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拉海牛消失了 渡渡鸟灭绝了
目前脊椎动物灭绝速度比正常情况快百倍︱︱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报告指出,人类已经与地球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结结实实撞了个满怀——这群来自墨西哥和美国高校的作者们估计,目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亡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历史上5次物种大灭绝。而身处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没准儿就会在这一次大灭绝中跟地球说再见。
目前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比正常情况快114倍
史德拉海牛——很多科学家听到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1741年探险家维塔斯·白令率领的科考团队在白令岛附近首次发现这种海洋哺乳动物。然而,仅仅27年后,这一物种永久地消失了。
不幸的是,在几个世纪以来消失的脊椎动物中,史德拉海牛可能只是上千分之一。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目前脊椎动物灭绝速度比正常情况快114倍。这篇论文的题目非常直接:《现代人类导致的物种加速流失: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其作者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高级研究员赫拉尔多·塞瓦略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利希以及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校的6位科学家。
快114倍,这一惊人的数字还只是保守估测结果。去年杜克大学生物学家斯图尔特·皮姆也发表研究警告人类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而其研究结果是:目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比正常情况快1000倍。由于此前关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研究常常会因为使用假设而遭到批评,反对者们通常会认为,这些研究高估了目前物种灭绝的严重程度。这一回,背着资料稀缺的压力,来自美国与墨西哥的科学家们决定试用最保守的数值来计算。首先,将自然灭绝速度提高到以往研究采用数值的两倍——每过100年每10000个物种中就会有2种哺乳动物灭绝。其次,采用非常严苛的标准来评估目前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并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非常保守估计,只考虑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灭绝”的物种;一种是保守估计,只考虑被列为“灭绝”“野外灭绝”或“可能灭绝”的物种。在这样保守的估测下,物种灭绝速度依然是自然灭绝速度的8到100倍。该报告强调,这种计算很可能会低估物种灭绝危机的严重性,“我们的目标是给出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下限值”。
“基于科学界不同的声音,他们这次在分析观察手段上有所调整。”细读了最近的报道之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很快归纳出美国这一发现的重点:排除掉有可能夸张的部分,踏踏实实算一算目前地球上生物的灭绝速度。
现状是,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将近一半的植物和八分之一的鸟类都正濒临灭绝。
大部分物种灭绝集中在最近100多年
“物种灭绝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发生,因为物种也是有生有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目前的物种灭绝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出现之前的自然灭绝速度。令人不安的地方在于,地球如今的剧烈改变,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比如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土壤大量流失和珊瑚大规模灭绝等。
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中,毛里求斯渡渡鸟大约是最有名的。这种胖胖的海鸟有着“卷成一簇像一朵花”的尾羽,1505年,当葡萄牙人首次登上毛里求斯海滩时,船员们一天能捕杀数千只。仅仅176年之后,地球上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杀害了。20世纪初,北美旅鸽也被人类赶尽杀绝。在美洲大陆,这种鸟一度多达50亿只,时不时就在天空中遮蔽了阳光。
根据最近的报告,在人类登上大洋洲的2000多年来,当地至少有1800种鸟类灭绝,其证据大多可以在近几十年发现的半化石残骸中找到。
报告指出,公元1500年以来338种脊椎动物已经灭绝,另有279种被列为“野外灭绝”或“可能灭绝”,总共涉及617种脊椎动物。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在过去的114年中灭绝的,也就是1900年以后灭绝的。
“过去一个世纪灭绝的物种数量,按照自然灭绝速度,需要800到10000年才会消失。”报告显示,在自然情况下,1900年以来应该有9种脊椎动物灭绝,然而按照保守估测,另有468种脊椎动物也灭绝了。这468种脊椎动物中包括69种大型哺乳动物、80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146种两栖动物、158种鱼类。
这一令人震惊的估测结果并未考虑种群层面的灭绝。但报告强调,即使是那些目前并未濒临灭绝的物种,它们的种群在各个地区的消失也十分频繁、广泛,其损失甚至超出了物种层面的灭绝。“种群层面的灭绝可以看作物种灭绝的前奏。”
还有更多的物种灭绝隐藏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今年6月,一份来自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称,没有人会去追踪无脊椎动物的灭绝,尽管它们在生物多样性的世界里占据了99%的位置。法国的研究员还发现,在200个人类已知的蜗牛种类里,有20种应该已经灭绝。他们猜测,也许有7%的陆地动物,早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从地球上消失。
三代人,生态福利“最后期限”
写这份报告的科学家相信,他们的最新研究足以说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是现实。而且,如果物种灭绝的加速趋势保持不变,最快在三代人之间,人类享受的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从大自然中免费获得的一切福利——将被剥夺。
一个很小的例子是,再也没有蜜蜂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庄稼、果树进行授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种损失将是永久性的,因为在过去的物种大灭绝中,生物多样性需要几千甚至几百万年才能逐渐恢复。”
更令人惊惧的是,论文第一作者赫拉尔多·塞瓦略斯对媒体表示,“人类自身也有可能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初期消失。”当然,要理解这个“初期”,恐怕得把时间线大大地拉长。“从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造成海洋生物95%、陆地生物75%灭绝,但过程大约在6万年左右。”对地球来说,那只是短促的一瞬间。因此,尽管“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呼声越来越高,却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生路已经走到尽头。
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就觉得,当下,人们很难准确测量出地球上物种灭绝的程度,太多动物的灭绝过程,都比人类文明更长。同在动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春旺也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记录并不全面,实际的物种数量可能比我们所了解的多许多倍。所以,灭绝的物种数量,到底是用150万种生物作分母,还是用1000多万作分母,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严重程度。
“我不认为这篇报告证实了人们已经陷入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主席恩里克·佩雷拉教授在读过这篇报告后评价说,“我倾向于认为,这篇报告揭示了我们正面临一次生物多样性危机。”
而力挽狂澜也并非没有可能。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赫拉尔多·塞瓦略斯撰文指出,人类依然有时间避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造成的悲剧性结果,因为这次大灭绝是人为造成的。“人类需要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社会不平等、更有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减少破坏物种的栖息地、过度渔猎、污染环境以及其他造成物种灭绝的因素。”
“人类是唯一有能力拯救其他濒危动物的物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拯救它们也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赫拉尔多·塞瓦略斯说。
大多数时候,“物种灭绝”这样冰冷的现实,并不会投射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但这样的警钟长鸣,引起更多大众的关注,最终有益于人类的自身发展。
在北京南海子的麋鹿苑里,竖着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100多块简洁无修饰的墓碑依次倒下,就像多米诺骨牌般排列着。每块碑上,都刻着一个近300年来已经宣告灭绝的鸟类或兽类的名字。
在这个多年前野生麋鹿灭绝的地方,在那一串多米诺骨牌的末尾,有一块碑,是给人类预留的。
综合《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