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亞洲3D打印展覽會舉行 概念股將成市場風口

2015-10-14
来源:投資快報
  備受關注的亞洲3D打印展覽會將于下半周在中國(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析認為,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行業應用成本的下降,3D打印或將爆發性增長,亞洲3D打印展覽會將點燃市場對3D概念股熱情。
 
  亞洲3D打印展覽會下半周舉行
 
  飛速發展的3D打印技術越來越受重視,將于10月15-17日在中國(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亞洲3D打印展覽會吸引到各界的關注。據悉,亞洲3D打印展覽會將引入世界規模最大、最富盛名的3D打印行業盛事——Inside 3D打印產業全球高峰論壇暨巡展元素,將國際市場上的3D打印行業資源帶到中國,從而推動中國3D打印產業健康有序持久地發展。
 
  今年以來,國內3D打印領域可謂政策暖風頻吹。2月28日,工信部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年至2016年)》提出,3D打印的發展目標為:到2016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產業體系,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分析認為,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變是我國步入工業4.0階段的必經之路,而3D打印作為第三次產業革命標志性技術之一,在“中國智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政府對相對較短的兩年時間段做了3D打印產業發展的詳細規劃,更顯示了政策規劃注重實效的意圖,因此3D行業在政策的支持下也將迎來長足發展。
 
  麥肯錫在2013年曾預測,3D打印在2025年的市場規模約為222億美元至5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正處于從無到有的擴張階段,得益于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政府的大力支持、3D打印概念的快速推廣、資本市場的追逐熱捧,中國3D打印市場在未來五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光大證券認為,未來3D打印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全球3D打印銷售總收入將突破100億美元,2020年總收入將達到21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2%。當前3D打印技術、材料均已步入成熟,隨著行業并購的持續和更完美產品的誕生,相比減材制造的優勢會更加顯著,年均30%的收入增速完全能夠做到。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行業應用成本的下降,將演繹著未來世界無限可能的3D打印或將爆發性增長;第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即將召開,將點燃市場對3D概念股熱情。
 
  3D生物打印最受關注
 
  在3D打印中,3D生物打印無異是最受關注的。據藍光發展(600466)董事局主席楊鏗介紹,3D生物打印不同于如今人人熱炒的3D打印,打印玩具、打印骨骼、打印藥品,甚至打印汽車、房屋,它們均屬于借助特殊材質,如鈦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進行不具生物活性的物理打印,就活性而言和在車床上制造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沒有本質差異,僅制造方法之別。
 
  “3D生物打印是一門融合了生物醫學、再生醫學、干細胞技術等高端學術研究的領域。它以打印出含有細胞成份并具有生物學活性的產品為目標,它和3D打印的關聯在于,以3D打印的形式打印出活性細胞或組織。”楊鏗表示,3D生物打印的核心技術是生物磚。即一種新型的、精準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細胞培養體系。
 
  楊鏗表示,3D生物打印最終目標是實現以血管再生為核心,構建具有完整生物學功能的組織器官,實現病變、衰老組織器官的精確修復和替代。這項技術成功后,有望解決全球面臨的移植組織或器官不足的難題。“這是關系到全人類的健康事業、生命事業。”
 
  “3D打印改變了傳統醫療手術模式,比如以3D立體更為直觀的形式,為醫患雙方提供術前規劃與溝通,復雜手術的術前模擬和術中導航等,這些都將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因為直接取材于人體活性干細胞,人體排他性不復存在,以活性細胞為特征的3D生物打印,還將大幅提高醫藥研究和開發的進程,術后恢復等環節也將變得更為順暢。”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執行官康裕建指出。
 
  盡管當下3D生物打印難度之高不亞于“人類登月項目”,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對開拓這個領域傾注更多熱情。如藍光發展控股子公司藍光英諾建立首期投資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3D生物打印產業化基地。并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再生與重建的3D打印”為主題,開展以臨床應用產品為導向的工程技術戰略合作。今年4月底,該公司又公告對3D生物打印項目追加投資1.65億元。
 
  業界普遍認為,3D打印在提升現有醫療技術水平,比如個性化醫療方面,會大有作為。相信未來在打印人工器官方面也會有所突破,幫助解決器官缺損等問題,提高人類壽命。今年4月1日,全球知名3D生物打印技術公司Organovo已經在波士頓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個3D生物打印全細胞腎組織的數據。
 
  概念股將成市場風口
 
  中國制造業產值居世界首位,但要長期保持優勢地位,傳統技術難以為繼,必須借助3D打印等先進技術。分析認為,要實現向“中國智造”的完美蛻變是我國步入工業4.0階段的必經之路。3D打印作為第三次產業革命最具標志性的技術,在“中國智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D打印機未來有望通過其‘增材性’與智能技術相結合作用于智能制造平臺的下游產業鏈,并將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政策持續加碼,產業空間的逐步擴大則將有效推動3D打印技術步入行業拐點,實現爆發式增長。”興業證券研報稱。
 
  目前,3D打印現狀可概括為“國外率先,中國后起之秀”。發達國家進入政策密集期,將3D打印推向制造業轉型的風口。而我國3D打印產業政策后發優勢明顯,政府加快了政策出臺頻率,并全面統籌規劃內容,支持力度更大。
 
  “全球3D打印產業已步入成長階段,勢不可擋。”興業證券指出,預計到2016年全球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市場規模實現指數級增長。預計未來3-5年國內3D打印迎來“窗口”期,潛在市場需求巨大。3D打印產業應用前景廣闊,超越傳統,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軍事、建筑、醫療、汽車等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在產業鏈應用步入實戰期的背景下,一些老舊的產業鏈會被淘汰,3D概念相關公司有望成為新行業頂端,涉及打印材料、成形設備、終端打印的公司將持續受到市追捧,而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又大風口。
 
  據了解,目前A股市場上的3D概念股有金運激光(300220)、大族激光(002008)、銀邦股份(300337)、南風股份(300004)、中航重機(600765)、華工科技(000998)、機器人(300024)光韻達(300227)和博實股份(002698)等。
 
  興業證券建議,需求角度關注中航重機、南風股份等;產業鏈環節來關注銀邦股份、銀禧科技、機器人、光韻達、金運激光。
 
  個股點將臺
 
  南風股份(300004)
 
  公司是國內涉及重型金屬3D打印產業化的唯一企業。據介紹,公司已經完全掌握了從絲材配方、設備設計制造到生產成毛坯的全流程技術,任一環節都可以成為此技術成熟后的獨立贏利點,在核電領域的突破將是對公司3D打印技術實力的證明,而大型鑄鍛件一直是我國制造業的薄弱環節之一,一旦公司3D打印順利量產,將在其他領域有很大發展空間。
 
  南風股份在7月底向機構闡述公司目前3D打印項目的最新動向時稱,目前公司技術參數、工藝流程、質量計劃、質保大綱等大部分文件已經得到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的審核確認,公司技術團隊正在抓緊推進剩余文件的審核進度,爭取早日進行合同項下的貫穿件模擬件的生產工作。待模擬件生產且驗收完成后,將具備承接訂單的條件。
 
  金運激光(300220)
 
  公司公司提出的金運·3D+平臺,也被譽為目前國內最完善的3D打印商業模式。據介紹,金運·3D+平臺透過結合線上云平臺、線下體驗店、云工廠組建一個類淘寶的商業平臺,讓客戶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滿足各種需求。未來公司將以金運·3D+平臺為核心,打造金運·3D+生態圈,在生態圈里面,將形成企業資源與客戶需求之間的極速匹配和良性互動,實現3D打印領域硬件、軟件和服務類企業與具有個性化需求的應用類企業和個人之間無縫對接,從而使生態圈各參與方實現相應的價值,促進生態系統保持動態平衡和持續優化。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金運模式又是國內完善的3D打印商業模式,透過互聯網的結合實現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的整合。與國際知名的3D打印公司合作,實現技術、資源的互補,強強聯合下也為線上“云平臺”打造堅實的后端實力。此外公司非公開發行預案以及員工持股計劃都顯示公司對行業前景的看好。未來公司有望憑借新技術及新商業模式進入快速成長通道。
 
  銀邦股份(300337)
 
  公司通過子公司飛而康進軍國內3D打印市場,重點發展3D打印服務和打印材料制造業務,目前已經為國內外客戶提供3D打印服務。分析認為,公司3D打印業務定位準確,重點發展打印材料和提供打印服務,隨著國內3D打印市場的逐步成熟,公司將獲得在汽車、飛機、核電和火電等行業的先發優勢,逐步打開市場空間。
 
  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公司產能將突破現有瓶頸,產能將大幅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此外公司加碼3D打印行業,切入軍工、汽車輕量化等巨大潛力市場,前景樂觀。考慮到公司有望產能有望在2015年完全釋放以及公司3D打印、軍工等新領域的潛力,可給予公司較高估值。
 
  中航重機(600765)
 
  公司的3D打印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航空制造業,并規劃將進入智能機器人、戰略金屬再生利用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分析認為,公司鍛鑄等主業未來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新能源業務也將逐漸扭轉虧損的局面,3D打印、激光成型等新業務面臨巨大的成長空間。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公司鍛鑄板塊下新設備2萬噸恒溫鍛有望為公司帶來大量高毛利率新訂單,從而為公司帶來巨大業績彈性。液壓板塊募投項目即將達產,分享數百億進口替代市場。新能源板塊受益風電回暖持續減虧。3D打印、戰略金屬再生、智能裝備制造等新業務成長空間廣闊。公司的發展愿景是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頂級供應商,看好公司由基礎零部件供應商向這一角色轉變。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