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胡为一: 从日常生活出发 探寻创作平衡状态

2015-08-17
来源:99艺术网

\

艺术家胡为一

近几年,青年艺术家作为当代艺术圈的新生力量席卷了各大展览、奖项以及拍卖市场,其热度也在持续上升中。那么,青年艺术家当下的创作生态如何?艺术创作历程是否曲折?受到了哪些关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青年艺术家胡为一在囊获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之后,展览行程已经排到今年下半年,在“最青年”系列中,99艺术网采访了他,探寻他以日常生活出发创作的小世界。

创作关键词:平衡

99艺术网:您现在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请谈一下您的创作经历,在艺术风格上有没有一些转变?
 
胡为一:我觉得我真正的被大家所知道是2012年策划和参加“不毛之地”这个展览,到现在也不过三年的时间,目前主要进行影像、新媒体及图像类的创作,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创作相对比较个人,即“低级景观”系列,从我的日常生活出发寻找物品,进行再创造,变成一个电影装置;另一部分创作观念性强一些,相对来讲更偏向于观念、语言。我希望我的创作是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各方面都有呈现,包括社会现实思考、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媒介的选择,总体的状态是这样的。
 
99艺术网:您对导演以及电影很感兴趣,是如何将电影语言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

胡为一:“低级景观”系列就是针对电影、针对图像的生产进行的思考。电影有很多种类,我针对的主要是电影的拍摄现场。所有的项目都在现场拍摄,时实传达给大屏幕,比如说拍了200个小时的素材,最多剪两个小时,但在我的装置中所有的影像都能时实地传递出来,这是根据电脑程序的思维方式去做的。这也与当下媒体时代的特点有关,这么多图像出来,如何通过一种方式,通过一个系统去梳理,才能够产生概念。各种各样的物品,每天生产出来,很多物品被人抛弃,不断地消费过程,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系统串联起来。
 
99艺术网:谈一下对自己艺术生涯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或者时刻吗?
 
胡为一:其实对我来讲,每个阶段的经历都让我满意。比如说拿了华宇青年奖,很多人会知道我,之后我跟华宇合作在尤伦斯举办个展,可能表面上看是我拿这个奖之后才这样的,其实我个人来讲并不想把这些奖项看得特别重要。在我看来,拿奖与日常生活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包括经常看展览,构思,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我一直在朝着某个明确的方向不断地工作。

\
“两点之间,没有直线”展览现场

作品关键词:日常

99艺术网:“低级景观”算是您最早创作的系列作品吗?低级该如何理解?
 
胡为一:“低级景观”这个系列大家都愿意讨论,这个系列的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建造一个景观,搭建一个舞台,舞台当中有各种物品,在物品上进行拍摄,被曝光或者是被摄像头拍摄放大、呈现出来,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的空气本身是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来自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用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它是一个景观,概念象征着某种东西,看到它之后脑子里会去想,景观是精神性的,我也希望我创作的物品可以转化成某种日常性的东西。

“低级”是日常生活中被抛弃的东西,我不喜欢用昂贵或少见的东西,我的出发点都是日常生活,而且这些东西互相之间连接起来能产生很大的能量。抛开小的细节,在舞台当中,它们也是同样如此性感,也能展现出它们的特点,自然而然的我觉得“低级景观”这个概念很符合这一系列作品的感觉。

\
摄影装置《14分钟》

99艺术网:《14分钟》这件作品,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灵感源于什么?

胡为一:作品灵感也是源于日常生活。我的作品不想给它一个高大上的概念或是灵感源自某个哲学大师写的什么书里的概念,我只想表达日常生活,一天过后会留下一些痕迹。我以前用伤害的概念去阐释物品在身上留下痕迹,可以从身份的角度去想,比如衣服可能是一个社会身份,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的信仰、社会身份及社会地位都能体现出来,当你脱下衣服这些身份有就没有了,变成自然的身体,会产生痕迹,通过这个痕迹才能揣测个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也会觉得这些痕迹是外界对你的一种伤害,想要解脱,每天都在经历这种不断地被束缚、不断地被解放的过程。我想把这一系列拍摄下来,提供一个入口,或者是提供一个通道,让观众进去联想到这些东西。

 \

“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展览现场

99艺术网:作品《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比较特别的是有一条蓝色的光线穿梭在身体中,这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胡为一:其实这只是一个通道,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式,让观众去看物体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连接起来,产生一种形式感在里面,这种形式感有某种残酷性,在物体上觉得很美,在人身上不同的物体穿梭的方式心情会根据叙事线一样去变化。展览现也场特意布置成环形,观众一步步看过去,他的心情对于物体的理解或感受也是不同的。

99艺术网:您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有没有刻意营造伤害或者是疼痛的感觉的呢?
 
胡为一:光线从人身体上打通是可以感受到的,这种疼痛感不需要营造,反而我想弱化伤害的概念。在我看来,物跟人体之间连接起来,是一种美的感受,并不是强调一种暴力、反而是有一种形式感在那儿。线的感觉是灵动的,光可以从宗教上或者从我们的影像角度去理解,因为影像本身就是光,从宗教的角度上去理解光象征着很多,是很浪漫的概念,光从你身体穿过有一种仪式感、神圣感在那里。
 
99艺术网:刚才咱们提到的三个作品,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有没有一定的线索?
 
胡为一:线索其实很清晰,即从日常生活出发,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形而下的,这种连接性已经很清楚了。我并不想追求作品这件作品怎样的,那件作品是怎样的,在一起之后又是怎样的,每个作品都会有一种天性在里面,不完全一样。

\

“不毛之地”展览现场

身份关键词:多元

99艺术网:您2012年的时候策划了“不毛之地”的展览,这次策展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有没有一些影响?

胡为一:肯定是有的。首先,通过这个展览大家知道我是一个年轻艺术家,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事情肯定不是非常学院派或是非常美术馆式的,而是有一定颠覆性、挑战性,有一种无为的态度。我是不想让人感觉我是过于老成,就是很简单、很轻松、很无所谓地做这样一件事情,完完整整呈现出来,追求的是完成度。我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出来,我实现的过程是真正的是身体力行的一个过程,做完的一个过程,我也不知道做完之后给人什么样的启示或者说什么样的感想。

99艺术网:您是否介意二代的标签,您父亲(著名艺术家胡介鸣先生)的创作对您有没有一些影响?

胡为一:其实介不介意都不是我能说了算的,因为这是一个事实。怎么说呢?我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现在大家都会认识我,我的受众会多一些,当然也有弊端,大家都觉得我是“艺二代”,我靠我爸爸才能做到这个样子,关键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平衡。确实我爸对我的帮助很大,但是他现在对我创作各个方面并不是介入太多的,基本上让我自己做。我目前的创作你也看不到和我父亲很像,我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别人我做的一些东西。“艺二代”不是说今天才出现,其实很多策展人、画家、艺术家都是艺二代身份,在我看来子承父业这种传承是没有问题的,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99艺术网:您作为90后的年轻艺术家您怎么看待当下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或者是生存状态?

胡为一:现在做艺术的人真的比我爸那一代人多很多,但如果只指像我一样的前卫艺术,其实这样的人群还是相对很少,美院每一届都有一些人想做当代艺术,但真正做下来确实挺苦的,而且社会对于当代艺术家本身都很不理解,此外还有社会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家里的压力。现在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是很大的,包括画廊、美术馆、策展人,无论怎样接触,还是要耐地住寂寞。

对于我来讲还是挺幸运的,因为我身边有太多的朋友,有的做得不错或有的则是处于很迷茫的状态,也有一些人选择的是折中的路线,一边工作,一边做艺术,不然走不远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社会就像机器一样,有自己的运作模式,你如果介入太多,就会被吃掉,很难脱离开。当代艺术是脱离这样的系统,不是完全介入太深,完全是游离的状态,永远在边缘。
 

99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