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渲染“陰謀論”無助股市解決真問題

2015-07-06
来源:海外網
1.jpg

  這兩天,你要是沒和人討論過幾句股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人。

  股市到底怎么了?陰謀論與反陰謀論馬上又站上前台開始關公戰秦瓊。

  不過,我認為陰謀論往往簡單粗暴,一是看什么都是陰謀,二是一看陰謀就大呼邪惡,三是以為陰謀的邏輯關系都很直接。這是我反對陰謀的理由。但同時,我贊成有陰謀,陰謀無處不在,只是大家所處角度不同,利益導向不同,其實各有戰略,各有戰術,各有不宣的籌謀。因此,專家應該著眼於揭發它分析它,監管應該著眼於防禦它堵截它,國家應該著眼於從戰略層面建立全方位的系統,不斷進行和應對各種博弈。

  股市的事,不是今天漲跌是否得宜。而是我們所有人和機構,今天作為是否得宜。因為無論是何結果,其實都是大家共同行為的結果。今日之結果紛亂,仍遠談不上災難,但正應在一地雞毛中警醒自覺,重新定位,才能真正預防災難。

  股民們

  天氣忽冷忽熱。買西瓜呢還是買荔枝呢?正當我在水果攤糾結之際,邊上兩位大嗓門的大姐開了腔。一個是水果攤老板娘,掛了個綠圍兜,暫稱“西瓜姐”吧,另一位穿了紅裙,暫稱“荔枝姐”。

  只聽得西瓜姐說:“你到底買不買啊?”

  荔枝姐:“人家愛買不買,你這么凶做啥?虧錢了心裏不痛快吧?”

  西瓜姐:“虧怎么了?那我也是為國護盤!”

  荔枝姐:“啥為國呀?”

  西瓜姐:“這都是外國人搞的鬼,你不知道?這都是外國陰謀!他們一起做空中國。”

  想不到大隱隱於市,我聽得西瓜也忘了挑:“你怎么知道呀?”

  西瓜姐說不出話來,一翻白眼。荔枝姐接上了:“啥外國陰謀?外國人管得了你掙多少?我看肯定是咱們自己國家的陰謀。”

  我聽了冒了一身冷汗:“自己國家?”

  荔枝姐霸氣十足:“可不是?肯定是那些有錢人唄,大公司,有錢的公司。他們搞陰謀,把窮人的錢給賺走了。”

  西瓜姐:“怎么,你也賠了?你不是掙了不老少嗎?當時還勸我們說要都放掉。”

  荔枝姐臉紅得像荔枝:“我是那么想,但是又一想,想多掙,又整了點兒。哪知道這有陰謀呢。”

  我嘀咕:“這一貪心……”荔枝姐大怒:“啥啥貪心啊?這股市不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嘛,那就是得讓人民賺錢啊。”

  我只好賠笑:“你說的也對,按理說,股市通過融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整體經濟的繁榮,不就是為人民服務嘛。你買股票,實際上是你對看中的企業的投資。企業幹好了,你可以分紅,企業市值上升,你手中的資產增值。這個就是讓人民賺錢嘛。”沒人說話。

  我問:“但你對你買的公司有了解嗎?你覺得它發展前景好嗎?”

  荔枝姐姐臉綠得像西瓜:“你說啥呢啊?我當然是聽我二舅媽家的小舅子說的,他有內部消息,特別准!”

  我來了精神:“所以啊,這樣一個靠內部消息支撐起來的股票市場怎么能健康呢?股民心理也不健康啊!都只想殺雞取卵,賺一筆就跑,輸了就把症結歸到別人身上,都說是陰謀。當然不行啦!”

  一陣寂靜。

  還是西瓜姐一亮大嗓門:“我說,你到底買不買啊?”一手按著瓜,一手舉著把明晃晃的刀。

  於是,我就捧著半拉西瓜和一捆荔枝回家了。這是真實的故事,如果你也炒股,肯定不少聽各類似是而非的“內部消息”。

2_副本.jpg

  專家們

  只會唱“市場規律”的你,至少也得說說什么妨害了市場規律吧?

  股市大跌,一瞬間,“沒有陰謀”論甚囂塵上,在“陰謀”論還沒來得及發芽抽枝的時候,“無陰謀論”就劍有所指的席卷和橫掃一片。專家學者異口同聲的口誅筆伐,正義凜然,很有鬥士風范。主要意思無非是兩點,一是都是商業利益,商業,懂不?利益,懂不?陰謀的,沒有!二是你有證據不?你有沒有證據啊?你肯定沒有證據吧?歸結為一句話,一切都是供求關系,一切都是價值規律。

  一開始就宣稱“無罪”,的確多少讓人莫名其妙,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證實原則,有點本末倒置。這種先聲奪人,固然有其道理,引導了一批,也嚇倒了一批,但除了搶占道德制高點的傲嬌外,到底是說明了啥?解釋了啥?解決了啥?專家們,你們到底是幹啥的?

  市場中當然充滿陰謀,有利益當然就有陰謀,有商業當然就有陰謀,這不但沒有沖突,而且根本就互為因果。須知,沒有利益而耍心眼玩陰謀,肯定不是閑的太狠,就是遙遠傳說中的變態狂魔。市場從來不可能是完全市場,因此不可能是信息完全對稱,也不可能是制度沒有漏洞的,利用市場的不完善性獲取利益,即使是普通的機構對散戶,即使是放消息,也不能說沒有陰謀存在吧?而問題就在於證據的難以獲得甚至是暫時的不可獲得性。否則就不叫陰謀了嘛。

  價值規律有其存在的前提。只憑借供求關系自動到最佳均衡點是一種理想狀態,要求供求雙方的信息完全、對稱。而且這種均衡所需時間也許漫長到“最終”,更不用說在這種均衡還未“最終”實現時,又產生了新的供需要求,這種疊加會加大均衡的複雜性和時長。即使是西方經濟學,也不是所有流派都如此迷信這種純理論,何況理論在應用中還要考慮其它現實因素。

  而專家學者的意義正應在於此。在理論基礎上將現實稟賦和要素加入進行分析,在常人難以搜集的數據中找出異象,在普通人難以厘清的紛繁中理出邏輯上的矛盾,告訴大家,市場不是遊樂園,陰謀大大小小,隨時存在。價值規律經常會偏離正軌,人們應如何對待。這種警醒,也許不一定容易受歡迎,但卻是正確的研究態度,也是對自己和言論受眾負責任的表現。

  反觀當今,不少專家總是馬後炮的跟著市場結果走,尤其是有些專家在市場繁榮時與管理部門一起做改革先鋒,在市場蕭瑟時又與廣大民眾一起做道德先鋒,將自己的理性精神丟失殆盡。只顧公共效應,而缺乏知識支持,都是絕對不能真正為公共服務的。

3_副本.jpg

  管理部門

  市場波動如此正常,我們要的是健康,不是胖。

  這時,有一些人又振奮了。都是陰謀惹的禍啊!不過,這話,群眾可以說,只要他們高興。專家可以說,只要他們不高興。但是管理部門,絕對不能說。

  因為,管理部門就是幹這個的啊!管理部門的存在,就是為了預警陰謀、發現陰謀、處理陰謀、堵住陰謀。如果市場如理論上那么完全、公平,市場參與者都是幹淨透明、孔融讓梨,到處是光明一片,陰暗無處遁形,管理部門,你們到底還要幹啥呢?

  市場化不等同於自由化,盲目崇拜“自由主義”模式,是一種極大的誤區。從國際金融的曆史和現狀看,背離實體經濟需要和擺脫監管規制的金融創新,會加劇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成為急劇風險和引爆危機的重要原因。市場的本性歸根到底是逐利,注定了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的缺失。

  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理論界與金融界達成共識,金融監管在金融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監管標准趨向於更為嚴格。跨部門委員會紛紛成立,負責識別並監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並協調個監管機構間的關系。美國將所有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機構均納入監管范圍,完善全面監管體系,填補監管漏洞。

  加強監管不等同於行政幹預。市場不存在完全的自由,但仍應尊重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監管應當是在有效制度建設和執行下,使價值規律的作用更順暢,而不是相反。尤其在發生非常規事件時,政府的確應當有當機立斷的幹預力量,以防事件對整體市場乃至社會穩定產生難以挽救的影響。

  市場是不是個好市場,不能只用一時繁榮來判斷。管理部門的任務是保持市場健康和穩定,不能見獵心喜或驚慌失措,也不能對微觀情緒反應過度。監管機構的目的不是為了資本市場的“牛”,而是為了資本市場的健康,健康的資本市場應當是最能夠貼近事實的反映經濟是否繁榮、實體經濟是否向好,資金流動是否通暢,民眾信心是否十足,而不是反之。不除掉陰謀,等於與陰謀同謀。為了股指高企而姑息暗流湧動,比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陳述、信息誤導等,一定會傷及市場根本,甚至重創普通投資者的信心。

  健康的市場,錢不在了,人還在。不健康的市場,人人都擔心錢的去向,這種創傷後遺症,是很難恢複的,長期而言,會對市場形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管理部門的目的是建設和保持市場秩序,以完成最接近公平的市場交易,實現共同福利最大化的市場平衡。因此,管理部門必須在蕪雜中分析發生這些非正常動向的制度漏洞,在歡呼和悲歎中都同樣清醒理性。除了市場健康,不能為任何人、任何現象站台。一方面要加大打擊力度,讓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小陰謀段子不敢露頭。另一方面要自查自問,從制度上找出發生這些違法違規行為的漏洞,完善法規建設,使這些破壞民眾權益和整體市場利益的花招不能露頭。

  與此同時,對市場的把控,更應當成為一項日常工作,從整體的事前准備、事中引導、事發應對均應有所預案。特別在事後,向市場解釋發生事實,表明政策的必然性,從應急政策中有序退出,堅持查漏補缺,也許更能給投資者實質性的信心。

  長期穩定市場的關鍵不在於證明市場不會跌,而在於證明市場的漲跌都是正常的。

4_副本.jpg

  政府部門

  金融戰略是個系統工程,從鶯歌燕舞到刀光劍影,全有!

  管理部門不說“陰謀”,整個政府部門卻更要特別重視“陰謀”,不僅僅是市場中的小陰謀,也有關於市場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大陰謀。當今世界,多極化正在加速發展,各國的政治經濟競爭和博弈都在加劇。資金流動的全球化造就了金融戰的基礎,金融也成為各國國家戰略和安全戰略的核心,各國對於金融和市場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高,而政府幹預不是變少而是變多。一國政府與其金融系統以及金融機構間的關系更加高度一體化,因為它們無疑是利益一致的命運共同體。

  今日社會,金融涉及面更廣,操作空間更大,管控實現更複雜。比如市場管理,不但包括交易,也包括心理預期等。這種形勢下,政府、市場、機構、媒體的無間合作,不但是維護本國金融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打擊他國的重要武器。利用政府放消息,專業人員引導輿論,媒體造勢放大,配合機構市場操縱,操作嫻熟如美國,可以穩定本國經濟複蘇的過程,也可以摧毀他國經濟向好的信心。

  陰謀不僅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而且,它不是一個今天埋下一粒種子,明天,“嘭”,長成傳奇,它是戰略,也是戰術,既有豐富性,包括了一系列、多部門、全方位的配合;也有曆時性,這些配合往往是相機而動,其順序和作為既有規劃,也有機動。

  比如對一國市場的金融狙擊,可以從心理預期開始做影響,媒體和投行機構先鶯聲燕語;也可以通過市場進行操縱,索羅斯們拿著狙擊槍;還可以影響社會穩定,看看東南亞金融風暴期間印尼換首腦的頻率;亦能夠顛覆國家政權,烏克蘭的故事猶在耳邊。這些步驟不一定一次就都能完成,組合拳能打到哪一步也要看對手的實力、勢力、對應。這種戰略退可守,時機不成熟,也許賺點快錢就了事。進可攻,時機不錯,可能就“傾國傾城”了。

  我們不能看不到就說沒有,沒有迫在眉睫就不承認現實的嚴酷性。在金融和市場中一味強調唯“經濟利益”論是不夠的。經濟利益絕不會只是錢,從最微觀的來講,是賺錢。中觀點,是擾亂市場。宏觀而言,是動搖社會信心。因此,必須明確的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根本不能也不應強行劃開,它們時刻相隨時刻轉換。

  在金融和市場中一味強調唯“自由主義”論也是不夠的。在以鄰為壑的國際秩序下,國際市場既有其公平性,也有其不平性,國際競爭中,國家利益至上是美國和西方各國堅持的潛規則。我們在不斷國際化的過程,不但要改革創新,加大制度建設力度,使市場朝市場化的方向健康發展;也要吸取經驗教訓,加大戰略謀劃強度,摸透市場習性,建立自己的綜合隊伍,使市場競爭能為我所用,嚴守國家安全基礎,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這次股市大波動,雖然痛感深刻,但畢竟是一次難得的經曆,檢驗了股民心態和體制機制,也考驗了監管部門和政府的應急能力。但願中國的股市能夠在風暴過後,堅定信心,堅決改革,走上健康發展的新路。(文/Z博士)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