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东北观察:脱胎换骨变身市场化模范生

2015-10-21
来源:香港商報

  如何破解东北经济现时的难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地寻找对策。在政策红利与高层督战下,东北三省经济三季度出现了罕见的回暖迹象。然而,东北经济这一抹亮色能否定格?短期救急式的输血,能否带来持续的内生动力?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引领东北经济成功逆袭?

  专家表示,东北今日的困境非一日之寒,东北解困亦无速效药,必须经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否则经济发展将始终无法摆脱受制於人的窘境。东北可成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急先锋。有学者更建言,将东北三省划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示范区,让计划经济浓厚的东北变身为践行市场配置资源的模范生。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东北若能从此次经济低迷中走出一条稳健的复苏之路,无疑会为全国经济结构相似、发展方式趋同的区域经济转型提供示范性的解决思路。对此我们理应充满期待。香港商报记者 李颖

        政策力挺 曙光初露

  2014年全年及2015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经济表现都不尽人意。统计数据传递着令人不安的信号,也将大众视野重新聚焦於这片在改革开放后渐被淡忘的土地。作为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中最薄弱的一环,诸多政策红利不断向东北倾斜,高层督战亦不断加码。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於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从11个方面提出了130多项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

  今年4月全国两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东北考察,现场「督阵」,并要求地方官员立下经济发展的军令状。

  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到东北,他提出「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紮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在经历数次东北振兴计划之后,新一轮政策红利或将很快降落东北头上。有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文件,力挺东北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料将出台系列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举措。

  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中央高层连番督战初见成效。上月末,吉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该省实现工业增加值4038.21亿元,同比增长4.9%。这一增速相比前几月实现小幅回升。辽宁省工业增速降幅有所收窄,黑龙江省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则由负转正。

  这一抹亮色,稍为让人感到欣慰。但与此同时,也引发增长能否持续的担忧。这又回到一个根本性问题:东北经济下滑究竟是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还是长期性的系统性危机?对此问题的不同判断,将决定着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

  不可否认,在经历了中央投入巨大的十年东北振兴计划后,东北三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中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时,刚刚复苏的东北再次陷入了低迷的泥淖,甚至成为区域性塌陷的样本。东北经济能否依靠新一轮政策红利实现逆袭?而与十年前的拯救相比,东北振兴新政将如何克服新常态下的老问题?

  种种待解的疑问,让人们对东北经济难以乐观看待。

  整改央企 壮大民企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向本报表示,东北振兴的对策须针对东北面临的三大问题: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开放问题。

  对於东北国有经济比重过高这一突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由於东北产业经济与国有企业布局密切相关,因此振兴东北战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於东北国有经济的盘活。另一种观点则表示,对於东北来说,发展民营经济的增量,比国有经济的存量改制更重要。

  东北国有经济以央企为主。在黑龙江工业中,央企比重达到六成;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中,央企占到95%;辽宁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在东北三省中比重相对最小,但辽宁振兴也依赖於央企投资。

  在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看来,新一轮东北振兴,应该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首先是要从中央层面抓央企改革,央企不改,东北没法振兴。央企垄断了过多的要素资源,具有挤出效应,央企不改革,市场体系无法建立。其次是要加大政府的改革力度,东北的多数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国资、国企,「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经济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大多还是追求「大国企,大央企,跑部钱进」的项目,反而进一步加重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出清丧失竞争力国企

  陈耀认为这还涉及到一个观念的问题,目前主张东北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声音还是很多,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固然是改革的目标,但由於种种原因,不是所有国企都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一些已经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应该尽早重组或出清。

  民营经济具有相当的市场活力,这已为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所验证。在中国经济内在动能渐弱的当下,能否释放私营部门的潜能,让当地民营经济试错演进,将决定中国经济今后多年的健康状况。对东北来说亦然。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万强认为,未来东北经济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努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民营企业壮大起来。他表示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技术层面的转型实际上可能仍会面临诸多难以回避的难题。

  政府变小回归市场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东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的基础积累很好,但由此也造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局面。

  丁力将东北经济置於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对比下来观察。在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工业基础远不如东北。但为何走到今天,东北被原来工业基础并不如它的珠三角远远抛在了后面?丁力将此归因於东北的「市场基因缺乏症」。

  「东北经济还不仅仅是计划经济,而是典型的权贵经济,东北是中国权贵经济最典型的代表。从权贵经济来看,东北最甚,上海次之,珠三角色彩最淡。」丁力如此定位他眼中的三地经济。丁力表示,东北最核心的问题是不会市场经济。「东北需要在打造市场经济上去做文章,而不是一味采取中央输血的方式。往往输下去活几个月,然后又死掉了。」回望过去十余年来,中央屡次振兴东北,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所采取的方式仍然是计划经济式的,所倚重的依旧是以央企为主的国营经济。而央企投资东北,也更多将此作为政治任务,而不是纯粹从市场角度来考量。这种路径依赖,最后导致中央对东北输血越多,东北本身的计划经济特徵也就越顽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建议,新一轮的东北振兴应该更加强调市场的作用,通过简政放权,把民间搞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

  陈耀亦表示:「从出路上看,东北要走出困境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的程度,这是从一个地区长远和整体来看,是必须要走的道路。」「东北确实需要另起炉灶,来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丁力建言:「中央应该把东北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改革示范区来进行打造,这与本届政府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张相一致。」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依靠的正是市场的力量。环伺全国,经济发达的两大龙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早已经历了市场经济的重重洗礼。在中国经济这一轮下滑中,两地表现相对平稳。市场经济活跃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早於东北出现经济下滑,但经过调整初步度过转型阵痛后,增长速度稳定回升,也充分说明了市场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能否激发市场的活力,重塑商业文明,发挥民间及整个社会的力量,将决定东北经济中长期的胜负。

  改革大动作 东北再出发

  最新消息显示,近期中央将发布促进东北振兴重大战略的相关文件,东北国资改革将会有大动作。坊间消息称,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造或从东北启程。

  据了解,国家支持东北国企转型升级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国家产业发展基金向东北地区倾斜,加快推进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是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东北国企资本投向有前景的领域,要鼓励国企大胆创新,允许国企投资失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少强表示:「东北国企转型升级要以资本为纽带,要与市场化联系起来。」陈耀说,东北有过长达10年的国企改革历史,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考验执政者的胆识与智慧。

改革进行时

  9月22日

  吉林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专题座谈会议,会议指出,将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支撑。

  9月23日

  国务院发布关於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意见,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9月24日

  在吉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强调,要尽快出台吉林省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搞好国有企业的分类,并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施策。要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尽快实现清单式监管,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新模式。

  10月12日

  国家发改委消息显示,发改委已会同工信部、银监会、全国工商联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研究起草了《关於开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徵求意见稿)》)。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荣丰控股集团、亿阳集团、哈尔滨嘉天投资公司、沃尔沃汽车、亿达集团、大连韩伟集团等企业的12位民营企业家与会。

  去过剩产能 谷创新经济

  中欧陆加嘴国际金融学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向本报表示,东北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从传统重工业主导的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变,东北显得步履蹒跚。东北有很强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如何解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如何升级,是摆在东北面前的一道难题。现时东北产业正面临痛苦的调整,其主要问题是老的过剩经济如何去产能化。一方面,一些严重过剩的产能必然要遭到淘汰,一些行业出现倒闭和呆帐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如何培育新的创新经济?他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方向。

  他表示,在培育创新经济方面,东北面临包括思想观念、创业氛围、人才集聚等诸多问题。如何做好创新经济这篇文章,从大政府转向小政府,提升创新创业的空间,向服务业转变等,都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东北来说,传统制造业是创新的主力。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日前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品优化升级。此外,吉林省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专项计划,卷动实施了生物基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20项创新发展工程,确定了20个开发区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10月7日,「吉林一号」卫星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无人机、页岩油地下原位裂解先导试验、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等实现新突破。

  「可以肯定的是,东北必然要经历大的结构转型。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果转型成功了,东北经济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刘胜军说。刘胜军亦指出,国企体制与创新不相容。推动创新,国企改革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国企改革要解决机制和激励问题,才能激活企业精神,对此不能光喊而没有实质性动作。

  借一带一路输出产能

  陈耀表示,面对产能过剩,东北需要进一步开放,要走出去,将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向外转移。他认为,「现在『一带一路』中,国际产能合作涉及的12个领域,东北绝大部分都占优势,这是中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东北需要开辟新的空间对外合作,找到新的市场,将一些产能转移到海外。」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出席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透露,将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框架方案、建立项目清单以及融资安排支持措施,推动东北的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据了解,在发改委拟定的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的措施中,将重点支持这些行业发展,助力东北优势装备「走出去」。

  据了解,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已经开始新的市场布局,立足油田、面向国内、进军海外。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覆盖中东、亚太、中亚、非洲、欧美五大区域的市场开发格局。

  互联网+振兴东北

  黑龙江省科顾委主任陈永昌表示,互联网+等新技术给东北带来一次机遇,「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制造,把产品的设计制造智能化,把产业的运营和管理智慧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技术等力量,给东北的传统制造业大省带来一次新的飞跃,把制造大省变成智造强省。」刘胜军指出,振兴东北经济没有速效药,东北经济转型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各级地方政府要有「功臣不必在我」的观念,因为结构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五年甚至十年才有成效,在此情况下要不要有所作为,这对地方主政者的观念和现行考核机制提出了挑战。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