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8

男子入獄前買股票1年后漲10倍

2015-05-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4700、4800、4900,當股民們期盼滬指沖上5000點大關時,滬指昨日跌至4620點。今年以來,抱著炒股創富心態,廣州麗江花園涌現出不少炒股群。這一幕,8年前便曾發生在麗江花園小區。

  2007年,中國牛市正猛,廣州麗江花園也涌現出業主們組織的炒股群。老江是當時一個股群的核心人物,被眾人推崇為小區“股神”。而后這8年間,老江的炒股團隊解散了,其本人也不愿再過多地談及“股市”,更推卻曾經的“股神”稱號,因為“行情好時,誰賺到錢,都可能成為‘股神’”。股潮之中,他學會做一個觀察者。如今股市跌宕起伏,誰會是下一個小區的“股神”?

  “這世界本來就不存在什么股神。”老江認為,真正的股市大贏家,不是技術派,而是人性高手,懂得抓住人性貪婪和丑陋的一面。在這場追逐利益的長跑中,多數人或倒下或中途知難而退,但未來還會有多數人迎風而上。

  “股神”

  “小區股群這么多,還沒有聽其他群有分到紅利。”“最多是教他們怎么看K線圖,怎么分析漲跌。”

  2015年5月20日,廣州雷雨天氣,剛處理完事務的老江,穿著一身西服,急匆匆地走進小區售樓處。跟7年前比,五旬的老江兩鬢有些許的白頭發。當時,他說起股票就像談自己的孩子。如今,老江不愿多談。他解釋是個人工作的緣故。7年前,他是“無業游民”,有大把時間來炒股。如今,他是小區的物業經理,多談股市,會給人不務正業的感覺。

  老江“出名”那一年,正值中國股市沸騰的一年。從2007年初滬市開盤報2728點,到6124點,中國股市創造了財富迅速累積的神話,開戶數首次達到13838萬戶,比2006年底賬戶總數7854 .01萬戶增加了5983 .99萬戶。這樣的背景下,老江帶領著小區部分業主開始炒股。

  “其實沒什么特別的,我給他們做的主要是‘掃盲’。”老江組建的股群“股色股香”有10個人,年齡層在40多歲,除了兩名家庭婦女外,其他人都有正式職業。盡管這些人中,不乏博士、金融行業人員,但對股市的基本規則全然不知。抱著要分得牛市一杯羹的心愿,他們和老江走在了一起。

  團很順利地建成了。成員每人給老江1萬元的炒股基金,這些錢是成員們學習完理論后,到股市實操所用。之后的每一天,老江感覺跟上班沒啥區別。

  白天,老江觀察股市行情。晚上,跟成員們解釋分析買哪些股及其原因。盡管當時,老江被成員們稱為“股神”,但他指點小伙伴們時,不會具體到買哪只股票,“最多是教他們怎么看K線圖,怎么分析漲跌。”除非是有人主動問他哪一只股票的具體情況,他才會發表觀點。

  2007年,牛市瘋狂,一串串上漲的紅色數字,牽動著股民們的興奮神經。老江和“小伙伴們”也不例外。2007年初到10月,每個月盈利10%左右時,老江就會給“小伙伴們”分紅利,截止到當年10月,共分了7000塊錢的紅利。這令小伙伴們頗感得意。“小區股群這么多,還沒有聽其他群有分到紅利。”一名小伙伴當時對南都記者如此說道。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不久就戛然而止。2008年,中國證券市場進入寒冬之年。股市大跌,熊市來了!“一熊就是五六年啊。”老江感嘆,還好,這之前,“股色股香”就解散了。團隊解散之前,老江已歸還了每個人1萬元的本金,并跟每個小伙伴說,“團隊散了,如果大家想繼續玩,就自己炒吧。”

  8年之間,老江和“小伙伴”聯系越加少了。有的人離開了麗江花園,甚至離開了廣州。雖然老江沒能和小伙伴們一直在股市中走下去,但他覺得彼此都不虧欠,因為建群之前就曾建立口頭“契約”:無論是賠是賺,大家彼此不會埋怨,“我們的目的不是賺錢。”

  宿命

  入獄前,買了一只股,一年后,發現漲了10倍,不知道祖上積了多少德,才有這樣的“收獲”。

  2008年之后,國內股市震蕩,老江沒在股市做出太多動作。在這期間,他曾在證券所做散戶,也接觸到一些不同類型的炒股人:賠了錢,捶頭跺足的人不足為奇。還有人因賺得少了而郁郁寡歡。更意外的是:有一次,老江跟一個朋友去吃飯。酒桌上有一個人,和他人交談甚歡,心情大好。老江感到好奇,就跟這個人也聊了起來。哪想,這個人之前坐了一年牢,剛出獄。他入獄前,買了一只股,一年后,發現竟然漲了10倍。老江苦笑道,這個人自己還說,如果他不進去,手上的股票肯定要進進出出了,不會賺到這么多錢。不知道祖上積了多少德,才有這樣的意外“收獲”。7年前,老江曾說,炒股很看“命”,命好的人,真是買啥漲啥。如今,他更加相信這一點。

  這樣的“意外”延續到如今。靜和(化名)是一名全職媽媽,多年的炒股經驗,加上周邊朋友的共同興趣,她建了一個師奶組成的群,共13人,都是相熟多年的鄰居。每當有人聽到群主給出買那只股的意見,有人連名字都搞不清楚,一聽是北部灣××的股票,“蹭蹭”就跑去買了,結果買到的那只股只是名字前面三個字是一樣的,結果是,她剛買了就漲停,這簡直就是“大媽炒股,很歡樂”,完全是聽消息,哪個好,去買了就等著,看動靜,賺了有5%-10%,然后刷出。還有個鄰居每天想著賺個1000元就不錯了,最近每天匯報,都能賺個2000元,大家都喊她“馮兩千”。

  今年炒股大熱,似乎入股就有勝算。因此,這樣的新聞不斷:有人賣房去炒股。但這樣的故事不新奇,靜和回憶,2002年她住進麗江花園,“當時賣我房子的業主告訴我,她是需要錢炒股才賣房的。”但對老江來說,炒股如賭博,賭博看運氣。每當聽到身邊有人賣房炒股,都會勸阻。“誰知道上帝不會就此玩你一把?”

  “潛規則”

  你知道了,更會感到無奈甚至可怕。有的人壞起來,叫人“痛不欲生”。

  運氣不好,“你可多讀書,了解股票規則。”但有些“潛規則”,你知道了,更會感到無奈甚至可怕。這些年,老江因炒股,結識到一些莊家,有的人壞起來,叫人“痛不欲生”。

  發生在老江身邊這樣一件事:一個散戶花了50萬元買股,一只股5元。8個月過去了,該股上下漲跌僅是在3分錢左右。這個人有些按耐不住了,打算再看不到大漲苗頭,就干脆拋掉。果然,股票漲到5.1元時,他趕緊拋掉了手里的所有股票。戲劇的一幕發生了,賣掉股票的后三天,連續出現了三個漲停。這樣的結果與個人運氣無關。老江后來知道了真相,有些意外:那是莊家所為。“盤子就這么大,人家不會讓你去賺太多錢的。”他進一步解釋,如果是中石油的股票,幾十萬簡直就像一顆鵝卵石投入到大海中,連“響”都聽不到。但如果盤子小,人家莊家早早就盯上你了,操控股價,讓你趕緊出手,不讓你賺太多。這個圈子,無非是“莊家和散戶斗,莊家和莊家斗”。老江認為,股市大贏家,不是技術派,是人性高手,懂得人最深層次的欲望和丑惡,才能賺到錢。

  近些年,發生在莊家和散戶間的“狼吃羊”的故事不斷。也有這樣的炒股群,他們抱團,不跟“狼”斗,也不隨便和“狼”為伍,他們有認清大盤的優勢。老周也住在麗江花園,曾是國資委的一名員工。他有自己的股群,但這個群,沒法說誰是“股神”,因為都不簡單。他的炒股經歷和老江有共同點:2007年賺到了。他隨后也穩中有賺。昨日股票大跌,也絲毫沒有影響到老周。因為他們是打“股市持久戰”,而且他和其他小伙伴總是能打聽到一些上市企業的內部消息:比如哪一個領域的哪些企業重組等。

  為何如此?老周的炒股群人數很少,除了他,還有3個人,其中兩個人是其他國企單位員工。這兩位從前跟建材和醫療行業的公司交情很深,因此他們對這些領域的上市公司很是了解,“有時,飯桌上的一次聊天,來了一個上市公司的高層,就可能知道點炒股信息。”此外,由于熟悉相關領域,所以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動作以及公司并購等信息,他們都會比較清楚。相比其他股群,他們在小區股群中很低調,甚少跟外界溝通。他們也只炒所熟悉領域的股票,彼此抱團打著財富“保衛戰”。

  “他(老江)說的這種情況我也了解。”老周坦言,越是對一個圈子了解,一個盤子里面的莊家是誰,自然清楚。“莊家吃肉,你喝點兒湯吧。”老周這樣說道。回訪中,老周的情況代表了一類群體。鄒超(化名)曾是一個股民,他跟老周的情況接近,曾供職一家國營單位,身在一個類似老周一樣的股群之中。由于負責單位業務,所以他跟這一業務領域的很多公司都很熟悉。“打的交道多了,跟一些莊家就熟悉了,反而就不敢去買相關的股票了。”鄒超舉例,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前一天剛和某個集團談合作,后面一公布談合作的消息,股票就是蹭蹭往上漲。“其中的奧妙,不用多說,業內人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因為,這些似有似無的利好消息都可能托高了股價,吸引股民的眼球。

  但鄒超強調,像他們這么熟悉某一行業,如果靜下心來去炒股是能賺到一點錢的,但是要看準就得拋。也因此,會跑的散戶也能賺到錢,就看誰跑得快、誰會掌控趨勢。不過有時候殺紅眼了也是剎不住的,炒股其實是蠻耗神的。“牛市的時候怎么分析都是對的,熊市時候怎么分析都沒有用。”關鍵在于有勢的時候能不能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熟悉領域內的企業來炒股,其次,關注國家政策的導向。

  圍城

  有人想進來,也有人想出去,來往的人相互說對方:傻×。

  8年間,有人徹底離開了股市。但也有人作為新生力量殺入股市。正如一座圍城,有人想進來,也有人想出去,來往的人相互說對方:傻×。

  賴斌揚目前是一名科技公司高層。早在2006年在股市剛抬頭之時,在某家醫藥專業報紙供職的賴斌揚便拿出高達資產四分之一的金錢投入到股市中去。回憶起七年前親身經歷的股市大漲大跌,賴斌揚至今記憶猶新。賴斌揚告訴南都記者,在股市行情向好時,“曾以7到8元一股的價格入手某只股票,之后便蹭蹭往上漲,最后拋出價格高達30多元一股。”正是股票一路飄紅的態勢之下,賴斌揚在股票市場內的資產最高翻了“兩倍有余”。

  2008年熊市來了之后,他拋售了一半以上的股票,離開了股群。8年之中,股市一直不景氣,他把眼光放在了實體經濟上。在此期間,全國都掀起了一場房地產熱潮,一撥投資股票的人轉去投資房地產。

  在2010年至2013年間,他也基本上都聽不到炒股的聲音,最多就是有朋友問還有多少套在里面了。例如,他有一個朋友是長期炒股,股市低迷期,他的股票一直放在里面,是跌是漲不過問。

  今年以來,瘋狂入市的場景再次出現。老江發現,身邊的朋友同事似乎比過去更加瘋狂,“因為互聯網太發達了。微信、A PP,都成了炒股的捷徑。”麗江花園也再次出現8年前的炒股紅火場面:有人正抓緊步伐地走進股市。

  西柚(化名)是靜和群中的一名群友,目前仍在外企工作,平日工作繁忙,上班間隙趁著上廁所打開微信群快速瞄一眼,“70%都是說股票,大家都在貢獻消息,買了什么股,買了什么時候出。”

  經歷過這一輪的牛市,西柚才知道何為炒股。在此之前,西柚在朋友的介紹下玩的都是港股,但幾乎都是交給朋友打理。今年4月份,西柚才開了A股的戶,“真正的炒股,看到哪只股會漲,要追過去,追得差不多,然后就要跑,一切要有自己的觀察。我的母親是資深股民,看著她總是沉迷股市,糊里糊涂的,所以自己心理對于A股是很抗拒又很好奇,像吸食鴉片一樣。”2007年全民炒股,對于那次暴跌,西柚沒有很深刻的感受,自去年股市好轉,西柚觀察周圍的人都在起哄,都在談炒股,身邊一圈坐下來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

  昨日股市大跌,股群之中有人“不淡定了”,多為大吐苦水,但也有人還是看好今年的股市勢頭。然而,無論今年和未來股市如何,老江說,他不想再組群了。“行情好時,誰賺到錢,都可能成為股神。”經過幾輪股市的“重擊”,老江還有一只港股沒有解套。雖然在這個圈子里,他見過太多一夜致富的神話及人性丑惡的嘴臉,但他不會就此和股市告別。未來如果有人找他討論股票,他依舊會回應。“可能是當了多年的老師,喜歡教育別人,同時,也教育自己。”

  各類“股神”

  “股神”老江:半退隱型

  麗江花園小區物業經理,1997年中國股市才開張時開始炒股,初入股市兩天掘得股市第一桶金1000元。2007年初和小區的幾個朋友成立“股色股香”炒股小組,彼時群里有10個人。每個月的盈利達到10%,被奉為小區“股神”。如今“股色股香”團隊已經解散。

  老周:低調“身在”江湖中

  國資委退休人員。2000年開始炒股。2005年組群,共四個人。主要炒建材及醫藥等熟悉領域的股票。甚少與麗江花園其他炒股群交流。彼此抱團打著財富“保衛戰”。目前群依舊在。一直穩中有賺。

  靜和:新一輪牛市的殺入者

  全職媽媽。2007年開始炒股。如今牛市歸來,帶著熟悉的鄰居們殺入股市。群里的13人,都是相熟多年的鄰居,大部分是全職師奶,在結婚生娃前有從事媒體工作的,有在外企的,也有做財務管理的。

  采寫:南都記者 任先博 鐘麗婷

  實習生 周鵬程(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