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此次集合了一批注重艺术本体和精神性追求、且在创作理念上有独立思考及判断,并将理念全面贯彻的艺术家作品。本专场的拍品质素兼优、面貌统一、画面精道、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较为全面的呈现了中国当代板块“中青年”势力的艺术蓝景。
中国当代艺术领军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冯国栋《最后的晚餐1》、李天元《自由的力量》、喻红《玩呼啦圈的男子》、尹朝阳《狂想曲》、《伴侣》、季大纯《三人行》及王音《藏女》等亦将现身本专场。
冯国栋 最后的晚餐I 2003年 布面 油画 95 × 140 cm
作品《最后的晚餐1》作于2003年,是冯国栋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中包含8个人物形象,笔触粗旷,色彩大胆且带有一种原始的表现力,黑色的线条坚定有力,形态夸张扭曲,抽象而神秘。画面最左边的人物紧盯着画外,仿佛是要看透观者的内心。整幅作品既带有野兽派丰富的表现力,又带有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感与暗示性。艺术家没有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美术教育,却仅凭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就创作出来这样的作品,令人惊叹。
李天元 自由的力量 1997年 布面 油画 218.2 × 180 cm
李天元生长在“文化大革命”的六七十年代,读书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他在理论和实践相矛盾的社会中成长。1997年后李天元对社会题材却逐渐减弱,转移到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深入探索。《自由的力量》画面中两位主人公吉尔勃特和乔治是他的朋友,李天元说“吉尔勃特和乔治也是英国当代艺术的教父级人物,他们的作品就是自己整个生活。自己就是活动雕塑,所有的语言,行为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我用巴洛克式的华丽构图,表现了不同世界的同性世界,表现了他们相同和不同,也表达了某种带有批判性的乐观精神。”
喻红 玩呼啦圈的男子 1992年 布面 油画 127×96.2cm
《玩呼啦圈的男子》是喻红传达生活细小瞬间的代表作。画面用色采用了黄色背景、红色的人物和蓝色的呼啦圈转动时产生的幻影。黄、红、蓝作为画面的主体色调同时出现,不仅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感,在颜色的变化之中,观众们方佛也体会到了男子摇动呼啦圈的运动节奏。画面中的乐趣是属于生活的,不带任何的修饰,如此真实动人。喻红的绘画创作,一贯如《玩呼啦圈的男子》,一直以来都是以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为主,一系列作品的素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生存中的偶然捕捉。生活之中平凡的、甚至不为人所在意的瞬间在此得到喻红不断地关注和深入,这就是喻红作品的感染力和价值所在。
尹朝阳 狂想曲 1997年 布面 油画 75 × 90 cm
尹朝阳的绘画技巧与气质源自培根与里希特作品风格的影响,1997年尹朝阳毕业于中央美院,同年创作的《狂想曲》画幅空间深邃,色彩丰富,物象众多,充分显示出他对人物造型和画面构图的把控能力。作品中尹朝阳试图用令人不安的魔幻景象来表现内心的紧张情绪和世界的荒诞与盲目。
尹朝阳 伴侣 1999年 布面 油画 146 × 114 cm
《伴侣》创作于1999年,收录在尹朝阳人生第一本画册中,是其从“青春远去”到“失乐园”转型期的第一件标志性作品。画面中上身赤裸的男女相互依偎和倾轧,欲望在脸上峥嵘,疲惫和气馁蔓延开整幅作品。其隐喻着那一代人在当时社会中非常复杂而又现实的动机,一种生存焦虑与价值理想的冲突。从这件作品起尹朝阳开始逐渐减少培根式的创作手法,充分释放自己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更多的去试图将画笔的速度与他的思想程度进行统一。
季大纯 三人行 1999年 布面油画 110 × 110 cm
《三人行》创作于1999年,他将中国的传统美学和西方的现代主义结合在画面中。这件作品用三个人和物的组合呈现给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全新视角。季大纯把人或物小心翼翼的集中到白色的画布上,大片的空白是构图的重要元素。超现实的瞬间一直扮演着某种角色,有时表面的天真转化成了挖苦和讽刺。尽管画家对他所画的事物显示了某种不尊敬的态度,但他对待“绘画”本身却是毫不含糊,总是带有模范性地极端的精确,或者显而易见地聪明的“虚线”。季大纯的作品在中国式的语境里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他似乎是嬉戏般地开启了一种特有的个体化的审美观。
王音把“他者”引入作品,并明示了自己的消失,从而颠覆了作品的“个人手记”性质,以绘画的“开放性”引发观者对创作者的质询与思考。在《藏女》中人物形态与动态的衣摆、地上的影子等一道,简化为对线、块等形状的追求,稳定的物形及流畅的边界线条,共同制造出一种抽象作品才具有的空间、情绪间隔,使画面中安静的人像释放出一种含混的暖昧性,并与其他物象一起构成一种曲线中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