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下一代iPhone會為誰而變?

2015-06-01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小刀馬

  如果說在喬布斯時代,特立獨行的蘋果是很難做出大的變革,當然這裏的變革是產品本身,不是創意本身,畢竟喬布斯尋求的就是一種別致和簡約。而到了庫克時代,蘋果的改變就會越來越多地迎合市場,迎合用戶,從Mini iPad開始到拉長了的iPhone5,乃至豈止於大的iPhone 6 Plus。庫克的理念不同於喬布斯,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當iPhone走到了iPhone6時代之後,該到了有一次大變革的時候了,就如同當初iPhone4之後進入到iPhone 4S一樣,蘋果需要一次稍大的創新變革,而不僅僅局限於尺寸的變化,來重新給人驚豔。

  有媒體披露,下一代蘋果iPhone手機將配備力感觸控(ForceTouch)技術。借助這種技術,iPhone用戶可以在觸控屏上實現全新的壓敏點擊操作。據悉,蘋果公司正在把這項技術植入一款類似iPhone6的新屏幕,從而使它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感應用戶按壓屏幕的力度。這種“按壓反饋”系統可以淘汰那些複雜的操作手勢,比如雙擊和長按。據稱蘋果會為iOS9系統開發新的手勢,並鼓勵應用開發商兼容新的滾動、高亮和瀏覽方式。

  對蘋果手表Apple Watch的用戶來說,這種體驗也許很熟悉——他們是第一批用手指體驗這項新技術的人群。蘋果還把這種力感觸控技術應用到了最新的MacBook觸控板上。除了力感觸控之外,據悉在新一代iPhone手機中,會出現無按鍵的iPhone。據悉,蘋果今年可能不會推出小屏幕iPhone手機,新一代iPhone除了邊框是仿Apple Watch設計之外,還使用了跟Apple Watch差不多的窄邊框,邊角圓潤。由於沒有Touch ID主鍵,手機尺寸變得更小,但是屏幕大小不變,主鍵功能一個也不少。Touch ID指紋掃描功能嵌入到了顯示屏中,蘋果曾經為這樣的指紋掃描方式申請了專利。用壓力觸感技術模擬主鍵,達到主機縮小,但屏幕沒有變小。

  此外,該機也會取消前置攝像頭,靜音和音量控制按鍵也會消失,手機左邊的待機按鈕是唯一從金屬邊框凸出的元素。當然這些都是市場傳聞,最終蘋果會推出什么樣的下一代iPhone產品,我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但從預熱開始,下一代蘋果手機無論是iPhone 6S還是iPhone7,都會出現一些改變。

  由於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蘋果手機的最大市場,庫克也多次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在意。因此我們可以預計的是,未來iPhone的改變會更多迎合中國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特點,包括一些使用習慣和消費趨勢。真的會這樣嗎?極有可能。中國用戶在意性能,在意大小,在意安全,在意使用流暢度等等。蘋果會做出調整的。

  為什么這么說?其實我們看看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也就可以窺得一斑吧。自從蘋果第二財季中國iPhone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後,分析師開始更加注重研究中國消費者對於這家科技巨頭的重要性。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裏(Luca Maestri)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在中國取得的進步非常顯著,我們將持續在中國市場進行大量的投資。”“中國市場的增長明顯高於全球其他地區。短期來看,我們期待中國成為比美國還大的市場,但從長遠角度來說,中國市場肯定要超過美國。”

  有分析師甚至針對中國市場做了一項調查,得出結果:一是蘋果與中國富裕消費者關系最融洽,但其與年收入低於20萬元人民幣消費者的關系也不錯。二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在中國購買物品時,價格似乎沒有那么重要。三是很多中國消費者願意為下一部手機多花錢。無論收入多少,中國消費者似乎更願意為新手機埋單。四是中國的蘋果產品使用者升級速度快,平均周期為19個月。五是在所有品牌中,蘋果擁有的忠誠度最高。

  此舉說明中國用戶對蘋果iPhone的認可。用戶忠誠度高是因為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如果產品的突破難續,用戶倒戈不是沒有可能,事實上,筆者周圍的一些年輕用戶已經開始轉移陣地,不再以蘋果馬首是瞻。

  最新消息顯示,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敗給蘋果後,三星2015年第一季度重新奪回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寶座。三星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10萬部,高於蘋果的6010萬部。然而,三星的市場份額卻從去年同期的30.4%萎縮至24.2%。同時,蘋果第一季度的全球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5.3%升至17.9%。聯想、華為和LG分別位居第三至第五位,份額分別為5.9%、4.8%和4.0%。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手機廠商的新品發布力度越來越快捷,緊湊,當然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曾經被國產手機定格為角逐高端市場的一些產品價格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下滑,此舉是否也說明中國手機廠商最終還是難以在中高端市場占據更多的話語權,而最終選擇在中低端市場繼續廝殺?這顯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當然,如果能帶來生態衍生鏈的改變,可另當別論。比如延伸到其他產業鏈條,比如視頻,遊戲,支付等等。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