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資本寒冬下 中國創造逆勢而起?

2015-10-16
来源:网易科技

  文/李儒超

  即便資本市場寒意不減,中國硬件產業卻並沒有停下攻城略地的腳步。

  在技術含量較高的機器人產業,如李群自動化已經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取得一定份額;國內也出現了諸如小魚在家、雲跡科技等以服務為導向的工具型機器人,正逐漸走向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在虛擬現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等領域,中國的智能硬件公司已經不再一味跟隨國外廠商的腳步。即便其中還有不少走了彎路,但在某些層面已經有了初步成果,具備了躋身世界一流的能力。

  “中國創造”正在走向舞台中央。在10月15日舉辦的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智能硬件各個領域的廠商似乎都信心滿滿,資本寒冬對於真正優秀的“中國創造”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明勢資本創始人黃明明更是表示,資本寒冬本身不會是壞事,“矽穀那批優秀的企業很多都是在98、99年那一波矽穀科技寒冬中成長出來的,在困難中起來,會孕育出更多更偉大的公司”。

  越來越多的“中國創造”

  事實上,硬件產業正經曆傳統制造業向“新硬件”過渡的時期。傳統制造業正日益舉步維艱,與此同時,一些新型硬件企業制造的硬件產品開始攻占此前傳統制造業占有的市場。

  小米智能家居負責人高自光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以往的硬件在物聯網時代會遇到很多水土不服的問題,“品牌與品牌之間的不兼容與不匹配現象,導致現在各個智能硬件廠商的各自為戰”,小米則希望布局生態圈,將硬件真正串聯起來。

  與此同時,小米通過共享MIUI系統,並配合輔助打造爆點產品,甚至打通其他智能硬件的通道,打通整個平台,從而降低整個市場的門檻。這也是當前小米創造出的新硬件模式。

  在今年較為火熱的虛擬現實領域,同樣有很多中國廠商在積極創新,並不斷縮小與國外廠商的距離。

  “此前國內VR和國外的差距很多都來自於供應鏈上的封鎖,但除此之外,在硬件的其他方面已經保持在一樣的起跑線上”,大朋VR創始人兼CEO陳朝陽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國內和國外產品差距已經不大了。

  3Glasses CEO王潔進一步補充道,這種差距,目前來說頂多也就是3-6個月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可以在VR的交互方式上有所突破,“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更懂,所以硬件上只要保持第一梯隊,將來就會存在很多機會。”

  此外,在技術門檻最高的機器人領域,由於當前中國的創業環境和人才現狀,也開始逐步出現一些出彩的產品。出門問問CEO李志飛甚至認為,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是有可能在機器人領域領先全球的。

  不過他也表示,領先的前提是中國人不去叫囂著去超過美國,而是繼續踏踏實實的做事。

  “崛起”背後的困難

  然而,一邊是光鮮的崛起,另一邊,“中國創造”卻依舊面臨著數不清的困難。

  王潔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雖然中國企業與國外的差距正越來越小,但面臨的困難卻大得多,“現在國內和國外最大的差距可能還是在於背後的資金上,相差超過十倍甚至更多的資金支持,使得產品的成熟速度以及發展都是最大的困擾。”而錢對於周期長、投入大的智能硬件至關重要。

  即便解決了錢的問題,由於整個產業鏈尚處於初期,仍需要入局者們耐心探索。

  以虛擬現實為例,愛奇藝首席科學家王濤認為,首先在虛擬現實的影視上就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影視需要用全景攝像機拍攝,但真正用上了全景相機拍攝發布會,卻發現相機如果放的很近,就會擋住普通攝像機的機位;離演員太遠,效果又會很差。即便是東西拍了出來,依舊很讓人糾結,“全景視頻是高清呢,還是快速的顯示,這個我們也在不斷探索。”

  蘭亭數字聯合創始人莊繼順則表示,當前VR內容的確面臨很多眼中的問題,比如平台太多,內容制作方不夠的問題。在這種問題下,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比如傳統影視行業、3D行業等。

  在人工智能領域,圖靈機器人CEO俞志晨則坦言,雖然人工智能很火熱,但目前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還不成熟,創業者需要做的是讓這個很難的事情一步步去實現”。甚至在要不要做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上,相關企業也陷入了一種糾結。

  李志飛認為,日本人做的仿生機器人,皮膚像人,情感模仿人,這種其實對於人類來說,並不需要,因為人本身就擁有這些;反而是美國的一些工具性機器人,可以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理應是未來方向。在他看來,機器人企業需要考慮做一些情感、推理機器人的必要性。

  不過,無論是哪種方向,都有其探索的意義,尤其對於前景尚未完全明晰的智能硬件領域。

  突圍“智能化”

  在面臨諸多問題之後,智能硬件企業並未坐以待斃,而是一直在思索如何突圍。

  牛電科技創始人胡依林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牛電選擇的就是一個單點需求的突破。由於四輪車無論是什么能源都無法解決出行便利性的問題,牛電便希望通過兩輪電動車來解決出行的這一具體需求。

  深耕VR底層的焰火工坊做的事情則更加細分。CTO王明楊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目前焰火工坊做的是一個讓不同硬件得到一個統一體驗的問題,這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因為做好了底層,接下來運營資金的內容、開發自己的APP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單點突破,合作也成為某些硬件領域的生存法則。

  雲跡科技CEO支濤坦言,在機器人領域,由於需要一些非常前沿的技術,比如自診斷、自修複等,每家公司需要把一個點做好做深,未來才有可能將這些不同領域的技術嫁接起來,讓整個領域的發展好很多。

  小魚在家CEO宋晨楓則進一步表示,像創業團隊,如果一個方向不能做到最好,肯定是要非常謹慎投入的,“所以我們非常期待能跟我們互補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務,如小魚上面的語音識別和語意識別就是借助了科大訊飛的”。

  與此同時,在突圍的另一面,也有很多企業遇到了一些“智能化”誤區。這也導致國內一些團隊做出了自以為很牛的產品,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

  對此,黃明明指出,做智能硬件不要為了智能而智能,“諸如電動車,本身並不是為了炫酷而出現,更注重的是質量與實用性,其中電池的續航更是消費者所關注的最重要的點”,所以小牛電動車因此才用了與特斯拉一樣的鋰電池。

  “盲目跟風並不可行,產品為了智能而智能只是偽需求,不值一提”,黃明明補充道,相反,硬件企業需要做到差異化的定價和核心技術,加之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最終做出影響力。

  “中國需要打造新制造和新硬件,我相信,未來中國的制造業肯定會斷臂重生”,他說。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