極為不公允的優勢,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是被認定為合法的。

  評論認為,這樣的裁決將可能加劇公眾對金融從業人員的信任缺失,并且普通投資者越發認為市場始終由少數一些人以不正當手段進行操縱。

  此外,華爾街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業同樣傳出不少令人沮喪的消息。去年5月,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銀行圣靈銀行(Banco Espirito Santo)承認發現一些會計違規事項。

  由于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歐洲股市隨后瘋狂拋售該銀行股票。葡萄牙央行不得不對圣靈銀行注資援助,并將銀行按資產優劣一分為二。

  去年11月,法國檢方開始對巴黎銀行的高管涉嫌內部交易進行調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也在去年被指控涉嫌腐敗、洗錢和詐騙。

  巴西聯邦警察稱,調查顯示該公司資金流中有超過39億美元資產涉及"非常規"金融交易活動。

  在亞洲,日本也曾成為利率操縱丑聞的焦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此前發布聲明說,蘇格蘭皇家銀行及其日本子公司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數百次試圖操縱和虛假匯報日元和瑞士法郎的LIBOR報價,以在衍生品和貨幣市場交易方面牟利。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新加坡。

  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是世界各地銀行賴以制定貸款利率的重要依據。幾年前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震蕩,導致許多民眾住所因欠款而被銀行收回。

  但細心人士發現并指責部分銀行涉嫌操縱LIBOR,而讓他們多支付了抵押貸款償付額。

  4年前在美國發起的這一集體訴訟直指歐美10多家知名銀行,其中包括英國巴克萊、美國銀行、瑞銀等,指控這些銀行在設定浮動抵押貸款利率的某些特定日子操縱LIBOR升至較高水平,導致房屋所有人在2000年至2009年間的償付金額高于正常水平。

  一名曾在多家日本大銀行工作過的明星交易員高田秀人此前在其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指控,日本各銀行正人為地將東京基準利率——東京銀行間拆借利率(TIBOR)——保持在高位,以提高抵押貸款等國內產品的利潤。

  目前,在日本市場上存在兩種銀行間的基準利率,一種是日本銀行業采用的TIBOR,另一種是外資銀行采用的日元LIBOR利率。

  按理說這兩種利率應該大致相當,但自從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前者一直比后者高出13至15個基點。

  高田說,這種利差是日本銀行業聯合操縱的結果,他們在借錢時采用較低的日元LIBOR作為基準,在貸款時采用較高的TIBOR作為基準,因此多賺取差價。

  無論是LIBOR、EURIBOR還是TIBOR,都是一種基準利率,從學生貸款到家庭住房貸款到企業貸款都和這一基準利率息息相關。

  操縱基準利率無疑將損害普通消費者利益,令銀行賺取非法利潤,還能令銀行在危機期虛飾其資產狀況,以避免破產或遭政府接管。

  西方普通民眾的儲蓄、信用卡、車貸、房貸和養老金等日常資產都受到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影響。這個數字是非常龐大的。

  據估算,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那段時間里,在倫敦金融市場上交易的資金總量超過了36萬億美元,是同期全球GDP總和的5倍還多。

  單就美國來說,在2008年的時候,美國金融市場中60%的房貸和幾乎所有的次級房貸利率都與倫敦的拆借利率掛鉤。

  通過操縱利率,銀行家們讓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看上去比實際情況要健康,而真正買單的卻是普通消費者。

  曾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時期擔任商務部副部長的羅伯特?夏皮羅說:利率丑聞讓我們想起了過去的"金融紳士俱樂部":一幫衣冠楚楚禮數周到的紳士們圍著一張大圓桌在賭博,賭注就是我們口袋里的錢。如果贏了就把我們的錢拿走;如果輸了,就拿我們的錢來拯救他們自己。

  "現在,他們下注的對象是銀行間拆借利率。不管利率是高還是底,他們照樣贏了通吃,輸了就讓別人來買單。到目前為止,大銀行家所關心的就是如何盈利和提高自己的分紅。讓他們加強自我約束和監管,簡直如同神話一般。"

  據夏皮羅估算,在過去的將近10年中,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被人為壓低了30-40個基點(一個基點等于0.01%)。

  這就是說,對于一個有10萬美元房貸的西方普通人來說,就意味著他每月要損失50-100美元,而那些操縱利率的銀行家從中所攫取的利潤,恐怕誰也算不清楚。

  事實上,在外匯交易領域,聯合操縱、欺詐作弊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巴克萊銀行副總裁在一次聊天中說:"欺詐是為了保證得到最好的價格……如果你不作弊,說明還沒有足夠努力。"

  對此,《人民日報》援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的觀點稱,西方大銀行頻曝匯率操縱丑聞的原因相當復雜。

  首先,網絡時代使操縱匯率的可能性加大,作案手段日益便捷且隱秘。如外匯交易員通過專屬聊天室,使用專業術語和暗號,即可進行信息交換,由此操縱匯率并獲取暴利。

  其次,隨著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時,跨國金融犯罪可能性上升,全球金融監管難度加大。

  尤其是在信息化與全球化環境下,跨國金融犯罪成本趨降,監管成本則上升。加之虛擬經濟膨脹與金融自由化,無形中為上述金融案例頻發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后,金融界現行薪酬制度是慫恿操盤手冒險犯案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操縱匯率已經成為銀行界的潛規則。

  巨額罰款能否破除潛規則?

  事實上,此次巨額罰款的效果究竟有多大,還尚待觀察。

  美國司法部警告說,未來將對金融市場不當行為采取嚴厲措施,對金融機構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指控。截至目前,尚未有個人因非法外匯交易受到刑事指控。

  就在前不久,各家銀行還在和監管者討價還價,以求獲得豁免,希望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做出讓步,允許銀行繼續開展外匯交易業務。

  此外,輿論也并未顯示出信心。《紐約時報》評論說,對這些銀行而言,司法部的新表態只是"象征性的羞辱",而不會造成"現實的問題"。

  英國卡斯商學院高級講師皮特?哈恩表示,盡管這些銀行向監管機構繳納了巨額罰款,但是操縱匯率行為的真正受害者并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作為個體,我可能在去歐洲大陸度假的時候承擔了糟糕的匯率,我的養老金賬戶可能被用來投資這些銀行,結果罰款的損失可能最后落到我的身上。"哈恩指出,取代罰款的另一個方案是調整金融基準監管法規,做到防微杜漸。

  事實上,金融體系的動力之源是信任而不是金錢,無論是大戶還是散戶,一旦投資者普遍認為目前的金融系統正在被操縱并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么崩盤的局面恐怕不遠了。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