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27

十三五增中國投資市場質素

2015-11-16
来源:香港商报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解讀了十三五規劃之部分內容,主要是在金融政策層面。其中一項是表示由2014年至2020年的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由17.2%逐漸提高至25%;另外債券市場占中國GDP之比例也提高至100%左右。在債券及股票發行交易制度上,將會減少證券監管部門對發行人資質審核及價值判斷。很多香港投資者對以上之改動不太明白其深層意義,筆者嘗試揣摸政策背后的深層意義。


  寬松政策難以挽救經濟
 
  中國自一年前多次減息及降準后,金融體系的資金是充裕了,理論上實體經濟活動在今年第二季開始便會受惠,可惜今年下半年以來的中國經濟表現仍無起色,出口制造業持續不振,究其原因,是大部分資金流入了投資市場,非金融業務的範圍受益不大,寬松的貨幣政策非但不能挽救增幅放緩的經濟,反而令很多散戶投資者在今年第二季進了場,如今不幸地坐艇了。刺激經濟的原意是好的,但結果適得其反。如今亡羊補牢,用行政指令限定資金流入非實體經濟,雖然是遲了,但方向是正確的。
 
  人民幣國際化可穩健發展
 
  中國要增大債券市場之規模,其最大的目的便是建立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期條件,中國本身的外匯儲備是世界排名第一,因為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所以外國主權國家并不會擔心人民幣的兌現風險。中國現時亦是亞投行的創辦國,有條件強化人民幣債務市場的規模。亞投行可以產生客源,債券市場提供貨幣的流動性,有客源有貨物(貨幣),生意便可愈做愈大了。
 
  證券改革可減低官員腐化
 
  減少證券(包括債券)監管部門對發行人資質審核和價值判斷,是歐美先進國家之做法。其中最大的好處便是將權力由政府部門下放至私人機構(發行商),便可杜絕了監管機構與發行商的利益關系,因為官員若負責了資質審核和價值判斷,貪腐問題便會經常出現了。
 
  現時美國的證券IPO上市,批核比在香港上市的更輕松省時省成本,但保薦人(即發行人)卻要負起全盤的刑事及民事上責任,時間涵蓋公司上市三、五年之后,這種模式比香港現時的上市法例更優越,香港的港交所(388)上市科及證監值得學習,現時中國在這方面的改革,明顯地比香港更先進了。故上述十三五規劃決定之改革變化,長遠來說是增強了中國投資市場的質素和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很好的進步。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永遠名譽會長恒發金融董事總經理林家亨(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