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英關系親密,中英務實舉世矚目,中英發表聯合聲明將兩國關系提升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更是意義深遠,意味深長。
在國際輿論一派樂觀其成之聲中,一些美國媒體卻不時說說風涼話,冷嘲熱諷——說英國對華“叩頭”“屈就”,還把英對華友好扣上“奧斯本主義”的帽子,追殺聲不絕。
先是美國《華盛頓郵報》稱“英國正在屈就證明對華友誼關系”,並歎息英國的政策“開始無盡地迎合中國,而這並不是與一個崛起大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緊接著,許多媒體集中火力猛轟前不久訪華的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指責其“背棄原則以促進貿易,爭取中國的投資”。最近,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明確指出,“奧斯本主義”讓英國與其盟友“形成對立之勢”,“這被視為英國靠近中國、疏遠美國與歐盟決策中心地位的信號。”如此種種,一些人和勢力為英國靠近中國操碎了心。
棒打“奧斯本主義”體現什么樣的心態?
其一、折射出美國“族長”心態,要求西方世界必須唯華盛頓是瞻的“大家長”作風。一直以來,美英特殊關系和跨大西洋聯盟讓美國一直認為自己是當然的“老大”,但今年年初,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加入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且據美國媒體說居然事先沒跟華盛頓打招呼。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二戰以來英國首次沒跟美國協商就做出戰略性外交決策,具有風向標意義,讓“老大”有些受不了。而今,英國再次決意提升與中國關系的戰略定位,共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執意成為西方大國中發展對華關系的領跑者,“族長”更是恨得牙根癢癢,各種“風涼話”自然就出來了,而且可以預料未來還會繼續出。
其二、折射出“冷戰思維”“陣營思維”在美利堅根深蒂固。當今世界,冷戰雖然已終結20多年,但一些美國人心中,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與中國拉開距離、甚至視中國為對手的思潮依然有一定市場。而今,“奧斯本主義”則將這種“東西陣營”陳舊思維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提出打造中英“黃金時代”,要做“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這表明英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中國崛起,英國願意將自己的未來與發展的中國連在一起。英國的這種“異動”讓一些美國人不能接受,以意識形態劃界的那些人更是暴跳如雷。有媒體引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專家湯姆·懷特話說:“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已發出這樣的信息:商業和經濟合作是指導英國對華政策的唯一標尺。”
其三、折射出西方一些人的“酸葡萄”心理。中英此次簽署了長長的成果清單,簽署總額約400億英鎊的一系列合作協議,尤其是核電協議具有戰略意義。而且,中英同意推動啟動中歐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研究,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信號,讓剛剛打了TPP牌的美國人坐臥不安。
其實,某些人應該清醒,有著深厚外交積澱的英國人有著廣闊的外交視野,“靠近中國”、擁抱崛起中的中國恰恰體現了其精明、睿智與大局觀。英國《衛報》網站不久前發表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教授馬丁·雅克的文章直言不諱地道出根源所在——“中國在崛起,美國在衰退,英國不能忽視這個現實”。文章指出:“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地轉向中國,正如這些國家在美國最強盛的時期曾經轉向美國一樣。這是重力作用的結果,而非象牙塔。”
更何況,中英攜手是尋求中英雙方利益訴求的最大交彙點,實現雙贏、多贏。這或許讓某些心胸狹窄的人們覺得“丟了面子”,但並沒有損害美國的利益。
實事求是說,中英走近為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拓展務實合作提供了新樣本,為以構建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新范本。所以,“奧斯本主義”應該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旋律,而不是棒打、追殺。最後,奉勸一些人該清醒清醒,是時候摒棄狹隘的“族長”心態、“陣營思維”與“酸葡萄心理”了。(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