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超六成上市公司凈利現同比增長

2015-09-02
来源:京華時報

  歷時兩個月的2015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已正式收官。整體來看,2015年上半年有超過六成的公司凈利潤出現同比增長。滬深兩市2800家公司共實現凈利超1.4萬億,同比增幅10.2%。實現營收14萬億元,同比微增1.5%。

  □綜述

  成本壓力減小助推盈利環比回升

  2015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約為7%。新的增長中樞和新階段的經濟平衡尚待確立,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

  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2800家公司共實現凈利超1.4萬億,同比增幅達10.2%,業績增速略好于去年同期的9.47%,環比今年一季度3.5%的增速呈現大幅攀升態勢。究其原因,多數券商認為,主要在于成本端的改善——由于二季度國內外資源品的價格均出現下滑,對以中游制造業為主的A股主板來說,成本端的壓力得到了改善,因此幫助了盈利的回升。

  滬市非金融類實體經濟增速放緩

  分市場來看,今年上半年滬市1071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6.36%,與宏觀經濟增速基本相當。在穩中求進的宏觀調控政策推動下,滬市上市公司整體表現符合預期,積極因素正在增多。不過,受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滬市非金融類實體經濟增速也相應放緩,上半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往年首次出現雙降局面。

  深交所方面,深市1729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0720.03億元,凈利潤2230.73億元,同比增長5.1%和23.5%。凈利潤同比和季度環比出現增長的公司比例分別為59.27%和71.58%,業績穩中有升。

  □看點

  “兩桶油”攜金融貢獻2/3凈利

  整體來看,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以金融、傳統工業、能源為主的大盤藍籌公司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仍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經營業績。

  統計顯示,上證50、180等大盤藍籌股平均營業收入在477億元以上,平均凈利潤高于61億元,平均每股收益0.4元,凈資產收益率達到6.84%,高于滬市6.17%的整體水平。

  大盤藍籌公司業績穩定,在資本市場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半年報業績顯示,“兩桶油”和金融板塊合計為整體業績貢獻了三分之二的凈利潤,僅工商銀行一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就高達1494.26億元,成為吸金能力最強的銀行,再次顯現其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中流砥柱”作用。

  券商板塊扮靚中小板業績表現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小創公司業績增長加速,整體盈利增速絕對水平明顯好于主板。

  具體來看,484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095.08億元,同比增長29.40%,遠超深市平均水平;合計實現凈利潤228.08億元,同比增長20.53%。

  今年以來,創業板公司保持了較高毛利率,達到32.40%的水平,顯示出較強的創新特征。互聯網、影視娛樂、新聞出版、生態保護、高端制造等新興行業取得了良好經營業績,營業收入、銷售利潤、凈利潤的增長率分別為35.59%、25.5%、27.41%,顯著高于深市平均水平,逐漸形成創業板鮮明特色。

  中小板公司上半年也表現不俗。統計顯示,767家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9.59%,但凈利潤整體增幅則高達29.13%,較一季報的26%現明顯上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業績加速的主要驅動力為券商板塊。中小板是業績趨勢看起來最漂亮的大類板塊,但其中國信證券、西部證券、山西證券三家券商的貢獻很大,這三家公司的中報利潤占了整個中小板的15%,而由于券商今年整個上半年的利潤均大幅提升,因此對中小板的影響極大。如果剔除三家券商公司,中小板的中報利潤增速將從逾29%下降至13.3%(去年年報增速為15.7%)。

  大消費行業仍保持較高增速

  半年報數據顯示,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醫藥和文化傳媒等為代表的大消費行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經營業績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促進實體經濟由投資驅動型發展轉向消費驅動型發展。

  以醫藥行業為例,上半年行業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748.13億元,同比增長9.08%,實現凈利潤162.23億元,同比增長20.02%。

  傳媒行業方面,上半年滬市文化傳媒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7.3億元,同比增長6.5%,營業利潤34.8億元,同比增長16.7%,凈利潤35.7億元,同比增長16.1%。

  從深市整體情況看,17個行業中有10個行業業績同比增長,16個行業季度環比出現增長。其中,信息技術業、水電煤氣業、批發零售業、文化傳播業以及醫療衛生業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20%。醫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顯著。

  此外,業績加速最快的行業幾乎全是對成本敏感的行業,例如航空、農產品加工、化纖、航運等。

  高送轉公司數量創歷史紀錄

  根據滬深交易所發布的數據,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紅力度加大。滬深兩市共有超過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期分配預案,送轉比例不低于“每10股送轉10股”的公司超過150家,為歷年中期分配高送轉家數最多。各家公司也紛紛上演高送轉大比拼,漢纜股份、昆侖萬維等多家公司均推出了土豪級別的高送轉方案。

  以滬市為例,部分滬市藍籌股公司面對經濟運行壓力,仍然積極實施現金分紅。例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同期盈利下滑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中期分紅,現金分紅總額分別達到114億元和108億元。

  深市方面,2015年上半年現金分紅達42.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30.75%。

  但與此同時,也有放市場“鴿子”的。趕在最后一天亮相的佳都科技,在半年報利潤分配一欄,原本的股份基數日期“6月30日”悄然變更為了“12月31日”。

  同樣的一幕還發生在東方網絡等公司身上。東方網絡發布公告表示,半年報的轉增股本分配預案將無法實施,原因是半年報無法及時進行審計,公司將推遲10轉20的分配預案到年報披露。

  □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趨勢仍較差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杰認為,目前來看,上市公司盈利趨勢仍較差,指向持續的政策寬松和進一步的利率下行。在宏觀周期“量價齊跌”的環境下,A股整體在一些成本敏感型行業的帶動下出現了盈利弱回升,但這并不意味著出現盈利持續向上的拐點。A股盈利的持續回升還需要等待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以及出口的改善,但目前來看還遙遙無期。伴隨著7月宏觀數據的進一步惡化,前7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再次出現回落,預計三季度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將弱于二季度。

  不過,A股的市場趨勢和盈利趨勢幾乎一直反向,因為疲弱的基本面反而會倒逼政策的進一步放松和流動性的持續寬松,因此,中國的利率中樞還有望進一步下臺階,而盈利趨勢雖然較差,但向下也不會有太大的空間。綜合權衡來看,估值的力量將強于盈利的力量,進而為A股市場帶來進一步上行的空間。

  中信證券策略報告顯示,中期壓制市場的因素并沒有明顯好轉。一方面,國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并非常依賴政策;另一方面,A股業績預期依然有下調壓力。基于2015-2016年行業一致預期盈利增速的估值相對吸引力來看,銀行、電力及公用事業、地產、家電、汽車、食品飲料、交運是具有中長期配置價值的板塊。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