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内地企业赴港买壳惹关注

2015-08-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伍敏报道:当内地企业家赴港买壳成风的同时,近来越来越多细价壳股股价大起大落,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获腾讯(700)及恒大地产(3333)入主的马斯葛(136)日前復牌后股价曾飙升最多1.5倍,据悉,证监会正跟进事件,已向各大券商索取马斯葛6月初停牌前约两个月的交易纪录。

  港股向为内地企业的融资平台,同时亦为大户兴风作浪的温床。年初至今,细价股成为内地名企业收购对象,借壳上市个案频频出现。其中,阿里系的阿里影业(1060)及阿里健康(241)年初炒作母公司注资概念,股价与港股大时代同步,于短短两个月间,股价被炒高2倍及3倍。

  另一壳股马斯葛的股价今年初徘徊在0.15元水平以下,但自4月13日起开始出现异动,直至6月8日期间,股价升幅高达1.4倍。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已对此作出跟进,向券商索取马斯葛6月初停牌前约两个月的交易纪录。

       牵连:阿里腾讯与恒大

  事实上,港交所(388)曾经在审阅上市公司重大收购交易时收紧反收购规则要求,令借壳上市难度大增。不过,年初至今赴港买壳热潮再度掀起,其中创业板壳价更被炒高至逾3亿元。市场的炽热带动一众壳股未见资产注入,只要入股股东名气「鹻响」便往往在消息披露前,股价便已被炒上天。除马斯葛外,美克国际(953)亦涉及腾讯入股,股价两个月内升4倍,曾高见1.2元。

  凯基证券研究部主管邝民彬表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卖壳交易趋势较为明显,主要是受到有名气人士入股所带动。一些引起监管机构关注的公司,不排除涉及一些内幕交易、披露性问题及资讯处理的公平性等。最令人关注的是消息人士提前入货,利用消息炒作,难免对一般投资者造成不公平的损害。

  邝民彬亦指出,上市公司涉及卖壳亦是根据股东本身的意愿合理进行,或由公司前景为前提考虑,未必所有公司均有问题,因为股价停牌前后的大起大落部分亦是由于市场的跟风炒作引致,当炒风效应的减煺时股价升幅亦难以持久,因而投资者需做足功课,避免沦为大户「点心」。

  法例:内幕交易有清晰定义

  上半年本港市况活跃,港股日均成交最高逾2000亿元,带动融资活动活跃,但邝民彬指出随着下半年市况转变,市场资金归于平淡,相信买壳活动会有所减少。加上证监已加入调查,亦给予市场一定警惕性。

  上市规则对反收购行动早有明确条文,当上市公司进行非常重大收购,又或者进行一连串资产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出现变动;又或者公司在股权易手后24个月内,进行非常重大收购,则会被视为反收购行动,并将被视为新上市处理。较早前有关由阿里巴巴等注入在线药房交易平台业务,该收购事项构成公司的反收购,阿里健康被视为新上市申请人,阿里健康已向联交所提交新上市申请。

  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第270条有关「内幕交易」的定义,包括有「正意图或曾意图提出收购该法团的要约的人(不论是否联同别人提出),在知道该项收购意图的消息或已打消该意图的消息是关于该法团的内幕消息的情况下,为该项收购以外的目的,进行该法团(或该法团的有连繫法团)的上市证券或其衍生工具的交易」。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