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燒腦“we大會”透視未來科技三大趨勢

2015-11-09
来源:一財網

  邁步走進巨幅海報的北展劇場,俄式風格的穹頂下,聯合創建了Linkedin和Airbnb、並投資了Facebook和Instagram等明星企業的矽穀傳奇人物Reid Hoffman,頂著一頭亂發,挺著微胖的肚腩在舞台上隨意而任性地侃侃而談。

  幾十年的歲月給劇場留下斑駁的印記,但聲光電的效果卻制造出濃鬱未來感。在曆史感與未來感交織的舞台上,沒有主持人,甚至沒有任何中間節目,有的是一場極度燒腦的思想碰撞。

  11月8日,在騰訊的we大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10位互聯網思想家帶來關於暢想未來的主題演講,以及多項前沿科技不同領域的案例,從飛行探索、人工智能到虛擬現實,向外界展示未來全球科技產業趨勢以及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創新項目。

  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從阿裏的網商大會,到百度世界大會,再到騰訊的WE大會。辦科技大會成了互聯網巨頭們都熱衷的活動。

  2013年的WE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登台發表演講《互聯網的7個路標》,提出了“連接一切”和“互聯網+”。在當時,這兩個詞對於大眾還很陌生,但兩年後的今天, “連接一切”與“互聯網+”不僅是時下互聯網的大勢所趨。

  馬化騰同時在開場白中曾表示,這是最不一樣的會,討論的話題與商業、賺錢無關,而是面向未來,展現有格局、有想象力的東西。

  2014年WE大會,12位嘉賓的演講涉及太空旅行、腦機接口、人工智能、基因科技、智能交互等領域。

  在騰訊看來,萬億個像蜂巢一樣相互連接的芯片是整個世界的硬件基礎,而構建其上的軟件產業則催生規模驚人的網絡經濟。到了2015年,下一個“風口”是什么?

  Reid Hoffman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將與矽穀具有同樣的創新活力,引領科技的“閃電擴張”(Blitzscaling)——他自創了這個新詞。

  退學兩次、無學位,做過DJ的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總監伊藤穰一,曾經是最早在日本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元老級人物。伊藤推舉牛津大學的低成本基因測序技術為2015年最令人興奮的創新,審慎的他遊走在生物、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地帶,也同樣認為中國已經在互聯網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謝菲爾德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主任Tony Prescott,帶來了類哺乳動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新一代人機交互會是未來的科技方向。

  Satellogic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Emiliano Kargieman能夠利用最新的納米衛星技術獲取實時、高分辨率的星際圖像,太空探索或許會引發新一代的生產力革命。

  “創新場”的案例展示上一套名為KatWalk的虛擬現實應用設備,戴上它的眼鏡、踏上專用的跑步機,人們可以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遊戲環境中,沖鋒、閃躲、殺敵,如臨其境 。

  人工智能、飛行探索、虛擬現實,本屆WE大會創新場的8個案例展示,和探索場10名嘉賓的演講分享,依稀呈現出了這三大趨勢。

  那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太空探索技術會幫助人類開發出地球以外的又一社會化棲居地嗎?虛擬現實技術會逐漸模糊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差別嗎?

  這一切仍舊是謎。

  


  WE大會

  科技出行的未來

  WE大會上,一款類似鋼鐵俠的飛行包“光啟馬丁飛行包”亮相,它將在12月6日的深圳實現首飛,

  深圳光啟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介紹,背上這套飛行裝備,通過操作按鈕,個人即可實現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行。不止如此,除了應用於緊急救援等專業需求外,光啟馬丁飛行包個人版計劃在2017年上市,目前已開始接受個人預定,這意味著飛行探索已進入個人飛行時代。

  飛行噴射包由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在飛行高度和速度方面,也毫不遜色於電影中的《鋼鐵俠》,實測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時35公裏的速度前進,首批交付的產品飛行高度被限定在海拔1000米,時速限定為74公裏,可連續飛行30分鍾。

  關於出行的奇思妙想不止如此。WE大會上,量子懸浮、卡普(Kappo,日語為“走路輕快”之意)等應用項目的展示更從技術、社交等不同維度展示未來交通出行的多樣性。

  伴隨量子懸浮應用技術的日趨成熟,軌道在上,交通工具懸浮在下的出行方式將不僅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而通過一款應用軟件Kappo,城市騎行族們將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其日常軌跡還將直接影響城市軌道規劃。

  擁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

  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 靈活的四肢活動,喜怒言於色……WE大會上的機器人iCub來自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Tony Prescott發明,iCub是當今世界上被公認的最聰明、最靈活的人形智能機器人之一。

  從聽從命令到擁有自我意識,傳統機器人到iCub的變革被媒體形容為“大哥大”與智能手機之間的巨大跨越。iCub外表像一個四歲兒童,然而它已擁有自我意識,能夠受目標驅動,可以用挑眉、微笑等面部表情表達六種情緒。

  Tony Prescott介紹,通過一套認知系統,iCub具備與人類兒童一樣的思維認知能力,可通過自主學習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當它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時,就會露出招牌笑容。伴隨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iCub未來將可能成為“大白”那樣的機器人助手投入實際應用,並進入普通家庭。

  伴隨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將愈發便利。通過手機連接,另一項在WE大會上嶄露頭角的微寶機器人則改變了人們玩遊戲的傳統體驗,身機器人可以在沙地、水中、泥地、平地、草坪等各種地方和孩子們一起玩耍。

  


  iCub

  而格靈深瞳則基於三維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自主研發出深瞳TM技術,在人和車的檢測、跟蹤與識別方面居於領先水平。

  擁擠的人群中,這只可以讀懂人的“深瞳”可以追蹤人的運動軌跡,實時監測肢體的運動幅度和速度,從而判斷姿勢背後的“意義”。未來,人群中如果有人雙手舉過頭搖一搖,攝像頭就能識別出他在求救,從而自動報警……

  虛擬取代現實?

  當虛擬現實技術開始進入消費市場,WE大會上,一款名為Holus的3D全息投影顯示器將虛擬現實技術帶到用戶客廳裏。電子設備在連接Holus之後,即可從設備金字塔形狀的透明玻璃裏觀看到3D效果。

  和目前市面上多數需要佩戴眼鏡或是其他裝備的虛擬現實智能穿戴設備不同,Holus無需用戶佩戴任何輔助設備,裸眼即可以零距離接觸客廳的“第四屏”。

  另一項在WE大會上震撼全場的前沿技術則將虛擬現實“投影”到了人臉身上。時而英俊男子,時而凶狠美洲豹……透過日本藝術家淺井宣通發明的Face Hacking技術,“一人千面”只在毫厘之間。

  淺井宣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計算人臉輪廓技術和傳感技術,Face Hacking利用投影效果,瞬間變換人們的表情和外貌特征。這一藝術與科技結合的項目正在投入一部分商用,如企業廣告、藝術家做推廣等等,“雖然沒有一個定論,但因為人們對自己的臉部表情、給人的印象等等追求是無止境的,因此臉部投影變形術,今後也會有無限的潛力”。

  不過對淺井宣通而言,FaceHacking項目已經告一段落。“我在尋找下一個讓我和讓別人都興奮的主題。”他對記者說。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