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宋朝士大夫孙伯纯拒绝在海州设盐场

2015-10-28
来源:广州日报

      宋朝的孙伯纯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士大夫。他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孙伯纯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于是拒绝。朝廷觉得孙伯纯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发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孙伯纯于是跟发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孙抗论排沮甚坚”。海州当地的百姓也很支持发运使,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纷纷拦住孙伯纯,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百姓遮县,自言设盐场为便”。孙伯纯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发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

  孙伯纯在职的时候,海州始终没能设盐场,等他离任之后,发运司终于如愿,在海州设了生产盐的基地。三十年之后,海州一带因盐场有利可图的原因,朝廷大力征税征兵役,同时盗贼蜂拥,比过去更多更频繁,而盐场生产的盐因为滞销,像山丘一样堆积,亏欠得很厉害,债务常年积累,导致很多人破产,“积盐山积,运卖不行,亏失欠负,动辄破人产业,民始患之”。

孙伯纯为什么能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局面呢?因为他对当时宋朝盐业生产和供应了然于心,而且还能动态地看待盐业市场,在海州设置的盐场,其实可能已经是过剩产业,在当时,饱和状态和过剩状态还显示不出来,但等市场进一步发展,滞销的局面迟早会出现。规模大了,销售却跟不上,恶性循环就会出现。孙伯纯可以说是一位懂经济的宋代士大夫。

  孙伯纯在海州的时候,有一年碰上朝廷向海州征收制作弓弩用的材料,海州历来不生产这些东西,“海州素无此物,民甚苦之”,所以当地老百姓请求用海产品鳔胶来替代。孙伯纯却有先见之明,说:天子和朝廷都知道我们海州不生产弓弩材料,这一次只不过因为战场临时征调而已,“弩桩箭干,共知非海州所产,盖一时所须耳”。如果用土产替代,让朝廷觉得海州盛产军用原材料,于是年年征调,到时候就没完没了,“若以土产物代之,恐汝岁岁科无已时也”。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