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銀行二次革命混改路漫漫

2015-07-02
来源:香港商報

   隨著交通銀行一紙公告打響國有銀行混改「第一槍」,喧鬧許久的銀行業混改大戲終於拉開序幕,股權結構、民資引入、員工持股、薪酬改革均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大行混改看點。這從近日在內地股市震盪下行情況下,銀行板塊護盤飄紅可見一斑。專家表示,上一輪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通過重組、引資、上市,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體系的基本架構,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於銀行而言,無疑是「二次革命」,這次改革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治理結構。專家指出,銀行業混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改革仍有諸多問題待明確,中國銀行業深改落地的情況決定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成敗。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交行打響混改第一槍

  外界翹首以盼的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單終於落地有聲。6月16日,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深化改革方案已獲國務院批準。按照公布的混改內容,交行將堅持國有控股地位,探索引入民營資本,積極發揮戰略投資者作用,并將探索高管和員工持股制度,完善授權經營制度,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機制改革等。顯然,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已經徐徐拉開。在國有五大行中,交行率先啟動了銀行混改,其示範意義明顯。接受本報采訪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交行是最早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的國有銀行,盡管是五大國有控股銀行之一,但無論是資產規模、網點渠道還是人員總量,交行都比其他四家要小,適合作為試點單位,并且交行股權結構的多元化也為其改革奠定了基礎。從交通銀行一季報來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交通銀行的股權結構為財政部持股26.53%,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持股18.70%,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股4.43%,已經符合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徵。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以交通銀行作為銀行混改的第一槍實在情理之中。除了交通銀行,還有多家銀行也計劃推動員工持股或混改。招商銀行發布了首期有關2015年度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告,民生銀行也計劃將以A股定增的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都已明確表示,有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混改。銀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下一家混改試點銀行是國有大行的可能性比較大。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打造國際標準的銀行,從而提升中國在經濟金融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力。因此,選擇的標的一定是具有典型性、標誌性的國有大型銀行。」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說。以交行的改革為開端,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將迎來新一輪的改革浪潮,而此前,作為國內四大銀行大股東的中央匯金年內首次在A股減持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股權,也被認為是國有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啟動的重要信號。

  告別銀行「黃金十年」

  實際上,對於純粹詞義層面的銀行業混改,已非新生事物,凡是已經上市流通的銀行,都不是單純的國有或公有制經濟組織,從股權層面講,中國銀行業早已實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造。2003年底,中國政府做出重大戰略決策,決定實行對銀行業的首次改革,選擇了資產質量相對較好、歷史包袱相對較輕的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并動用450億美元國際儲備對兩家試點銀行進行注資,標誌著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其后,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也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流通,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轉變成為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業的首次改革聚焦在改制上市方面,即原來不是上市銀行或百分百國家持股的銀行進行改制,來吸引戰略投資者變成上市銀行,建立起現代的企業治理架構,改變了連董事會架構都沒有的局面。」趙錫軍說。首輪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通過剝離壞賬、股權改造、引資上市,建立現代商業銀行體系的基本架構,推動中國金融從2006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中國工商銀行甚至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利潤規模最大的銀行。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外部需求萎縮,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治理結構的弊端逐漸顯現,加上利率市場化改革、互聯網金融等多重因素沖擊下,中國傳統銀行巨頭們面臨著利潤率下滑、不良資產上升的重重壓力。上市銀行一季報顯示,五大國有銀行凈利潤增幅全部滑落至2%以下;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出現雙升,資產質量風險暴露。種種跡象表明,過去十年銀行業發展「水漲船高」的便利條件已經不再具備,銀行業迫切需要通過新一輪改革尋找新紅利。趙錫軍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了銀行業推進實施「混改」的任務,可以說,銀行業的第二輪改革勢在必行。此外,利率市場化以及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意味著銀行已經不需要國家對其直接進行控制,而是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約束。

  民資多元化參與入股

  盡管中國商業銀行在股權結構上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完全達到混合所有制之「實」,國家持股比例太高是大型銀行混改的一個重要瓶頸。趙錫軍坦言,雖然銀行從形式上已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沒有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壟斷經營的局面,有些銀行的國有股甚至超過了80%。國有銀行現有授權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靈活性不足。「在人事任免方面,董事會想要撤個人,可能走程序就要半年多,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極大制約了銀行的決策效率和績效管理。」一位國有大行人事部門負責人說。為了改變一股獨大帶來的突出問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建議,一些國有銀行,應將國有股比例適當降下來,引進一些民營、外資等成分比較復雜的所有制形式,使得股權結構更加多元化,能夠更好地體現市場意志。這也是交行此次改革方案的亮點之一:「探索引入民營資本」。事實上,如今引入民資調整股權結構成為了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建議。銀監會在2015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中表示,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是今年監管工作的重點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以上措辭都強烈地表明,中國商業銀行業將出現一場規模前所未有的變革,即民資的進入。宗良認為,未來民間資本進入的空間巨大,但是,對於市值龐大的國有大行而言,一個百分點的股權變更即意味著百億級資金的往來。能夠具有相當實力投資國有大行的民間資本屈指可數,民資恐「人微言輕」。他建議,民資直接入股國有大行比較困難,那麼,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參與進去,尤其是在目前綜合經營的趨勢下,民間資本完全可以參股於國有大行某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如證券、保險等部門,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

  「銀行是特殊的企業,當然相對而言投資的門檻高一些,民資能否掌握話語權要看股權比例,從未來混改的方向來看,中國有可能打破國家完全控購銀行的局面,給民資更多的話語權。」趙錫軍說。

  完善公司治理是關鍵

  業內普遍認同,引入民營企業以后,重要的是真正落實其在銀行經營過程中的話語權。只有讓各方主體參與討論和決策,才能真正發揮非國有資本對公司治理帶來的積極作用。所以,比表面上股權比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混改的實施,推進公司治理機制的改進和完善。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目前80%到90%的銀行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下一階段,要抓住公司治理這個關鍵,重點完善有效制衡機制,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運營管理的穩健性,逐步探索試點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切實將高管層的個人利益與銀行中長期發展目標有機統一起來。調整股權結構,如適當減持國家持股,吸收新的民營資本,保持外資股東占有一定比例的股權,都是完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及其他銀行機構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手段。趙錫軍認為,2003年混改的重點在於把國有銀行變為股份制銀行實現上市,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在,要進一步深化股權結構多元化,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狀況,增加公司治理內在的激勵和約束,因為最優的融資結構決定最優的公司治理。在交行的改革方案中,最為外界關注的是員工持股,員工持股是完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一環。2014年6月,中國證監會出臺了《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這一政策利好已經為上市銀行出臺員工持股計劃打開了「通道」。現在,國有控股銀行如交行和股份制銀行如招行、民生銀行等都有此計劃。

  「銀行業經營風險大、滯后期長,尤其需要中長期的激勵手段。目前不少銀行的激勵手段偏重短期,對銀行的長期穩健發展關注不夠,而員工持股可實現經營者與所有者、股東等多方利益的共贏,有利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指出,任何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都要把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放在首要位置,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治理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商業銀行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自主經營、自主決策、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讓銀行更加健康,更具市場競爭力,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終目標。

  銀行業改革仍有瓶頸

  對於銀行的改革預期,資本市場給予了積極回應。交通銀行6月出現3次漲停、累計上漲31%,中國銀行也創下自2014年11月11日以來第一次漲停。此外,進入6月以來,融資客對上市銀行采取了融資加倉的動作,銀行板塊的融資凈買入額為205.92億元,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居首位。有論者認為,銀行股前期滯漲明顯,銀行混改、混業經營等預期有望重塑銀行板塊估值體系,銀行股估值修復行情依然可期。但如果將混改視為刺激銀行股價上漲"春藥"的想法,顯然太過於天真,混改應該是一味溫和甚至略帶苦味的中藥,不會一蹴而就,其療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開始顯現。目前來看,銀行業改革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明確和準確把握。「首先,銀行和金融機構是否無論大小、區域、性質,都要堅持國有股的控股地位,還是可以實現國有控股、參股,以及能否引入民營資本?其次,在整個中國金融系統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國有股的持股和控股比例維持在什麼水平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理解的合理範圍?第三,目前一行三會的監管體系能否適應未來金融體制的改革?最后,互聯網金融機構和現在已有的金融機構如何實現線上、線下法律法規一體化?」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說,這些問題都值得斟酌,也正是銀行業改革的難點所在。趙錫軍認為,正是因為有諸多未明確之處才有試點的意義,通過試點來看在混改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然后通過經驗的積累對其進行完善。最終評價這一方案的成敗還是要看銀行的效率、競爭力、活力有無提高,風險有沒控制好。中國銀行業仍然是中國金融機構中非常重要的生力軍,所以中國銀行業深改落地的情況基本上決定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成敗得失。趙錫軍表示,希望銀行業通過混改能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思想,讓銀行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機制,減少與政府之間的行政聯繫,讓銀行變為市場化的主題,以此讓中國金融業更加具有活力,在配置資源過程中能高效發揮。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