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广东原省长黄华华出诗集 叶选平惠赠墨宝

2015-08-22
来源:澎湃網

   黃華華出版詩集《山河頌》,葉選平“惠贈墨寶”

  【編者按】

  “當我把辦公室收拾干凈時,大腦中緊繃的弦終于松弛下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感涌上心頭。新的生活開始了。”

  廣東省政府原省長黃華華在今年8月出版的詩選《山河頌》后記中如是感概。

  2011年11月4日,黃華華辭去廣東省長一職,并于一個月后奉調入京,擔任現職——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這本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選編了黃華華多年來創作的詩詞,記錄了廣東歷史人文文化及改革開放后南粵大地嶄新景象,開國元帥葉劍英之子葉選平為該書惠贈墨寶。

  黃華華是地道的廣東本地人,來自興寧。自小受益于“秀才”父親的言傳身教與文化熏陶,之后考入中山大學,攻讀數學專業。畢業后,黃華華長期在廣東任職,歷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等職。2003年1月,黃華華當選廣東省省長,并于2008年獲得連任。

  1946年10月出生的黃華華,年近七旬,在《山河頌》后記中談論詩歌、回憶人生點滴。正如文中所言,他個人贊成詩言志的說法,他進而指出,此次出版詩集,是為了推介廣東的旅游資源。8月14日,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刊發《山河頌》黃華華所作后記及部分詩作,全文如下:

  

 

  黃華華所作的《山河頌》后記

  2011年金秋,我年滿65周歲,已到任職的最高年限。11月4日上午,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接受了我辭去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職務的請求。當我把辦公室收拾干凈時,大腦中緊繃的弦終于松弛下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感涌上心頭。新的生活開始了。

  長期沒日沒夜地工作,我已經習慣了緊張有序的節奏,轉崗到全國人大工作后,如何繼續讓大腦敏銳運轉而不變得遲鈍呢?活到老,學到老,我想到了學詩。當年9月底,我就嘗試著在《南方日報》發表了一組贊頌廣州的詩作,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既有興趣,又能健腦;既能拓展視野,又能陶冶性情,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出生在粵東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因讀過幾年私塾,成了當地的“秀才”,他記性極好,生性好客、健談,每有遠客近鄰,他一定在屋前禾場上煙茶招待,談天說地,講“古”,繪聲繪色地背詩誦詞,拆字解謎。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村里人都會請他揮毫潑墨,雖無報酬,但有求必應。“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生”等等,便是那時他常寫的春聯。他還會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為鄉鄰自撰自書過不少對聯。每當此時,我就會為他燒水、磨墨。從小耳濡目染,許多楹聯詩詞我都爛熟于心,至今還能倒背如流。我想,如果說我有一點文學基因的話,大概就是這樣潛移默化而來的。“更喜書香常作伴,宋湘佳話繞圍龍”(《重回梅州》),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的事。

  “文化大革命”前我考上中山大學,在數學系攻讀了五年。數學是比較艱深復雜的一門學科,外人看來枯燥單調,要學好非常不易,我有一位同學就因為用功過度,最后導致神經錯亂,我至今記得他深夜獨自在走廊里喃喃自語的情景。數學是邏輯思維,抽象而理性,文學是形象思維,具象而感性;數學講的是精確,文學講的卻是感覺;數學講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文學則是夸張,“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兩者是事物的兩極,各有各的規律。學好兩者的共同點是,興趣第一,用心第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中,從唐代興起的格律體詩(也稱近體詩),是傳統詩詞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義、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種詩體,是中華文明燦爛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更替,尤其是近代白話文的興起,格律詩已日漸式微,被日益邊緣化,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去讀,更遑論去寫。格律詩難學難寫,這也是客觀事實。近百年來,對格律詩的創作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諸如在平仄、押韻、古今讀音等方面,特別是對“平水韻”和“新韻”的使用上更是觀點各異。不可否認,格律詩有格律過嚴、束縛思想的局限,作為語言藝術的載體,用格律詩來反映我們今天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確有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的時候。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用格律詩來表現今天驚心動魄的經濟活動如投資、股市等,肯定會是索然寡味的。這就涉及一個繼承與創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詩言志,一首好詩必定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重要的是要用好的形式表達出感情和思想,只講內容不講形式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因過分講究形式而損害內容,以形害義,得不償失。因此,既要盡量講究格律,又不能為格律所束縛。事實上,相對于格律詩更早的古體詩(也叫古風)就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也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等,同樣涌現出不少千古絕唱。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詩人賈島演繹過“推敲”的故事,對我來說,學詩的主要方法是琢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此之外,還需要文化底蘊,需要廣泛的古典文學知識積累,詩詞美學修養,更需要鍥而不舍的努力。古人云:“運用之妙,存乎于心”,只要是心無旁騖地潛心鉆研,認真思考,想通了,鉆透了,就必有收獲。

  廣東是旅游大省,資源十分豐富,景點數不勝數。我當省長的那些年,省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飛速發展。據了解,2014年,我省旅游總收入達到9200多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一萬億元大關,總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成為我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旅游與文化如影相隨,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無形的靈魂,旅游是文化有形的身軀,文化活動天然地貫穿于旅游活動的全過程。旅游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活動,是傳播、展示、弘揚、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我想,如果能盡個人綿薄之力,用詩詞的方式,通過對旅游景點豐富內涵的挖掘、提煉、謳歌,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緣,達到一種深度融合,必將有利于推動旅游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山河頌》就是這幾年來學習與實踐的一個回顧和小結。在第一輯“南粵放歌”中,我選擇了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點當作素材,這些詩,都曾經分別在當地的報紙上發表過,不少行家還熱心地作過評論。這次收入集中,按出版社的要求,個別地方做了修改和訂正。我生于斯,長于斯,工作于斯,幾十年來,走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村鎮角落。這里的細微變化,點滴進步,都時刻牽動著我的心。我深深地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胸中波瀾,筆底詩篇,我總想把這種真摯的熱愛寫出來,表達出來。這本小冊子的出版,算是了我一個夙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功夫不到,其中一些唱和酬答之作,更是即興口占,未及深思熟慮,也沒有公開發表過。今不揣淺陋,以期拋磚引玉,就教于各位方家。

  在學寫詩的過程中,許多同志給了我熱情誠懇的幫助和鼓勵,特別是詩詞大家蔣述卓、楊克、陳俊年、廖紅球等同志,九十高齡的葉選平同志不辭辛勞,欣然為本書惠贈墨寶,謹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山河頌》詩詞選登

  重回梅城

  何方能覓舊時蹤?

  故土情懷別樣濃。

  十里長堤花爛漫,

  千年名邑景蔥蘢。

  錦鋪閭巷青山外,

  宇聳蓬萊麗日中。

  更喜書香常作伴,

  宋湘佳話繞圍龍。

  清暉園

  秋高氣爽到清暉,

  如畫如詩逸興飛。

  白鷺一行云淡處,

  荷花半畝綠茵圍。

  隔窗喜聞升平樂,

  臨水長觀金鯉肥。

  偷得浮生閑一日,

  嘆茶微醉忘家歸。

  廣東大峽谷

  飛流直下萬尋長,

  漫織煙紗起霧茫。

  地陷云翻天一線,

  山崩水激岸相望。

  谷深不覓行人跡,

  峰轉猶聞花蕊香。

  有緣仙山廬舍隱,

  勝為堂上作將王。

  淇澳島紅樹林

  萬畝蒼綠一青苔,

  只見林木不見海。

  坐船入林看不見,

  聞笛始覺有人來。

  礐石風景區

  層峰疊翠起煙巒,

  碧水環流匯海灘。

  波澈花鮮雙岸秀,

  云輕草綠一望寬。

  洞中景物新天地,

  浪里風帆正橫盤。

  此景只應仙界有,

  緣何降落到塵寰。

  高州冼太廟

  率兵平亂亦稱豪,

  男兒英雄盡折腰。

  巾幗功高成一統,

  廟前猶聞馬蕭蕭。

  拜謁葉劍英元帥紀念園

  戎馬生涯劍氣虹,

  安邦治國見英雄。

  陰那千載留佳境,

  地厚天高萬世崇。

  注:陰那,山名,高1300多米,位于梅縣雁洋鎮,距梅州市區40多千米,人稱粵東群山之祖。

  惠州西湖

  六如亭外盡高樓,

  堤岸紅棉千萬頭。

  四面青山三面水,

  五湖明月一湖秋。

  朝朝花雨人猶醉,

  夜夜笙歌舞未休。

  東坡云游駕仙鶴,

  誤將天堂作惠州。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武昌舉戟為“三民”,

  激蕩百年憶先勛。

  煙滅灰飛皇帝夢,

  開天辟地數孫文。

  注:“三民”,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

  端州行

  明珠千載有端州,

  不廢西江萬古流。

  四塔巍然擎天立,

  鐵軍長嘯閱江樓。

  梅庵六祖泉仍涌,

  黑臉包公名永留。

  人杰地靈傳佳話,

  端硯筆墨寫春秋。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