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夏,暖风习习。驻深圳的港澳记者,一行9人驱车河源、汕尾,深入到偏远乡村,亲眼目睹深圳对口帮扶河汕落后地区的成果:共建新城、产业扶贫、科技帮扶、园区援建、教育创强、特色养殖,以及沧海变良田、“户户通”……
当年香港带动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基因在粤北粤东复制、升级、扩散。传授经验、帮扶项目、带动发展,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理论,在山区的乡野、在沿海的市镇中践行。强大的正能量扑面而来,感动、惊讶、叹服,这是一股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 香港商报记者 陈明汉
国家意志与自力更生叠加的中国力量
从深圳市区出发,乘车经深惠、广惠、粤赣高速,北行180多公里,就可以到深港两地的主要水源地河源市。180公里的两端,距离香港的一远一近,两地经济发展水平显现出天壤之别,2014年河源的经济总量仅为765亿元,几乎只是省会广州市16706亿元的零头,与深圳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6001亿元有二十余倍的差距。
富裕起来的深圳,并没忘记为深港提供优质水源和一衣带水的兄弟城市,在广东省实施的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的战略下,深圳近两年加大对对口帮扶的河源、汕尾的帮扶力度,贯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以结果为导向”的要求,充分发挥深圳人灵活、创新、务实的作风,不仅将扶贫助困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更敢于创新,尝试以新理念,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让对口的欠发达地区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后来居上的能力。
6月8日至12日,由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及《经济导报》、《阳光》、《瞭望中国》等港澳媒体组成的7人采访团,由深圳市记协副主席旷昕率队,奔赴深圳对口帮扶的河汕一线,见证对口帮扶的中国力量。
理念帮扶促河源跨越式发展
植入养生、养心、养老“三养”理念的源源巴伐利亚庄园。
距河源市区约20多分钟车程的高埔岗,一座德国建筑风格的巴伐利亚庄园已经初具规模。据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品牌推广部李悦副总监介绍,总部位于深圳的富德生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规划了这个占地5平方公里的河源市重点项目,这家深企还将先进的养生、养心、养老“三养”理念植入其中,使发展囿于水源保护限制的河源,找到了一条发展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的新路子。
走进庄园,有环湖而建的仿欧式建筑群,有静心禅定的寺庙,还有宾馆大堂里巨型的鹦鹉鸟笼,随处都能够感受深圳元素。
“包括深圳东部华侨城在内,多个深圳现代旅游项目的发展轨迹,都给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建设带来灵感和经验。”巴伐利亚庄园营销中心执行总经理何挺认为,深圳经验令河源变被动为主动。“环保要求更高的河源市,在做健康产业方面优势明显。”
巴伐利亚庄园里的枫木别墅。
河源巴伐利亚庄园一期投资45亿元,目前尚处试营业状态,但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已经吸引到不少港人前去品尝“头啖汤”。总裁办副总经理康煊表示,近百套临湖的枫木别墅早被抢购一空。这里的养老、度假、保险三位一体的概念,甚至得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赞扬。
因地制宜,深圳企业对河源的理念帮扶,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产业转移窠臼,充分凸显出河源的后发优势。河源的巴伐利亚项目,日前分别被广东省和深圳市两级官方认可,已成功列为广东养老示范基地和深圳异地养老示范基地。
记者采访期间看到,虽非节假日,庄园内却有十多位从香港前来“踩点”的老人,他们浴温泉、拜佛祖,游庄园、品美食,满满当当的考察行程让老人家们忙得不亦乐乎。
深圳经验助河源经济可持续增长
河源高新区引入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监检验中心。
采访中发现,尝到甜头的河源人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时,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诉求亦更加精准。记者在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了解到,当地招商部门目前只欢迎光电、通讯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入园。为了将这些高产值低污染的产业留在园区,当地政府着力打造完备的产业链,他们甚至采取免费提供土地的办法,将目前唯一的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监检验中心引入到开发区内。这些做法绕开了“先破坏,再保护”的发展经济破坏环境的老路子,不遗余力的让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行的先进做法,显然得益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经验。
李茂辉(左)向大家介绍深圳(河源)产业城的建设进展。
李茂辉是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据他介绍,为引进深圳的中兴通讯,他们在桂山风景区东侧,规划出一块占地11.6平方公里的土地,拟建一座深圳(河源)产业城,“以深圳为名,是为了让深企在河源办厂时有亲切感。”李茂辉说,“产业城由深圳与河源共同组建的公司进行运作。公司由深圳控股并派出管理团队。这样才能把深圳的先进理念充分发挥出来。”
投资总额达100亿元的中兴通讯河源基地已是塔吊林立。
李茂辉还透露,中兴通讯在产业城的总投资额达100亿元,这个年产值有望超过千亿元的“工业航母”投产后,必将帮助河源经济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比巨额资金投入更宝贵的,是深圳的成功经验,以及深圳人敢闯敢创的意识。饮水不忘护水人。深圳人用这样的方式,与河源人民一同分享改革的成果,这是感恩反哺,也是多赢共利的健康发展模式。
饮水思源一同践行“共富裕”构想
千百条山涧清泉汇集成碧波万顷的万绿湖,是港媒到访河源必去的地方。这里的水质变化,影响着深港两地近三千多万人的用水安全。当地政府明白港记们牵挂的心事,特意安排船支载采访团到万绿湖观测湖水。
碧波万顷的万绿湖为深港数千万人提供饮用水。
赖劲松指,在人口密度如此大的广东要保护水域面积如此大、标准如高的水源地着实不易。
船行数里,满眼的碧水青山。河源市环保局万绿湖环境监察分局的赖劲松副局长一路作陪。他向大家介绍,目前国内地表水能够达到一级的湖泊仅有三处,万绿湖即是其一。“沿湖5公里范围内严禁任何开发,因此万绿湖及周边森林严控区面积达到1100平方公里,超过了香港的陆地面积。”赖劲松坦言,要在广东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保护如此大面积的一块水源地有多么的不易。为了下游4000万民众的饮水安全,河源人民付出了经济发展的时间成本。
饮水思源,深圳并没有忘记,从政府到企业,从机关公务员到成功乡贤,再到民间的爱心人士,按照中央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倡导,他们带着资金来了,带着先进的理念来了,带着责任和义务来了,为实现“先富裕帮助后富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他们创造性的付出,不计回报的帮扶,当国家意志与自力更生叠加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大的中国力量。
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依靠的就是这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