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運營商為什么“不招人待見”

2015-06-02
来源:IT时报

  IT時報/郝俊慧

  網速太慢、流量費太高、行業壟斷缺乏競爭、漫遊費暴利……最近一段時間,運營商被外界輿論密集“炮轟”。

  其實,這些年來外界對運營商批評聲從未消失過,“壟斷、暴利”的標簽也從未去除過,這似乎已成為運營商的原罪。

  為什么會這樣?運營商是“有罪”還是“蒙冤”?通信行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有著自己的觀點!

  電信業是充分競爭的朝陽行業

  《IT時報》:近幾年來,中國電信運營商的輿論環境一直不太好,幾乎所有新聞都是負面的,您認為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項立剛:中國的電信運營商近幾年來一直被輿論指責,似乎沒有一件事是做對的,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但確實有其存在的根源。首先,在此前十幾年的電信大發展過程中,由於發展速度太快,電信運營商確實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在與用戶的溝通和服務上有所欠缺,因此積累了許多負能量;其次,電信產品的用戶數量太大,如今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了12.9億(工信部2015年第一季度數據),相當於人手一部,用戶基數大了,出現問題的概率自然也高,反映到媒體上,就好像這個行業經常出問題;第三,電信運營商這幾年來咄咄逼人的轉型說,讓不少媒體感到了壓迫感,因此要適當“敲打敲打”一下。電信運營商最大的問題在於,總是在釋放一種信號:資源很多、能力很強、什么都能做,比如說成立的各種互聯網公司,進入音樂、出版、視頻、遊戲等多個領域,並利用龐大的用戶數在這些領域有相對強勢的話語權,對於那些原本在領域內生存的參與者而言,電信運營商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自然也會利用一切機會打壓和抵觸。

  《IT時報》:目前對於電信運營商最常見的指責便是“壟斷”,但在你的文章中,明確提出,“說中國電信運營商不競爭或是不充分競爭,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為什么輿論對於水電煤等幾乎毫無競爭的行業如此寬容,對競爭激烈的電信行業卻如此苛責呢?

  項立剛:電信行業沒能獲得和水電煤一樣的地位,恰恰說明,中國電信業是個一直有新技術、新能力、新發展,並且充分競爭的朝陽行業。水、電、煤等公用事業單位,產品單一,本身幾乎沒有任何新聞點,而電信業的新聞點太多了,3G、4G、國家寬帶戰略、千兆網絡,無論是產業還是消費,都不斷有新的內容爆出,自然也會引起媒體和輿論的關注。而基於上述原因,輿論對通信行業又不是很友好,自然我們聽到的負面聲音更多一些。

  運營商 要有理有據地“出擊”

  《IT時報》:近幾年來,你是少數幾位一直堅持為通信行業“說話”的媒體人,對於現狀,有怎樣的感觸呢?

  項立剛: 媒體,尤其是主流社會媒體,已經形成思維定勢,“運營商壟斷”“霸王條款”“坑害消費者”……他們不了解,也不想深入了解,有些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比如某國家媒體對於漫遊費的連番攻擊,根本就是混淆了國內漫遊費和國際漫遊費不同的形成原因,是不客觀和不科學的。但有的消費者就是愛看這樣的內容,就是喜歡很情緒化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媒體為了迎合這部分消費者,也往往做一些預設立場。

  作為在通信媒體領域深耕多年的媒體人,我認為還是有一些讀者是客觀的、冷靜的,他們會分辨是非,只要給他們真相。因此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出來,將不同的信息傳遞給大眾。

  《IT時報》:前幾天,看見一位運營商員工在微信圈這樣寫,“今年5·17,運營商悲情演繹‘運營傷’。作為入局十多年中不溜秋的這一大塊中的一員,之前大發展的紅利半毛沒撈著,現在猶如過街老鼠一般地口誅筆伐,裁員減薪深深體味。反正這些年已經猶如溫水青蛙自適應能力不斷升級……”似乎外界輿論和運營商內部都陷入了一個怪圈,因此也有人提出,電信運營商應該回歸公益身份,和水電煤一樣,為老百姓提供最基礎的通信服務。這能打破現在的惡性循環嗎?

  項立剛: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從全球范圍來看,電信都是市場高度競爭的行業,電信運營商也是市場競爭的主體。當然,中國電信運營商不同的是,作為國企,還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的社會責任,這也是運營商陷入兩難的主要原因。

  想要打破目前的輿論困境,電信運營商必須學會在輿論戰中主動出擊,將很多消費者應該知道的信息,有理有據地進行解讀,並通過互聯網大規模的傳播。如果外界對事實真相有誤解,運營商也應該及時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是在防守。或者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期待事件隨著時間慢慢平息,這其實是為下次爆發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這一點,電信運營商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為了提高小米和360的知名度,雷軍和周鴻禕在各種場合炒作和消費自己,結果培育了所謂的粉絲文化。運營商同樣也需要創造出類似既有攻擊性又有公信力的信息傳播方式。

  推薦閱讀 經濟學家應懂些電信業常識

  中國通信業已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我們隨時能看到放棄休息日的運營商員工在擺攤,世界上很少有運營商能做到。既然中國電信業競爭激烈,為什么社會上還彌漫著電信業壟斷的聲音?因為國內不少經濟學家都是那種微博經濟學家,在微博上扯著聳人聽聞的話題,說著大而空的概念,沒有進行踏實的產業研究,沒有進行嚴謹的數據分析。

  我想對這些經濟學家們普及一點電信業的常識,希望他們以後在談到電信業時,能體現出專業性。

  1、三家運營商不但不是壟斷,而且是經過市場選擇的結果。這樣既保證了競爭的可能性,同時又避免重複建設和大量的資源浪費,所以大部分國家的主導運營商就是三家。如韓國是SK、KT、LG U+,日本也是三家:NTT DOCOMO、KDDI、軟銀。很多經濟學家們推崇的美國,雖然有多家運營商,但全國性的主導運營商只是AT&T、Verizon、Sprint這三家,其它對於電信格局基本沒有影響。

  2.只有三家電信運營商一個主管單位的競爭更加激烈。經濟學家們認為,運營商只有三家,還都是國資委管,這樣就不會競爭,即使有競爭也不激烈,這是想當然而不調研的治學態度。

  事實上,國資委不但是出資人,同時還是管理者,對三家電信運營商的考核包括收入、利潤,還有市場份額指標。這些指標被層層分解下去,有些指標事實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些地方的三家運營商市場份額的指標加起來到了120%。在這樣指標的高壓下,運營商不得不拼命。當然有些手段都是不正常的,是競爭中亂象,但是說不競爭,那是睜了眼睛說瞎話。

  3.提升電信的發展速度,不是市場競爭,而是國家幹預。十年前,韓國的電信建設並不比中國好,面對固網寬帶建設和4G建設,韓國政府當時進行了機構改革,政府提出了寬帶建設的國家戰略,由政府制定出政策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補貼。正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韓國近年成為世界寬帶建設最好的國家,這大大帶動了韓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反觀強調市場調節的美國,因為是市場經濟,所以完全無視網絡質量,無視消費者體驗,更別說落後地區的通信建設了。在美國只要離開城市核心區,網絡質量就非常差。

  國內電信行業是龐大而複雜的,需要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很多。但是對於中國電信業的基本判斷是壟斷而不競爭,這明顯不是事實。

  (選摘自項立剛《扯中國電信業壟斷的經濟學家基本是渣》博文)

  漫遊費的前世今生

  我一直說,要讓電信業提速、降價只有兩個途徑:一是不斷提升技術,讓電信網的能力更強效率更高;二是擴大用戶規模,通過大量的用戶來分攤成本。漫遊成本降低是技術革命的結果。

  數字時代,通信網絡完全由計算機程序控制,全國性的網絡形成,鑒權、接入、計費、結算等不再需要人工進行處理,成本於是大大降低。但有的專家說漫遊成本是零,或者是一年1分錢,我是不太相信的。因為系統中到底有多少成本是漫遊開支,除了網絡本身在計算過程中要產生費用,還要預留網絡資源讓外地人漫遊進來,這些要耗費多少成本,我相信運營商本身也算不出來。不過成本不高,這是事實。

  正是因為成本低了,所以逐漸有了取消漫遊費的呼聲,運營商也逐漸減少和取消了部分套餐的漫遊費,尤其是4G套餐,都是長市話合一了。

  這也說明運營商承認漫遊費的成本已經很低,但為什么不完全取消漫遊費,還留個尾巴?有時候漫遊費就是必要的,只是它並不是保證收入來源,而是一種區隔用戶的管理手段。

  為了進行市場競爭,爭奪特殊人群,運營商提供了非常便宜的套餐。我在江西農村看到中國移動提供的10元全國隨便打。這個套餐為什么便宜,說白了,就是本地通,就是本市和本省的服務。你在江西農村用,可以10元隨便打。一些學校的套餐也是19元,電話隨便打。但是這些卡如果串到全國各地,比如江西農村的卡,也可以串到北京,北京的用戶也10元隨便打,這樣運營商沒有辦法承受,它只能取消這個對江西農村用戶很優惠的套餐。

  這個時候漫遊費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你在江西農村本地使用,10元隨便打,但是離開了江西某地,就要收漫遊費了,這張卡被串到北京,價格便不是10元隨便打的價格,而是漫遊的價格,用起來並不劃算。這就保證了運營商可能給江西農村的用戶提供便宜的套餐,又不讓北京用戶占便宜。這個意義上,漫遊費的存在對於江西農村用戶未必是壞事,而是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有些人將國內漫遊和國際漫遊攪和在一起,這是很無知的。國際漫遊是別的國家運營商把網絡借給中國運營商用,讓中國用戶接入,基本態度就是來一個宰一個,而且本來就是有成本,網絡要互通、要接入、要進行鑒權和計費系統的改造。所以國際漫遊費高,是一個正常情況。要把國際漫遊費降下來,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談判。談判就需要籌碼,運營商籌碼就是用戶。

  (選摘自項立剛《漫遊費的前世今生》一文)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