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500強能源礦產公司巨虧 大宗商品周期結束?

2015-07-24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大宗商品拋售潮

  “跌”,一個字可以代表石油、鐵礦石、有色等大宗商品面臨的窘境。

  《財富》世界500強總收入達31.2萬億美元,比去年略增不到0.5個百分點,但總利潤大幅下滑14.76%。全球最大的礦業、能源公司股價跌至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必和必拓、嘉能可無論盈虧,股價相較去年中已跌去了近一半。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過去數年,中國需求、歐美日寬松貨幣政策等帶來的全球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或告終結,世界需要新的增長方式。大宗商品作為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何去何從?

  核心摘要

  《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虧損前50位的中國公司達14家,而其中12家主要分布在能源、礦產等行業。中國鋁業公司虧損17億美元,為“虧損王”;鞍鋼集團公司、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緊隨其中,虧損額度也超過10億美元。

  本報記者 戴建敏

  實習記者 朱曉丹 深圳報道

  營收規模大,不一定代表賺得多。這一點在新出爐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上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世界500強公司中,虧損最多的前5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等領域,合計達到28家,占比超一半。而上一年度的數字是25家。

  國內公司亦未幸免,《財富》世界500強虧損前50位的中國公司達14家,而其中12家主要分布在能源、礦產等行業。

  能源、礦產是虧損的重災區,背后是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連續下跌、連創新低。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大宗商品持續十年的超級周期結束,大宗商品目前正逐漸失去往昔強勁的上漲支撐力。大多數商品價格近年來不斷下滑,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

  500強收入增加、利潤減少:能源礦產公司巨虧

  7月22日,2015年度《財富》世界500強名單向全球發布,沃爾瑪再次排在首位,中石化在榜上排名上升至第二位。而今年總共有106家中國公司上榜,較去年增加6家。

  今年世界500強總收入達31.2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0.49%;但總利潤比去年減少了14.76%,為1.67萬億美元。

  500強上榜公司中,虧損公司成為拖累總利潤的主要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500強公司虧損最多的前50家公司中,能源、礦產等行業合計達到28家,占比超過一半。而在2013年的500強榜單中,這一數字為25家。

  除了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等石油巨頭外,墨西哥石油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英美資源集團、波蘭國營石油公司、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等虧損額均在10億美元以上。虧損最嚴重的墨西哥石油公司虧損額達199億美元。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進入500強的煤炭公司中,除中國神華等少數幾家外,幾乎全部陷入虧損,開灤集團、大同煤礦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冀中能源、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潞安集團虧損幅度在1.49-4.78億美元之間。

  安賽樂米塔爾、中國鞍鋼集團、河北鋼鐵等鋼鐵公司也大幅虧損。

  “近幾年來,大宗商品一直處于熊市階段,很多商品的價格已經跌破了成本價,而且有一個趨勢是從下游逐漸蔓延到上游”,西南期貨高級研究員夏學釗表示。“以鋼鐵行業為例,前幾年還是成品跌得比較厲害,出現鋼鐵公司大量虧損,現在已經蔓延到礦產原料,連礦產都開始虧損,造成了大量礦產類公司的虧損。”

  行業的不景氣也對相關上市公司估值產生一定影響,必和必拓等能源礦產公司股價、市值相對于2014年高點已接近腰斬。

  “必和必拓很大的業務在鐵礦石市場,2011年左右進行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建,當時的鐵礦石的價格在150美元左右,而現在只有47美元,但是他們擴建的產能無法退出,所以出現了大規模的虧損”,夏學釗表示。

  截至7月22日,必和必拓股價已跌至36.9美元,比2014年7月的68.1美元的高位跌去了近一半,是2009年以來的低位。嘉能可雖然盈利23億美元,但是其股價也較去年7月364美元的高位跌去了40%。追蹤22種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一度下跌1.1%,創下2002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較2008年最高點下跌近60%。

  14家中國500強公司虧損:小礦山開工率僅30%

  必和必拓的悲劇同樣發生在了國內礦山身上。

  “目前鐵礦石已跌穿成本價,國內一半的礦山目前都關閉了。調研時發現,規模比較小的礦山開工率只有30%,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這些小礦山就可能無法生存退出市場了”,夏學釗表示。

  《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虧損前50位的中國公司達14家,而其中12家主要分布在能源、礦產等行業。中國鋁業公司虧損17億美元,為“虧損王”;鞍鋼集團公司、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緊隨其中,虧損額度也超過10億美元。

  對比2013年數據,中國鋁業公司、鞍鋼集團公司、大同煤礦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冀中能源集團、河北鋼鐵集團、潞安集團已出現連續兩年虧損。

  從事大宗商品貿易的公司也面臨困境。“過去十年的商品‘超級周期’里,貿易公司并不用擔心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出現,從不套保。但現在,連一些小型的貿易公司都開始聯系我們做套保業務”,國內一位大型期貨公司金融業務總部研究員表示,“國內的貿易商,只會賺上漲的錢不會賺下跌的錢,隨著大宗商品的不斷下滑,他們的業務經常出現虧損。”

  實際上,市場人士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大宗商品持續十年的超級周期結束,大宗商品目前正逐漸失去往昔強勁的上漲支撐力。

  “去年房地產進入頂峰期,大宗商品從去年開始跌幅加大,目前仍延續弱勢地位,超級周期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夏學釗認為。

  花旗銀行今年3月份也表示,全球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可能已經結束,主要因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取代。

  華南一家期貨公司宏觀分析師則認為,“現在主要是全球整個需求的下降,造成了以工業品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價格都會下降,制造業主要是中國需求下降明顯。”

  7月20日,在黃金的帶領下,大宗商品價格創十三年新低,比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歐債危機時還要低。從小麥、銅到天然氣,幾乎沒有幸免者。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市場都在找一個新的重心,雖然鋼鐵、鐵礦石的需求可能會不復往日輝煌,但是石油和天然氣還未達到頂點。天然氣的前景看上去一片大好,它正被稱作“通往低碳未來的橋梁”。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大宗商品領域都將處于一個嚴寒的冬季,產業集中度提高、不合理成本的壓縮,以及充分利用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都是行業自救的主要方式。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