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赵屹松:“华宇青年奖”企业做艺术奖项 有主权无顾虑

2015-08-31
来源:99艺术网

 \

赵屹松

导读:近几年,“青年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有关“青年艺术”的展览、奖项更是频频推出,“华宇青年奖”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本次99艺术网采访了艺术三亚总策划人赵屹松,听他揭秘从首届设立最高20万现金奖励到第二届减少现金奖励扩大后续扶持的原因,在众多的青年艺术项目中“华宇青年奖”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对青年艺术家的发掘又会放在哪些方面等等。

“知行合一”做有价值的奖项 
 
99艺术网:如今,关于青年艺术家的项目、奖项非常多,华宇青年奖已经做了两届,第三届也已经开始筹备。您觉得要如何树立一个青年艺术平台的形象?
 
赵屹松:一定是这个奖本身是有价值才可能延续下去,可能有影响力,可能持久。艺术家获得这个奖以后不是获得了一个短时间的媒体曝光率的增加,不应该仅仅收获的是这方面的一个红利,应该有更具体的工作在里边。第一届时,对获奖艺术家无关小组、李燎,我们分别给了20万和10万的现金支持。这个还不够有价值,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提出,这个奖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项目,除了获奖艺术家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外,还会支持他的艺术项目。去年获奖的是胡为一、吴超,分别给了5万和3万的现金支持外,还在“华宇青年奖”的支持下,今年7月份,胡为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吴超的“用艺术的方式尝试唤醒植物人”项目,也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而且跟广州军区医院有了很好的合作的基础,甚至医院给他专门做了一个视听治疗室。艺术家对我们非常感激,她觉得跟我们的帮助还是分不开的。我们听到艺术家有这样的反馈也很欣慰,我们就感觉到这回我们制作的奖项是真正有价值的。

\
第二届华宇青年奖颁奖典礼现场

虽然没有像第一届时给艺术家那么多现金的支持,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投入的更多。我们这个奖真正的核心价值、核心意义在于应该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奖,对于我们选出来的艺术家应该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光是大家吃个饭,照个照片乐呵乐呵,没有什么意义。
 
99艺术网:一个青年艺术项目想要长期发展下去,要如何保持这个展览项目的活力?
 
赵屹松:保持活力就是这个事必须有价值,有价值才能存活下去,才能被大家认可,被大家认可才能存活下去。大家为什么认可你这个奖呢?因为你这个奖是给大家提供价值的。比如说有一个奖项可以把中国非常好的艺术家介绍到全世界,获得这个奖可以帮助一些原来不那么出名的或者是刚刚走上社会,刚刚离开学校,实际上他的作品完成度已经很高,作品的面貌非常好的艺术家,让更多的人去知道、了解到,我想这个奖项就是有他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关键。

\
首届华宇青年奖批评家栗宪庭为华宇艺术奖评审团大奖获得者李燎颁奖

99艺术网:很多青年艺术项目的获奖艺术家重叠率非常高,华宇青年奖要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赵屹松:我们这个奖有一个好处在于它的时间是每年的年底,不敢说我们是做一个总结。实际上在我们评选的标准里面有这么一条规定,就是不去把这个奖搬给那些很成功的或者是近年来获奖,拿奖拿到手软的那些人,我们尽量去挖掘和支持那些还没有在广泛的艺术系统被发现和推广出来的艺术家,让我们的奖项能够在没有被发掘出来的艺术家层面做更多的努力,自然而然规避掉一些重复的可能性,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使命。
 
“华语青年奖”因一种巧合引发的可能性
   
99艺术网:华宇青年奖以后如何进行,已经在筹备了?
 
赵屹松:其实我们是一个做商业的企业,但是我们出来做这个奖项是把商业跟学术或者是商业跟艺术系统分的是很开的。没有说艺术家获了我们的奖以后要收藏作品,留作品给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要求艺术家有任何形式的回报,这也算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可能是一个商业企业做这个事会有更多的主权,没有这么多的顾虑。

\
首届华宇艺术奖评审团特别大奖获得者“无关小组”

实际上今年是第三年,就已经确立好非常好的一个评选的结构,先有一个推荐人的机制,以后是初评委员会,终评委,且每年人选有一些变化,但是前提一定是他们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跟状态是很熟悉的。
 
我们集团叫华宇集团,我们的奖项叫“华宇青年奖”,很多时候人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华语青年奖”。这个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希望将来这个奖项,从推荐人、初评委、终评委的选择上是不是有可能注重一些在大陆以外的,像美国、英国、台湾、香港这样,依然是属于华语的范畴内的做很好的青年艺术家。这也算是我们一个向国际辐射的一个方向,并不是说将来就做成国际的了,我们希望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做华语青年艺术家。

\
第二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获得者吴超与颁奖嘉宾

99艺术网:发掘青年艺术家的时候会更加注重青年艺术家的哪些方面?
 
赵屹松:比较注重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创新型,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被艺术系统开发、广泛地认知和开发过的艺术家,以及对于作品创新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艺术家的作品相对更完整,有个人的面貌。   
 
正视艺术家的流失和转行
 
99艺术网:有很多奖项中有某个艺术家得到一些奖金和资助,过两年这个艺术家见不着了,从事艺术行业了。这种情况怎么看?

\
第二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全场大奖获得者胡为一

赵屹松:两说了,第一个要允许人家选择生活的权利。第二青年艺术家天生有这种情况,在中国这样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选择自己生活有可能迫于各种压力,也有可能是年轻的时候想试试这个,试试那个,试试艺术也是选择之一,让自己的生命更丰富一点,我们不应该去限制他。换句话说,恰恰是那些能坚持下来的艺术家,能在这种压力下,在苦闷和无聊中一直坚持,发现自己价值的艺术家的难能可贵。因为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想坚持一件事做下来很困难,坚持是非常好的品质,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家的流失和转行,另外一方面也会意识到这些奖项里有很好的艺术家能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认真选择的这些评委,他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事,一定会选择那些艺术比较完整的,更愿意在艺术体系里边做更多工作的一些艺术家。
   
99艺术网:这种现象会对后面评选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吗?是否会在以后的评选中更加注重一个艺术家的线性发展,几年的发展资料。

\
“两点之间没有直线”胡为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个展现场  

赵屹松:一定是这样,以往评选的时候,青年艺术家可能没有太丰富的履历或者是参展经历的,但是我们还是会更注重、更期待地想去看他们做的一整套的东西或者是整个他自己的艺术脉络,艺术语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呈现。
   
99艺术网:评委选择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些展览为了保证公平性,会隐藏评委,直到评选当天现场揭晓。
 
赵屹松:这是一个挺好的事。从评委的选择上来讲,我们不介意说公开不公开,我们在现场评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议事的过程,我们是允许大家去充分辩论的,充分讨论这个艺术家,以及这个作品是否合适。我相信评委在评奖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有博弈,而评委机制对于一个作品,对于是否能发掘出来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并不是最关键的部分。我相信在诺贝尔奖里面也有博弈,所有的奖里边都会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规则,通过议事的规则,沟通的逻辑规避掉。

\
艺术家胡为一、策展人孙冬冬介绍展出作品

因地制宜 打破“白盒子”模式
 
99艺术网:三亚艺术季已经做过三届,每年的变化也都挺大的。您作为三亚艺术季主策划人,后面该怎么做呢?
 
赵屹松:在我看来所有的展览都差不多,都是在一个白盒子里边,把这个作品放进去,愿意去了解他的人去观看就可以了,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美术馆的模式,以前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一直到现在所有新建的美术馆都有这么一个模式,这种模式非常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化高端消费的空间,为我们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的思想跟艺术提供了一个空间。但是三亚不具备那些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等城市所应该具备的一些人群以及基础环境条件,我们在这个地方做这样一个艺术项目,本身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不一样的气质,这个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在今年三亚艺术季里也会去实践,一点是“在地性”,三亚非常好的户外资源和空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呈现方式,这是一个“在地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三亚是因旅游资源新兴发展起来的城市,每年来这儿这么多游客,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旅游产品,消费风光,绝对不是要看艺术展,三亚艺术季还没有牛到这样的地步。也就意味着来旅游消费的这些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参差不齐的,是不是我们的艺术从策展的形式、展览的形式以及整个艺术项目的主旨上,应该考虑到更多的人群引导,引导他们去了解艺术,思考艺术,让艺术活动具有互动性,公共性。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