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羅磊光解讀最后的官窯

2015-06-0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2015保利拍賣十周年特展,清代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於5月30日在北京全國農展館拉開序幕,展覽持續6天。本次展覽30餘件清代釉下五彩瓷珍品。其中,一個高為51.3厘米的清釉下五彩白鶴圖瓶上繪有一百隻仙鶴,栩栩如生。據介紹,在中國瓷器燒造史上,此白鶴瓶目前是首次發現,極為珍貴罕見。如果說景德鎮陶瓷讓人流連忘返,那麼醴陵所創釉下五彩瓷器便猶如驚鴻一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清代最后一座官窯,燒造時間短暫,卻在中國陶瓷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歷史如此短暫的一個彩瓷品種,便能支撐一座享譽中外的名城,可見它必有令世界驚豔之處。據本次藏品展的主人羅磊光介紹,經過23年的尋找,他已收藏了310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而今存世量約400餘件,湖南省博物館珍藏17件,故宮博物院內藏僅7件。羅磊光被譽為「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第一人」,他的此項收藏,幾乎占到全國博物館醴陵瓷藏品總數的90%。在羅磊光眼中,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像中國打向世界的一張魅力名片,作為其收藏第一人,他更願意以畢生精力最大限度地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出身世家癡迷傳統文化

  羅磊光出生在湖南的書香門第,父祖輩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并愛好收集古玩藝術品。在羅磊光出生的時候,雖祖輩們積攢下來的珍品因為歷史原因所剩無幾,但羅磊光耳濡目染,深受祖父和父親的文化風骨傳承,自小偏好歷史、藝術。「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歷練不同,會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我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去挑選文物」,羅磊光自幼學習繪畫,在藝術文化領域耳濡目染,而大學法律專業則成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某種程度上,他更像一個包羅萬象的「學者」。

  收藏,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種載體。任何的收藏品,一旦離開文化內涵將索然無味。羅磊光的收藏活動更離不開對藏品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探求。他說,收藏一件或數件古藝術品,還不能體現學術與文化的意義,只有把某個時期有特定意義的作品集中研究,才可能從中看到一種文化淵源。

  為什麼選擇醴陵釉下五彩瓷?「我要收集國家沒有的」,羅磊光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他在《紫禁城》中了解到,釉下五彩瓷在20年代初期是罕見精品,他嗅到其中的價值。「收集的東西一定要有強大的社會價值,這樣才會引起社會的重視,才會有強大的商業價值。」為與不為,為什麼做為什麼不做,其中有羅磊光的為商之道。

  釉下五彩瓷填補陶瓷史空白

  「我喜歡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極度癡迷。」也就是這份癡迷,保留了中國瓷器史上一批不可或缺的珍品。羅磊光回憶,從1996年開始,他便尋找各省的文物店淘釉下五彩瓷。有別於其他收藏的門類,他決定用專題形式展現,重點收集一系列釉下五彩瓷。

  「陶瓷的考古它講究的是物證,不是寫小說可以虛構的,它一定是有事物才能成立,不能憑口說它怎麼好,必須要有物為證。」羅磊光介紹,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地區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熊希齡等人,為了抵制洋瓷侵入,振興民族瓷業,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赴日考察,歸國后在醴陵創辦官立湖南瓷業學堂,次年又成立瓷業公司,創燒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創燒成功后,獲得了國內外諸多贊譽。尤其是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瓶,當年一舉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金牌獎。這是中國瓷器首次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品種,「為什麼能獲獎?是有理由的。第一是它的工藝;第二是在一百多年前,已經達到國際環保。」

  羅磊光進一步介紹,「清末期間,由於社會動盪,戰亂頻繁,廠房被炸,工人流離,使得湖南瓷業公司創造出釉下五彩瓷的特殊的釉和青染料從此消失,加上燒制成品難度大,所以,清代釉下五彩瓷傳世作品罕見,因此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引起世人的足夠重視。而清代釉下五彩瓷的成功創燒,也是傳統制瓷的工藝變革中的一次突破性成就,為拯救中國瓷業的衰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新中國成立以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則被國家指定為專用瓷。」

  羅磊光表示,醴陵釉下五彩瓷從醴陵走向全國,從民間走向宮廷,又從中華走向世界,令金發碧眼的西方人嘆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這是振奮國人驚豔世界承前啟后的。此次北京保利拍賣十周年特展「國瓷魁寶——中國清代釉下五彩瓷珍藏」展則是紀念、珍視與仰望,也希望這歷史的釉光能再次照耀今人并啟示未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