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雙十一光壕是不夠的

2015-10-26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張碧珊

  不知是否受到國家主席訪英簽下豪單鼓舞,原本只是一眾敗家淘貨的雙十一,馬雲今年口氣突然變得特壕。廣告詞開口「包了英國」閉口「包了意大利」,隨著英倫法國意大利的「相繼淪陷」,估摸著北美韓日也「在劫難逃」,感覺一場「萬貨來朝」消費盛宴正在掀開紅蓋頭。

  質量如何管控

  不得不佩服阿里嗅覺敏銳,瞄準消費者對國產商品質量的擔憂,今年雙十一天貓更強調全球化的發展定位,從11個歐美韓日國家,蒐羅集齊涵蓋母嬰食品等高品質需求的進口貨品。作為一名骨灰級淘貨,與其擔心快遞實名制可能帶來的包裹延誤,不如更關注這些天量的貨物質量如何保證又如何監管。

  雖然,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路上不斷努力,但是販假惡名卻在國內揮之不去,工商總局就曾指責阿里巴巴存在主體准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等5大罪狀。為此,阿里市值蒸發370億美元,還被嘲相當於沒了一個京東又或三個唯品會。

  在國外,擁有古馳和聖羅蘭等奢侈品牌的法國開雲集團,狀告阿里共謀參與其平台上以「詐騙」方式銷售假冒手袋、手表和其他商品。

  背負惡名的阿里,無論如何難逃監管職責,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監管可以說是知根知底的內地市場尚且詬病不斷,試問又如何確保全球化之下海外貨品百分百優質呢。

  保質才能有天下

  隨著第三季度的GDP數據公布,就有媒體這般歌頌:消費在中國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占比過半,電商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可見,憂患可能還不止於質量,背后還有一個行業——傳統零售商鋪。

  作為京東的老闆劉強東就曾這樣憂慮過,電商的崛起導致大量人才涌入互聯網、電商行業,曾經的沿街小店受到電商冲擊紛紛關門,從而導致大量人員下崗、失業,傷害了傳統產業。另一方面,電商以低價快速切入市場,倒逼產業上游產業鏈以犧牲質量、信譽為代價,制造出大量仿名牌、以次充好等商品,這樣的亂象同樣深深地傷害了產業健康發展。

  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一圈下來又回到假貨問題上,其實劉老闆的擔心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沒錯,電商的發展的確壓制了一部分傳統零售業,但是街邊小鋪販售的商品都是眼見為實的。只要電商一天仍求大不保質,這些馬路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善美」未必就窮途末路。

  只要貨真價實,任何商業生存機會都是均等,無論是電商抑或傳統零售——唯得消費者得天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