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泥娃報道
A股的暴跌使6月26日成為一個令萬千股民心痛的日子,而就在外界對於股市信心低落之時,6月27日晚,央行再出“大招”——從6月28日起,存貸款利率對稱降息0.2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比曆史最低值的1.98%僅高0.02個百分點。
距離上次降息僅隔一個半月則又掀起新一輪降息潮,對此現象,多方分析認定央行是在為“救市”獻力。
央行降息,意在股市。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大手筆”將為房地產市場帶來利好。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表示:“央行降息雖然不是直接的房地產政策,但降息帶來的影響是刺激鼓勵消費、降低貸款成本,讓經濟大環境複蘇升溫,進而增加購房者需求,因此這是一個對房地產間接有利的政策。”
降息利好樓市幾何?
毋庸置疑,不斷的降息確實為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了動力,記者通過梳理資料發現,自去年11月份開始本輪降息周期以來,央行4次降息,五年以上商業貸款的利率也從6.55%降到了5.4%,以100萬元貸款20年計,還款總額足足少了15.9萬元,這對於購房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降息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拉動作用在逐步顯現,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今年的地產市場變化來看,今年內的第一輪降息並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全國大部分城市樓市仍然低迷;第二輪降息給樓市帶來的利好相對第一輪降息更為明顯,全國一、二線城市回暖甚至火爆,但是絕大多數的三、四線城市並未出現回暖;第三輪降息將進一步推動了一、二線樓市的火爆,短期內三、四線城市也可能會漸漸回暖,房地產市場整體回升。”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輪降息將帶來雙方面的“優惠”:“目前來看,降息在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企穩的情況下都出現了推動的情況。對於當前房地產行業來說,貨幣價格高和資金壓力大是兩個最重要的矛盾。上次降息已經迎來一輪購房潮,再次降息,不但會促進購房者購房,也會降低企業成本,對房地產股來說是重大利好。”
記者也從平安證券[微博]的研報中了解到,此時央行選擇繼續降准降息將會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隨著銷售持續回暖且開發商投資謹慎,開發商資產負債情況正快速改善。此次貨幣政策再次強調寬松方向,將有利於降低地產商的融資成本。
而從一些大型房企所公布的銷售情況來看,大型房企今年上半年的銷售呈現樂觀的態勢。萬科A今年1月-5月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9%,銷售金額同比增長4%。同時,保利地產今年1月-5月,也實現簽約面積同比增長2.76%,簽約金額同比增長3.64%的喜人成績。
但同時張大偉也指出,降息對於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錦上添花”,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樓市利好政策就接連出台,尤其是信貸“組合拳”、樓市“3·30”新政以及各地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和放寬使用限制等政策,均對樓市的回暖起到了實際的推動。
樓市分化依舊持續
樓市是否複蘇的最顯著標志體現在房價能否隨之上漲,就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持續低迷的房價近期稍稍顯露出了上漲的態勢。
記者從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微博]的數據中了解到,繼5月份百城房價的由跌轉漲以來,截至6月末,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上漲0.56%,漲幅較上月擴大0.11個百分點,6月份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有了明顯增加。
郭凡禮認為此輪降息後,房價或迎繼續上漲。“此次的降息將會降低房企融資成本和個人按揭貸款成本,一、二線城市樓市將進一步回暖,房屋供給量和銷售量都有望增加,三、四線城市的房產交易量也可能會增加,房地產市場整體發展回暖。由於上一輪降息已經造成許多城市樓市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此次降息將會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上的購房需求,供需差距擴大,所以房價或會上漲。”郭凡禮說。
同時,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對房價上漲也抱有樂觀態度,他指出:“只要原材料、土地、勞動力成本在上漲,建房成本不可能下來,房價恐怕還會上漲。”
但他也坦言房價的過度上漲以及短期內大幅度反彈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從國家的宏觀調控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及供求雙方來看,各方都在逐漸趨於理性,不會再出現過度的盲目跟風現象。”
郭凡禮認為降息可能會帶動房價的上漲,但是這種外在政策刺激房價上漲並不具備持續性。“央行連續幾次的降息和鼓勵性政策推動了房價上漲,同時5、6月股市暴漲暴跌讓許多風險偏好相對較小的投資者由股市轉為樓市,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價上揚。後期一、二線樓市可能會回暖,但是三、四線城市則有可能因需求不足仍然難以擺脫低迷局面。”
盡管房地產市場受到利好政策推動,但依然無法全面樂觀,後市的分化特征將越發明顯。
張大偉也指出,降息的主要是作用將會在庫存比較緊張的區域,以及購買力比較旺盛的區域,然而對於三四線這種人口增長比較緩慢的城市來說,這類城市受到降息的影響將不會太明顯。因此他預測現在的市場更多的應該是分化、部分城市的上漲,現在在成交量和房價來說還是不樂觀的,只有作用在供需結構的情況下才有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