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諾醫學獎揭盅 屠呦呦分享

2015-10-0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諾貝爾委員會昨日宣布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和兩名海外科學家采獎。獲獎原因是,3位科學家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開創性療法和治療蛔蟲感染的新療法,這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屠呦呦系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青蒿素之母」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號中午的11點30分,也就是北京時間下午5點半,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當地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宣布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愛爾蘭科學家康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3人獲獎。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一半獎金。
 
  資料顯示,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據了解,2011年,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貢獻。這是該獎項設立65年以來,首次頒給中國科學家,也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因此屠呦呦被稱為「青蒿素之母」。青蒿素是來自一種菊科艾屬植物的提取物,對惡性瘧疾、腦瘧強大的治療效果。
 
  190次失敗后的成功
 
  屠呦呦在自述中稱,1971年10月4日,她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捩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后才出現的。
 
  「盡管從中國傳統醫學文獻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但大量篩選鑒別工作還需要做。青蒿只是傳統中草藥中的一個類別,其中包括了6種不同的中草藥,每一種都包含了不同的化學成分,治療瘧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最終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分析,她發現青蒿藥材含有抗瘧活性的部分是葉片,而非其他部位,而且只有新鮮的葉子才含有青蒿素有效成分。此外,課題組還發現最佳采摘時機是在植物即將開花之前,那時葉片中所含的青蒿素最為豐富。
 
  青蒿素治療瘧疾在動物實驗中獲得成功后,她還在自己身上實驗,她們課題組深入到海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之后,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出奇之好。
 
  「很難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別是在經過了那麼多次的失敗之后,當時自己都懷疑路子是不是走對了,當發現青蒿素正是瘧疾克星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表述的。」她在自述中這樣說道。
 
  被稱「三無」科學家
 
  【香港商報訊】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不善交際 性格直率
 
  據了解,屠呦呦曾經多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原因是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中國并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等。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級水稻;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一位老同事透露;饒毅則是出了名的「敢講話」,研究之餘還在自己的博客和國內外媒體上撰文,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教授不聽講座的浮躁學風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於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範作用。其評選是否客觀、公正,不僅事關院士群體自身的尊嚴和公信力,更影響著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熱情,甚至海外留學人員的來去選擇。
 
  屠呦呦简历:
 
  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1948年,進入寧波效實中學學習;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后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
 
  1955年,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1979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5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屠呦呦7項貢獻:
 
  1 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1981年,青蒿素成當時中國被國際承認的唯一創新藥物。
 
  2首先發現雙氫青蒿素:於1973首創青蒿素還原衍生物——雙氫青蒿素。
 
  3完成「青蒿品種整理和品質研究」:分離鑒定17個化合物,其中5個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國藥典》的謬誤。
 
  4機理方面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青蒿素影響約氏瘧原蟲配子體感染性,但對蚊體內子孢子增值期不起抑制作用。
 
  5根據臨床需要,研究多種劑型:研制青蒿素類和啶類抗瘧藥組成的「復方雙氫青蒿素」。
 
  6研發「雙氫青蒿素栓劑」,方便兒童直腸給藥。
 
  7擴展藥效至免疫領域:將雙氫青蒿素用於治療紅斑狼瘡和光敏性疾病。
 
  小貼士

  青蒿素
 
  瘧疾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人類對付瘧疾的最有力的藥物均源於兩種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國科學家19世紀初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二是中國科學家20世紀70年代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向惡性瘧疾流行的所有國家推薦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
 
  其實,從最早的克隆魚、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青蒿素的發現,中國科學家曾經在艱苦的歲月中作出過世界級水平的杰出貢獻。青蒿素項目誕生於「文革」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維善介紹稱,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的科學家們已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中草藥的化學成分結構及反應機理。其中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抗瘧疾青蒿素藥物的研制,這是中國唯一被世界承認的原創新藥。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向惡性瘧疾流行的所有國家推薦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