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伍敏報道:全球三個主要金融城市紐約、倫敦及香港,被合稱為「紐倫港」,香港除了面對海外的競爭之外,同時面對內地迅速崛起的挑戰,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IPO集資規模僅險勝內地IPO一個馬鼻,暫居全球首位。但面對內地研究推出新股「註冊制」和「新興產業板」,以及本港同股不同權建議遭證監會否決,這會否為香港帶來負面影響,業界普遍認為香港「危」與「機」並存,不過更多是「機」多於「危」。
內地新股審批速度加快
本港去年開始滬港通、深港通等有序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看似走在坦途,但另一邊廂滬深研推「註冊制」和「新興產業板」,內地新股審批速度將加快,A股IPO的難題得以解決,卻為本港響起警鐘。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直言香港IPO的優勢或正從當年的50%縮減到20%至30%,內地企業會更願意選擇內地資本市場,由於內地有大量成交的利好因素。香港面對重大挑戰,須作出前所未有的改變。
另一方面,香港是否要作出改變呢?正如李小加評論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提到「思辨、思變」時刻一樣。對於同股不同權機制的實行一度引來市場不同的迴響,最後香港證監會以公眾利益為由否決有關建議。有分析指出,本港可以藉滬港通、深港通之力提升市場活躍度,有序推進不同股權架構檢討,乃至國際路演,吸引亞洲區內甚至歐美企業來港上市,強化國際化形象,或許都是突圍之路。
港是連繫國際重要市場
德勤會計事務所早前亦指出,香港這半年的IPO是2011年以來最佳的半年表現,其中前四大IPO都是H股發行,進一步鞏固了H股發行對推動巿場融資額的重要性。這些新股來港上市也體現香港作為協助內地企業連繫國際巿場平臺的重要地位,預料下半年香港新股巿場的勢頭可以持續。香港「機」多於「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