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伊核協議有望打開伊朗經濟雙重枷鎖

2015-07-16
来源:中國新聞網

  時隔數年,一紙伊核協議終于有望打開伊朗經濟的雙重枷鎖——能源禁運與金融制裁,國際市場也面臨著新的變化。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收入占其外匯收入的85%。在被西方制裁的日子里,伊朗經濟僅2012年就萎縮了6.8%,貨幣貶值一半。捉襟見肘的伊朗政府無奈下大幅削減了民眾的生活補貼。

  經濟“缺血”讓伊朗迫切期待石油的回歸。“伊朗將以最大產能回歸原油市場”,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一位官員說。在原油日出口量方面,伊朗期待能增加一倍,到200多萬桶。

  這引發了投資者對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的擔憂。14日,伊核協議達成的消息一經宣布,國際油價應聲跳水,美國WTI和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盤中跌幅一度超過2%,但隨即反彈。

  如何解釋油價的反彈式上漲?“投資者意識到,針對伊朗的制裁還不會立即解除,石油生產設備的恢復也需要時間,或至2016年”,路透社分析稱。更重要的是,金融界(5, -0.19, -3.66%)對達成協議早有預期,原油市場已“提前消化”了這一消息。

  盡管如此,伊朗生產原油的潛力依舊不能低估。美國金融分析師說,伊朗有3000萬桶原油躺在倉庫里,可以很快向外運輸。從探明石油儲量來看,伊朗以1570億桶居全球第四,這足夠大國比如中國消耗40年。

  一旦解禁,伊朗的原油將大量涌向亞歐市場,《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將從中獲益。“對中國而言,石油進口有了更多選擇,這也意味這更便宜的價格”,“中國對伊朗能源和基建領域的投資也可能出現增長”。

  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面臨挑戰,有專家擔心伊朗的回歸將引發OPEC成員國對亞洲買家的內部爭奪。OPEC總日產量上限是3000萬桶,伊朗無疑會拿走石油利潤的一部分“肥肉”。

  與能源解禁相比,金融制裁的解除或許更讓伊朗歡欣。因為石油禁運只針對貿易本身,而金融制裁卻能直接摧毀貿易的基礎——貨幣。

  “金融制裁是21世紀全新的戰爭手段,是經濟戰中的核戰爭”,經濟學家宋鴻兵[微博]如此形容。

  2012年,美國切斷了伊朗銀行與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業務管道。SWIFT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銀行系統,各國銀行都要通過它進行美元清算的金融交易。

  簡單地講,不與SWIFT合作,就很難用美元與其他國家做生意。美國曾在2005年通過這一機構制裁過朝鮮,還有消息稱俄羅斯也因烏克蘭問題差點被踢出SWIFT,對此俄銀行高管大呼“無疑于宣戰”。

  伊朗也曾通過SWIFT出售石油和買賣其它商品。在被迫與全球銀行系統隔絕之后,不僅貿易無法進行,許多伊朗公民也因此不能與國外進行匯款。

  近日,伊朗的Day Bank銀行宣布已正式加入SWIFT,這意味著伊朗的銀行重新與國際金融體系接軌,西方國家對伊朗的金融制裁也正式松綁。

  此外,伊朗還將有高達1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面臨解凍,這對于伊朗政府無疑于雪中送炭,對伊朗匯率的波動也有平息的作用。

  “伊核協議解除了導致普通民眾生活困難的經濟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說,“一個新的篇章開啟,我們國家和地區的歷史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時期”。(完)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