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北京傳統村落 接近一半未保護

2015-11-12
来源:北京日報

    北京郊區零星分布著這樣一些小村莊,它們或者依山傍水幽靜秀美,或者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跡,或者擁有最獨特的民俗,但都有無可取代的文化價值。它們當中,有的從元代起就為皇宮燒制琉璃,有的曾是明代守衛長城的兵營,還有的留存了多處抗戰印記。然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這些古老的村落正在一天天消亡,目前僅剩52個。為了保護和開發傳統村落,北京市旅游委昨天舉行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研討會,重點推介北京24個傳統村落。

  24個村落旅游開發條件較好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下令在奚城建駐軍城,經過680年的桑田滄海,這個原名柳林營的部隊常駐地,由城演變為村落,即今天密雲縣古北口鎮的河西村。

  作為一座邊關古寨,河西村前有沿青龍山蜿蜒的北齊長城,村後有依舊雄渾的明長城,潮河猶如一條玉帶繞村而過。漫步村內,呂祖廟、清真寺、提督府、參將衙門、校軍場……這些遺跡還在訴說村莊當年的過往。全村有7個民族、130多個姓氏,姓氏之多,居全國第二。村內流傳的一種獨特語言“露八分”,被北京稱為“半拉子話”,在明朝末年由古北口流傳至北京,是中國少有的民間用語。

  像河西村這樣的傳統村落,北京目前僅剩52個。而其中歷史風貌保存良好、旅游開發條件尚佳的,僅有24個。“過去我們因為一些因素忽視了它們,現在,是時候關注我們的傳統村落了。”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說。

  此次重點推介的24個傳統村落,在歷史風貌和民俗風情上均有獨特的優勢:有的靠近著名景區,自然風光好;有的歷史悠久,保存了大量古建築;有的是紅色村落;還有的則擁有原汁原味的村落文化,村落形態和生活方式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鄉愁。24個村落中,13個已經開發或正在開發,但仍需進一步完善,11個村落則尚未開發。

  傳統村落中看到別樣的北京

  “提起北京的旅游資源,我們首先會想到長城、故宮這些皇家文化,還有前門、南鑼鼓巷這些市井文化,事實上,在北京的郊區縣,還有非常豐富的古村落文化。這些傳統村落,能讓中外游客看到別樣的北京。”相關負責人說。

  北京的年游客數量有2.6億,其中郊區旅游接近1億,如此龐大的游客數量,給傳統村落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這些傳統村落多位於京津冀地區的連接點,輻射的範圍就更大了。“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轉變北京的旅游發展方式,從觀光為主轉變為‘觀光+生態+休閑’。”宋宇說。

  北京市旅游委委員方澤華介紹,對於北京的傳統村落,目前的開發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與企業合作,變更村落的土地性質,比如古北水鎮。二是保持村子的土地性質不變,進行開發。“這種開發的模式就比較多了,有政府主導的,比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有引入大公司來經營管理的,比如延慶岔道古城;還有村集體自行開發的,比如密雲吉家營村。”

  “我們當然想要開發,這樣既能保護歷史文化,村民也能富起來。但是一方面村裡懂經營管理的人才太少了,另一方面關於開發保護的政策扶持也比較少。比如要建傳統的四梁八柱房,就拿不到補貼,這樣村民就不願意蓋。”河西村書記常海全說。

  與會專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議。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任志強表示,開發傳統村落,“靠傳統吃傳統”是遠遠不够的。因為這些村落的傳統建築只是外表,其生活方式、文化才是特色。要把旅游和農產品產銷、休閑娛樂甚至健康運動結合起來,發展生態游、農業游、休閑游。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則建言,傳統村落的開發要借助兩個重要的力量,一是市場的力量,尤其是開發初始要建立清晰的產權關系,降低投資風險;二是互聯網的力量,通過網絡把我們的資源跟全世界的需求對接起來。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