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劏房户对抗加租愈住愈细

2015-06-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叶佩瑜报道:房屋是特区政府其中一项重点政策。中文大学昨日公布一项研究,透过探讨60多户劏房户的租金、家庭收入等数据,显示虽然劏房户的平均租金占收入比例(租收比)升至41.1%,但人均居住面积却下跌至47.8平方尺。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松炎教授批评,政府掌握的数据不准确,劏房户情况比表面公布更严重,建议政府鼓励不同机构建屋,以过渡性房屋等方法解决问题。

中大姚松炎教授(左)指,劏房户情况比表面公布更严重

  租金占收入比例升至41.1%

  姚松炎於简报会表示,为了深入探讨劏房户的租收比等变化,中大与全港关注劏房平台合作,於过去半年,透过实地测量、访问租客、批则核实等方法,调查了66户浻房户的租金、家庭收入、居住面积等。

  结果发现,劏房户的租收比由2013年的29.2%上升至41.1%,每月租金由3790元上升至3924元,但人均居住面积则由67.6平方尺下跌至47.8平方尺,如将尺数减少的变化进行质量控制,尺控租收比实质已上升至72.8%。

  姚松炎分析,数据反映过去两年,劏房户租收比的真正恶化情况比表面上公布严重,住户需要不断压缩人均居住面积才达至可负担水平,令人均居住面积比公屋标准下限的7平方米更低,情况令人担心。

  姚松炎又指,其实政府内部亦曾研究在租收比计算中加入质量控制,以差饷物业估价署的细单位每月平均尺租乘以39.9平方米,再除以统计处每月的家庭入息中位数,计算出尺数控制的租收比,得出数据今年曾破40%,但当中的交叉计算会产生一定误差,例如:於过去人口普查中,平均租金占收入比例变化一直於25%左右,与实际情况有别。

  促为需要家庭提供过渡房屋

  姚松炎承认,样本数目66个未必可真正反映香港情况,但在成本考虑下唯有妥协,但政府仍有很多措施可做,例如:中期而言,政府可要求市建局拨出重建项目发展出租公屋,而短期方面,政府可将「非公屋、非综援住户生活津贴」恒常化;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过渡性房屋安排等。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