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盛佳婉
為期3天的第四屆中國慈展會已落下帷幕。在本屆慈展會的場館里,看不到以行政區劃分的參展機構,也鮮見由政府主導的募款,充斥于場館的是各式各樣的草根組織,以及尋找公益項目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人。
神采飛揚的公益人活躍在各個路演場地,以煽情而又不失真誠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公益項目。企業家、天使投資人作為評委會提出問題,考慮是否資助,而這只是本屆慈展會社會化的一個小小縮影。在社會化辦會思路的指導下,第四屆中國慈展會以堅持政府主導、政府把關為前提,把展會交予社會來承辦,激發了社會活力,提高了展會的多元化和專業化水準。
尋找“中國公益合伙人” 一起來辦慈展會
“慈善超市”、“TEFL論壇”、“社會企業認證”……這些都是本屆慈展會出現的新奇“玩法”。而這些出自于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一個新成立的“民非”機構,卻是第四屆中國慈展會的主要承辦方之一。
“前三屆慈展會都是五家主辦方依靠行政力量聯合辦會,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這樣難以可持續、難以制度化,需要有一批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第四屆中國慈展會組委會辦公室成員侯伊莎告訴記者。
第四屆中國慈展會上,由社會捐資成立的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開始專門負責展會的總體運作和執行工作,進一步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加快推進籌辦工作的專業化與社會化。
在社會化、市場化思路的引導下,承辦了部分慈展會工作的慈展會發展中心,開始尋找“中國公益合伙人”“既然是民非主辦,我們就希望能有更多民間機構能夠共同分享這一成果,招募其他有能力舉辦慈展會項目的機構,共同主辦本屆慈展會,這將使慈善會的民間屬性更為充分。”慈展會發展中心副秘書長郭云霞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6月,慈展會組委會發布“中國公益合伙人”征集公告,將研討會、專題展區、公益配套活動、志愿者、公益慈善信息發布、慈善超市六大板塊交由社會承辦。
辦慈展會搞社會化,既專業又添活力
深圳市生涯規劃與發展協會承辦了本屆慈展會“互聯網+公益”之公益人才專題研討會。其工作人員羅家穎告訴記者,將研討會交由社會來承辦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充分發揮了社團組織和企業各方資源,也為社團和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間,讓大家更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在這場專題研討會上,承辦方邀請了公益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大咖”們共聚一堂,從“互聯網+公益”視角來探討公益慈善組織人才的素質要求;從生涯規劃角度來探討公益慈善組織人才的選用育留。“公益是一個行業,公益是一份職業,公益也是一門專業,僅僅靠政府的力量,很難落到實處,公益行業應該跟市場擁抱,才能煥發出更多的活力。”羅家穎說。
多元承辦也帶來了慈展會的多元化,在本屆慈展會上,既有像無障礙藝途、公益拍賣等等寓教于樂的公益體驗;又有像“創新、跨界、未來和落地”為內涵的“TEFL”公益論壇;更有以耍滑賣萌為特點,讓人忍俊不禁的路演項目。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化辦慈展會,能讓專業組織扎堆,讓專業人辦專業事。舉個簡單的例子,政府辦的話,官員換屆、退休,都會有影響;社會就不一樣,不會有退休,又比較自由,所以長久可持續發展要靠社會。”
社會化辦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跟前三屆相比,今年,慈展會社會化的特點是碎片化、廣泛性、多主體,或者說是多元化。”侯伊莎告訴記者,慈展會辦會的資金來源中,部分來自于政府財政支持,但大部分來自于社會資金捐贈。
“過去社會資金支持慈展會,都是一大筆資金,200萬,300萬直接捐給慈展會,甚至沒有為捐款者指定捐贈的領域。但是,今年的捐款者都是零散的,不是把錢直接給慈展會,而是自籌資金承接一個板塊,比如研討會、公益活動等。如此一來,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高了,辦事效率也更高了。另外,在社會承辦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你們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的口號。因為慈展會是政府部門和承辦部門聯合舉辦,這樣,大家就是一榮俱榮的關系,各個板塊辦成功了,慈展會也就成功了。雖然政府跟民間的合作在很多領域都需要更多的磨合,但本屆慈展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侯伊莎說。
記者觀察
變革傳統公益模式 商業公益比翼齊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第四屆中國慈展會剛剛閉幕,本屆慈展會呈現出社會化、國際化等多種特色,而將商業元素融入公益的參展項目也分外多。日前,在慈展會1號館博商公益基金會展位,記者看到有簸箕裝著整塊紅糖,工作人員主動舀起一小勺紅糖遞給記者,聲稱這是貴州黔西南村民用手工熬制的古法紅糖,市民購買一份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就是扶貧,消費即幫扶。
在博商公益基金會的展位內,還擺設有蜂蜜、紅豆、小粒咖啡豆等農產品,這些產品來自貴州、云南、廣西和四川等地區。記者在第四屆中國慈展會上了解到,公益不再是僅有苦情的眼淚,而是更加多樣化。如今,商業注入公益變革了傳統公益模式,慈展會多個展位上均出現了獲得公益創投的項目。
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慈善事業的重要主體。騰訊、萬科等企業也參與到本屆慈展會中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慈善事業,而他們也在探索將商業模式用到公益慈善領域。慈展會期間,中國民生銀行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他們拿出千萬資金尋覓20個創新項目,為中小公益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并為他們開展有針對社會影響力營造等方面的培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公益創投不僅僅是為中小公益組織提供一筆種子基金,還將提升公益組織的運營能力和造血能力。資助方與被資助方通過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讓被資助方得到能力提升和模式的創新。那么,對于公益組織來說,需要獲得公益創投資金,則需要針對公眾的需求,設計出新的公益項目,并具有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