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7月19日电 (记者 张素 吴兰)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19日在合肥开赛。“综合来看,本届世界杯是19年来创新性最强的世界杯。”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本届杯赛有三大亮点。
首先是赛事在技术上提出新要求。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自1997年8月在日本名古屋首次举行以来,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赛事。本届杯赛分为专业组和青少年组,其中专业组比赛项目有11大项,分为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机器人足球三大系列。
陈小平说,一些常规项目启用新规,体现机器人科研的前沿水平、用户需求及研究热点。比如服务机器人项目提出“姿态识别”要求,用以替代已日趋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再如针对人形机器人行走使用不同材质的地毯,以此测试其行走适应能力。或者是通过随机调整拱门横梁高度等举措,考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其次是赛事在组织上有较多创新。
本次杯赛,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设置“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这个项目直指服务机器人应用的两大瓶颈——标准不明、价格昂贵。
陈小平说,以往对于工业机器人虽有定量检测,但对服务机器人没有类似的检测手段。“今年引进了一套由12个摄像头构成的裁判系统,可从12个方向观察机器人行为,并客观、定量、精确地评价机器人的性能”。他说,这套自动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判断机器人是否合格,继而实现机器人的量产。
“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项目还首次规定参赛机器人“底层运动和感知系统硬件成本合计不能超过15000元人民币”,不达标者失去参赛资格。陈小平认为这意味着服务机器人研发“从过去完全聚焦于基础研究,转向既重视基础研究,同时体现应用需求”。
第三是赛事意义非凡。
在中国官方最新发布的《工业制造2025》文件,强调智能制造将是国家战略之一,明确机器人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陈小平介绍,当前国内外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尤其注重让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走进家庭”。为此,组织者将首次在杯赛期间主办机器人产业峰会,已得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积极响应。主办方还安排了展览展示区和教育科研体验区,让普通民众与机器人进行互动。
“全球都在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领域进行竞争,也在竞争其标准。长远的考虑是,中国必须提出自己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标准,并且建立相应的自动检测技术、工艺和装备。”陈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