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洲村民拉起四幅橫額,要求當局正視東平洲無電、無水等諸多有礙於可持續發展問題。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網訊】作為國際都會香港,其城市發展呈現多元化,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鬧市背後,市民可選擇寧靜的郊野公園,同時可欣賞難得一見的億萬年地質奇觀。4年前在政府的主導下,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獲接納易名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政府冀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邁向保育、教育及可持續發展,但社會人士和公園內生活的原居民對建立地質公園有著不同訴求。今年7月,該公園將首次面臨4年一度的評估。6月14日,東平洲5條村村民趁該組織評委、專家到港考察園區荔枝窩時,在該村口拉起4幅橫額,列出「荒島私產公用、無水無電、無足夠交通」等多項訴求,還向專家遞交5條村村民的申訴信。 香港商報記者 周駿
西貢東部(火山巖)和新界東北(沉積巖)兩大園區內的橋咀洲「菠蘿包」石、糧船灣東壩六方柱巖石及東平洲「千層糕」頁巖等地質奇景,對酷愛郊遊的市民並不陌生,2011年9月,在政府主導下申請成功,這兩大園區(4個景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接納列入該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當局冀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邁向保育、教育及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此,漁護署在「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2014年度報告」列舉了多項地質公園管理和措施。
向年度評估專家申訴
然而,社會上對建地質公園有不同聲音和訴求,有社會人士認為,如果在園區中增加配套措施,例如酒吧、食肆,不但會污染公園環境,而且太多人湧入地質公園,相信會踐踏地質巖石,所以不將上述兩大園區列為地質公園還好。
在香港地質公園園內生活的部分新界原居民聲稱,其新界原居民合法權益被剝奪、受到歧視,強烈要求參與當局保育、教育及可持續發展。6月14日,東平洲5條村村民趁先行到港的UNESCO評委、專家考察景區荔枝窩期間,在該村口拉起4幅橫額,列出「荒島私產公用、無水無電、無足夠交通」等多項訴求外,還向專家遞交申訴信,批評當局並無遵從UNESCO「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工作指南」。
有指引改善園區居民生活
根據該指南第一條第2項其中部分所言,在考慮環境的情況下,地質公園應通過開闢新的稅收來源,刺激具有創新能力的各類當地小企業興建,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如地質旅遊業、地質產品)。該指南第3項中亦指出,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地質公園,將支持在文化和環境上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它對其所在地區有著直接影響,因為它可以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環境,加強當地居民對其居住區的認同感,促進文化的復興。
代表彈無獲公園任何協助
就此,洲頭村原居民代表袁小英指出,東平洲村民既沒有得到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任何硬件或軟件上的協助,亦沒有參與該園的當地導遊任何培訓,削弱原村民參與可持續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機遇。該公園沒有與村民合作,介紹與原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人文景觀,例如,宣傳東平洲村民祖輩以地質頁巖物料築成的獨特住宅,保護和維修80%已崩塌的獨特頁巖屋。
促復供水電準開士多民宿
袁小英要求,修復原政府1954年建成現已廢棄的東平洲水庫、1975年尚存電力設施,供電供水,達到村民生活基本所需,協助修復大棠村教堂,如指南所言加強當地居民對其居住區的認同感,促進文化的復興。島上村民更希望當局批準開設為遊客服務的士多、民宿設施,以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增加島上街渡航班。反之,村民無理由支持政府再次繼續維持其世界地質公園之資格。
荔枝窩水路不通影響旅遊
當日,陪同UNESCO評委、專家考察的沙頭角鄉委會副主席曾玉安表示,作為印洲塘地質公園景區的荔枝窩,至今未能開闢水路交通,同樣對地質旅遊業有很大影響,當局亦應正視這個問題。
漁護署:基建涉跨部門
漁農自然護理署回應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內村民訴求時表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雖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之一,但仍須按照本身的條件、法律和法規運作。事實上,香港地質公園不但沒有為地區增加任何新的管制,反而為偏遠地區帶來改善交通配套及提供基本建設的契機。該署認同及支持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依照既有的原則和程序為當地居民解決基本生活需要。評委明白地區人士有不同的訴求,為居民提供所需的基本建設亦涉及多個不同部門。當日的請願行動不應對香港地質公園的評估構成任何影響。
吳振揚:訴求非公園能解決
世界上不是每個國家城市都擁有地質公園,香港地貌巖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表示,他作為香港地質公園發起人,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具有正面意義,它讓市民對地質價值認識有了提高,遊客數量更增加210萬人次,西貢(東部)商舖生意額上升,但新界東北園區交通、市政配套不足問題,當地村民予香港地質公園部分訴求,是對地質公園功能有所誤解,其訴求並非地質公園所能解決,而需要政府各部門(跨部門)協調解決,當然,地質公園仍有改進空間,如增加對海外宣傳地質公園,協調資源,推行教育計劃幫助村民進行可持續發展等多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