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如何適度有為?

2015-08-28
来源:香港商報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余偉錦

  特首梁振英提出「適度有為」的理念,引起各界關注。有人擔心政府將放棄「大市埸、小政府」原則,影響經濟自由;有人則期望政府可作多些長遠規劃,並落實推行。

  政策非鐵板一塊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體系,一直受全球經濟活動影響。政府定期檢討政策方向,以配合外圍發展,是自然而合理的做法。事實上,不少已發展經濟區域已制訂了一套2020年政策藍圖,並推出相應措施配合。然而,探討政策方向是一回事,是否能夠落實推行又是另一回事。假若政府有決心帶領香港面向後2020年的挑戰,必須檢視過去的政策發展方向,並探討突破空間。

  政府一直視「大市埸、小政府」為其金漆招牌,並以此來調協大眾對施政的期望。根據過去的經驗,政府在財政政策上,一直是恪守「小政府」的理念,如堅持簡單而偏低的利得稅和薪俸稅,限制政府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0%之內和強調財政盈餘的重要性。然而,在不違反這些財政原則下,政府卻十分積極干預經濟與社會,如香港有具世界規模的公屋計劃和醫療體系,免費教育不斷擴展。不但如此,政府更不時直接參與樓市和股市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政府的「大市埸、小政府」政策絕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充分彈性。政府一直維持小政府的形象,但其行為卻不一定與其形象一致。

  走第三條路

  近年來,政府的施政一直有「第三條路」的影子。第一,政府不斷推出「工作得其所」政策,如訂立最低工資,討論最高工時,提供交通津貼。第二,政府提出多項政策,鼓勵領取綜援人士重投職場。第三,政府亦開始微調退休年齡的理念,鼓勵更多中老年人繼續參與勞動市場。這些措施遠超於篤信「自由市場」的政府所為。因此,就是政府過往未提出適度有為的理念,其實已有適度有為的行為。

  面向未來,社會需要討論的,是政府應否在「第三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與經濟相關的政策。與香港一樣,不少西方經濟體系已發展至成熟程度,要保持競爭力,同時又令市民可享有高生活水平,它們都著重人力資源的培訓,並盡量釋放以婦女為主的潛在勞動力,其具體政策包括強化幼兒教育,推出工作友善政策,給予婦女優厚的產假,立例保障彈性勞工和給予中年人有效的再培訓機會,並保持合理的失業和退休保障,令人們在無後顧之憂的條件下,安心在職場打拼。假若政府有適度有為的決心,應在社會共識與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發展此等政策。事實上,人口報告書亦提出類似的政策,現在所欠缺的是將之付諸實行。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